怕冷或抗冻,谁更健康?专家解释:适应寒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60影视 2025-01-23 18:47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文 | 纵论健康

编辑 | 纵论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冬天的你,是穿着秋裤盖三床被子还要抱暖宝宝的‘怕冷星人’,还是光腿出门喝奶茶还能哼小曲儿的‘抗冻狠人’?有人说,怕冷是亚健康,有人说,抗冻是体质好。到底谁才是‘健康优等生’?别急,听我慢慢给你扒一扒。”

先放个扎心的问题: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怕冷,是因为气血不足?”
哈哈,别被网上那些“玄学”吓唬了!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怕冷跟“气血”没啥关系,主要看你的 肌肉含量、体脂率和血液循环。简单说:

肌肉少的人更怕冷:因为肌肉是“发热小马达”,越多越暖和。你看看那些健身房大哥,冬天短袖露着胳膊跑步,冷风都不带打哆嗦的!而瘦成“竹竿”的你,动不动就一身鸡皮疙瘩,怪谁?体脂率低的人怕冷:脂肪其实是“天然防寒服”,它帮你锁住热量。体脂率太低的“瘦子”,冬天就像穿了件单薄的风衣,挡风效果感人。血液循环慢的人怕冷:你手脚是不是经常冰凉?这说明你的血液循环“偷懒”了。尤其是冬天,血管一收缩,热量就更传不过去了。

所以,怕冷不一定是病,但可能是身体“发育”没跟上季节。”
想改善?简单!赶紧去健身房撸铁,增加点肌肉,再多吃点蛋白质,给身体“添砖加瓦”。别总是“裹秋裤”,靠热水袋续命,真正的“暖”是从身体里长出来的!

你是不是觉得抗冻=身体棒?
哈哈,那你可能把“抗冻”这个词高看了三分。抗冻≠健康,更有可能是你对寒冷“麻木”了。怎么说呢?咱先看看这几个“抗冻狠人”的小秘密:

体脂高的人抗冻:如果你体脂率高,恭喜,你身上自带“羽绒服”。不过,别高兴太早,脂肪多了,心血管可是要“哭唧唧”的。冬天抗冻,夏天难熬,说的就是你。神经反应迟钝的人抗冻:有些人“抗冻”,不是因为身体强壮,而是因为皮肤的“温度感受器”不灵敏,冷了也没啥感觉。就像你穿凉鞋踩了一块冰,朋友都冷得跳脚,你却觉得“还行”——这叫麻木,不叫健康!代谢率高的人抗冻:代谢快的人更容易产热,像小孩和年轻人,冬天撒欢儿跑也不怕冻。但是,随着年纪增长,代谢会慢慢“掉链子”,到时候你可能就从“抗冻星人”变成“裹被子星人”了。

所以,抗冻的背后也有隐患,别以为自己是“寒冷中的王者”,可能只是“危险中的幸存者”罢了!

既然怕冷和抗冻都有“槽点”,那健康的关键究竟是什么?答案是:适应寒冷!
这不是什么“硬核抗冻大法”,而是让身体学会平衡冷热,主动调节温度。以下几点,建议拿小本本记好:

小时候爸妈是不是总说“多穿点,别冻感冒了”?其实,穿太多反而容易让身体“娇生惯养”,失去调节温度的能力。穿衣的秘诀是:微冷,但不冻着。 这样,身体会自动“开空调”,提高基础代谢,适应寒冷。

运动是最好的“抗冻秘籍”。研究表明,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能增加肌肉量,让你冬天不再瑟瑟发抖。别担心跑步会冻着,动起来,你比暖宝宝还热!

冬天吃点高蛋白食物,比如鱼、肉、蛋、豆制品,不仅能增加热量,还能帮你“升级”肌肉和免疫力。别天天喝奶茶暖身,结果喝出一身脂肪,那可真是“捡了芝麻,丢了健康”。

这招听起来有点狠,但效果满分。冷水洗脸、冷水擦手,能让你的血管更“坚韧”,提高对寒冷的耐受力。别担心冻出红鼻头,洗完赶紧擦干就好。

说到这,你可能已经明白了,怕冷也好,抗冻也罢,身体的健康关键在于“适应”

如果你怕冷,说明身体还不够“强壮”,赶紧补补肌肉、加加油。如果你抗冻,也别得意,可能是脂肪太多或者神经迟钝,别让隐患埋雷。

健康不是比谁“冻得住”,而是比谁“活得久”!
记住:适应寒冷,是让身体升级的过程;而健康,是让你“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的长久目标。

参考文献:

Cheung, S. S., & Sleivert, G. G. (2004). "Heat acclimation, aerobic fitness, and hydration effects on tolerance during uncompensable heat stres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97(3), 1100-1107.

Gagnon, D., & Kenny, G. P. (2012).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rmoregulation: Influence of age, sex, fitness, and body fat." Comprehensive Physiology, 2(2), 1535-1590.

Speakman, J. R., & Selman, C. (2003). "Physical activity and resting metabolic rate."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62(3), 621-634.

Cannon, B., & Nedergaard, J. (2004). "Brown adipose tissue: Function and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Physiological Reviews, 84(1), 277-359.

来源:纵论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