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江西新“旅”图】一江碧水映初心 文旅融合绘就长江生态新画卷——探访湖口县文广旅局的创新实践

360影视 2025-01-24 00:34 2

摘要:在长江与鄱阳湖交汇的地方,有一片被称为“中国·江豚湾”的水域。这里,不仅是长江“微笑天使”江豚最密集的栖息地,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生态保护样本,一场以“绿色”和“创新”为关键词的文旅融合实践在这里展开。

在长江与鄱阳湖交汇的地方,有一片被称为“中国·江豚湾”的水域。这里,不仅是长江“微笑天使”江豚最密集的栖息地,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生态保护样本,一场以“绿色”和“创新”为关键词的文旅融合实践在这里展开。

中国·江豚湾(湖口)水生生物保护基地 供图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文广旅局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文广旅局打造中国·江豚湾(湖口)水生生物保护基地,以创新思维让文化成为生态价值的转化器,让旅游成为绿色发展的助推剂。从研学基地到文创产品,从生态展馆到文化节事,一个个创新项目正在为这片水域注入新的活力。

一个不期而遇的使命

“你知道吗?在长江的第三湾,有一群特别的精灵。”湖口县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张腾指着办公室墙上的地图说。在这里,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形成了一片得天独厚的水域。水流平缓,江面开阔,鱼虾丰富,成为长江江豚最理想的栖息地。

十年前,当地还在为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而苦恼。“湖口是个工业大县,我们的工业园在江西省级工业园经济规模排第一,工业经济占整个九江的五分之一。”张腾坦言,“但我们逐渐意识到,只有守护好这一湾碧水,才能赢得未来。”

张腾在武汉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上作长江江豚保护介绍 供图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文广旅局

“2017年夏天,我第一次看到江豚在水面上腾跃的样子,那个画面至今难忘。”张腾回忆道。正是在那一年7月,湖口县率先在全国成立了首批江豚巡护队。“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只是一个形式。但我们深知,要让文化和旅游真正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人先行一步。”

这一步,走得并不轻松。从最初的巡护队成立,到2019年率先实行“退捕禁渔”,再到投资3亿元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湖口一直在探索中前行。

“整个长江1249头江豚,鄱阳湖就占了497头,而这些江豚的绝大部分都在我们九江水域活动。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张腾说。

一场跨越山海的救援

“中华鲟在长江里只剩下不到20头了。”说起这个数字,张腾的语气变得凝重。“2013年的科普调查显示有57头,到2020年只剩7头。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一个个令人心痛的数字让张腾意识到必须行动起来。

在张腾的推动下,湖口的生态保护工作逐渐从单一的物种保护,发展成了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现在不仅要保护长江江豚,还要尽可能为更多濒危物种提供栖息地。”为了践行这一承诺,张腾和他的团队开始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救援行动。

2024年,张腾先后考察了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宜昌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希望能够将中华鲟、长江鲟引入鄱阳湖水域,建立新的种群繁育基地。

张腾与研究所同志交流时总是说:“你们把这些濒危物种的科研成果放在研究所,那相当于把产品保存在仓库里,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利用,社会价值就发挥不出来。如果把中华鲟、长江鲟等濒危物种放到湖口水生生物保护基地进行展示,相当科研成果进入了超市,就能让全国人民都能看到、都来了解、关心这些珍贵物种。”

在湖口县文广新旅局的统筹下,一个占地50平方公里,集山、水、林、田、湖、草于一体的生态核心保护区正在高标准规划建设中。“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一个保护区,更是一个长江中下游区域性的生态修复的示范基地。”张腾表示,生态区域范围内从水质改善到湿地恢复,从栖息地营造到科研平台搭建,每一步都要科学设计。

一座会“说话”的展示馆

走进全国首家长江全流域淡水鱼类展示馆,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水下世界。“这不只是一个展馆,而是一个活态的文化空间。”张腾介绍说,展馆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让枯燥的生态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张腾(左)与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领导为产学研基地揭牌 供图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文广旅局

“两年来我们接待各类学生研学团队超过35万多人次,他们中有大学、中学、小学学生,带动相关研学旅行收入近3亿元。”但在张腾看来,数字背后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力量和社会知识、信息的传播。展馆不仅为各类科研机构提供了研究平台,更成为向公众传播生态保护理念的重要窗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百校联盟”计划。“我们正在实施与全国100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从小学到中学、大学,设计专门的研学课程。”张腾说,“学生们不仅能观察江豚等水生生物,还能参与保护实践及文化体验活动,深度了解长江文化,这里正在被打造成为一个长江文化的自然课堂。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让生态保护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我发现,以前科研调查人员每年汛期后,即6月-7月,在我们这里开展鱼类种质资源科普调查时发现新的鱼类品种,都是制成标本用福尔马林浸泡带回研究所。现在有了我们这个基地,他们就可以进行‘活类’繁育、研究。”张腾兴致勃勃地介绍,“我们馆内鱼缸水底下还安装了一批高清摄像头,主要是用于远程教学和科研,比如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生在上实验课时,可以直接通过信号传送观察各类水生生物的生体特征、生物学习性,一年365天完整记录水生生物的生活轨迹,为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

张腾为外来参观的政务考察团作介绍 供图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文广旅局

让张腾特别自豪的是,这里正在成为连接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相互交流的桥梁。“去年到现在,我们接待了3000多名各级政务人员。当他们亲眼看到这些濒危物种,了解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就会随之而来。”这就是让生物说话、文化说话所衍生的力量。

一条创新的发展之路

文化是根,旅游是平台。在张腾看来,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管控层面,更要通过文化的力量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2019年,在湖口文广旅局的推动下,《江豚风时舞》动漫电影项目启动,这也是长江大保护实施以来,第一部长江文化的题材电影。“我们希望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述江豚的故事。”2023年1月,这部凝聚着团队心血的作品在全国院线上映,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紧接着,一系列文化活动相继展开。“江豚音乐节”在长江江畔举办;“江豚论坛”汇聚各方专家,探讨生态保护的未来;“江豚艺术嘉年华”通过文学征文、艺术创作等活动更是让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2024年,湖口接待游客630万人次。据江西省高速管理部门统计在全省100多个高速路进出口中,国庆期间进出湖口的车流量在县区中排名第一。”更让张腾欣慰的是,这种创新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现在很多国际研学交流项目都选择来湖口。中、法、俄学生线上交流,日本、韩国等境外的中小学生实地考察,太平洋岛国的红十字会官员、法国的艺术家、香港百名校长看江西活动……他们来这里学习、交流、创作,这说明我们的生态价值正在获得国际上的认可。”

一幅未来可期的生态画卷

“生态保护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张腾解释道,“加法是增加保护物种、扩大保护范围,减法是减少污染、减少人为干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更令人期待的是,湖口正在探索建设新的生态屏障。“国家正在规划建设鄱阳湖的湖控工程,主体工程选址在中国·江豚湾生态区,既保证长江江豚等水生生物的江湖通道,又维护鄱阳湖的生态平衡。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创新,就一定能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在张腾看来,文旅融合的深层意义在于传承。“湖口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向往之地,石钟山的钟声、长江的奔流都是文化的载体。我们要做的,是用现代的方式让这些文化基因活起来,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夜幕降临,站在“中国·江豚湾”畔,远处的灯光倒映在江面上,与星星相映生辉。一群孩子正在听讲解员讲述江豚的故事,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稚嫩与好奇的光芒。“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产业叠加,而是要让文化照亮生态之路,让旅游承载绿色梦想。”在湖口,这样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文 汪婕)

来源:江西网信办代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