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晶报10分钟》今天100期了

360影视 2025-01-24 10:29 1

摘要:100是个大数,也是一个整数,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明沈榜《宛署杂记》说:“一百日,曰婴儿百岁。”所以,民间历来有给孩子举办百日礼的习俗。对《晶报10分钟》来说,今天也可视为这样一个“百日礼”。

今天,2025年1月24日,《晶报10分钟》满100期了。

100是个大数,也是一个整数,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明沈榜《宛署杂记》说:“一百日,曰婴儿百岁。”所以,民间历来有给孩子举办百日礼的习俗。对《晶报10分钟》来说,今天也可视为这样一个“百日礼”。

2024年3月1日,一档以全网营销深圳为目标的系列短视频节目《晶报10分钟》全新上线。这是由晶报负责人、特邀嘉宾、晶报记者共同完成的一档对谈节目,通过聚焦当下深圳市民关心热议的话题、互联网最新的热点事件、城市营销的破圈现象、探析事件的背后价值等,以对谈方式形成具有话题性、独特性、建设性的观点,产品形态为时长10分钟的长视频,同时生成系列金句的短视频。

在这个以诞生“深圳速度”而闻名的城市,《晶报10分钟》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成长速度,节目上线仅半个月,就产生了《形式主义到底是个什么鬼?》这样一部全网亿级传播量的作品。除了常驻嘉宾、资深媒体人苗凡卒外,节目还先后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火爆全网的“爱情导师”、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等重磅嘉宾参与,逐渐成长为晶报融合发展的王牌IP。

这样一档快速成长的对谈节目,有着怎样的缘起?那么多爆款,究竟是怎样诞生的?《晶报10分钟》满100期之际,节目之外的台前幕后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传播密码,自然也成为大家的关注点所在。

“平常人说不平常事”背后的平常事

说起《晶报10分钟》的缘起,还要从“晶报表达”说起。

2024年,晶报转型为最具互联网特质的深度报道媒体,秉持大视野观察大事件、主流价值定义主战场、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理念,决心要做深圳故事的“主讲人”之一。这个时候,晶报管理层考虑,应该有一档从媒体人角色出发的观点输出型视频产品,阐述晶报对深圳的理解,将深圳的前沿性、开放性、创新性、现代性的城市特质,进行场景化、故事化、人格化的“晶报表达”。

晶报社党委书记米鹏民提议,能否以一种漫谈的方式来讲好深圳故事、呈现媒体人的独特视角和观点,就像《锵锵三人行》的形式那样。大家在经过一番头脑风暴后,最终选定“平常人说不平常事”这句话作为它的slogan。大家一致认为,媒体人应该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的角度,去观察我们生活的城市,去抒发自己的观点。毕竟,在这样一个新闻触屏可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观点更容易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晶报10分钟》从创立、筹备到推出第一期,仅用时20天时间。2024年3月4日,第二期节目《深圳何以让颜宁“定终身”》一经推出,全网传播量1亿,话题登上抖音热搜深圳榜第五位;3月14日第五期节目《形式主义到底是个什么鬼?》更是一炮打响,全网传播量1.05亿,视频号播放量达1038.9万,《今日头条》传播量达907万。

回忆起这100期走过的路,米鹏民感慨地说,“《晶报10分钟》取得的成绩足以证明,即使是公共话题、严肃话题也可以有流量。”

常驻嘉宾、资深媒体人苗凡卒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其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不仅仅是纸张介质的转变,它更是一种内核的延续,它们背后有相同的内核在吸引人,因为能打动人的绝不是视频当中的某个画面, 而是做传统媒体的习惯,就是我们对真实的坚持、对价值和意义的坚持。尽管读者可能更愿意去刷让自己舒服开心的短视频,但当他要得到一些有确定性的、有价值的东西的时候,他还是会来看这些传统媒体,坚守了这些传统价值观的媒体的节目。”

晶报社党委书记米鹏民曾在一档节目中聊到为什么要请苗凡卒担任常驻嘉宾时说,“《晶报10分钟》这个名字大家一看就知道,它不是一个很具象很封闭的产品,一看就是个非常开放的东西,那么开放的东西就需要那种很博学多才的这样一个嘉宾,才能守得住。”

作为资深媒体人,苗凡卒出名甚早,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版了《智慧之旅:西方古典哲学漫笔》这样的充满哲思的专著。他跟记者说,《晶报10分钟》之所以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一方面是它输出了观点,另一方面,它不那么正襟危坐,有那么一些必要的“废话”。他还特意谈到,他最近正在读尤瓦尔·赫拉利的《智人之上》,它透过大历史的长镜头,讲述信息网络如何塑造了我们和我们的世界,而《晶报10分钟》是他连接世界、连接更多人的一种渠道与方式。

“晶报10分钟,平常人说不平常事。”每期《晶报10分钟》开头的这一句固定台词,出自节目主持人、晶报记者谢晨星之口。作为晶报采访中心副主任,她是能采、能写的多面手,《晶报10分钟》则让人发现,她还能“说”,有很强的控场能力。

不过她坦言压力也比较大,“不光话题会变,甚至原定三位嘉宾也能临时再拉一位,我每天都在处理各种‘以不变应万变’。”当然,她也喜欢这种挑战,“这种没有彩排、没有台本的节目,才更有火花。”

她在一档节目中提及,“上次有一位领导,带了一个朋友说来学习我们这个节目,不是看录制嘛,然后结束以后,他一直找我说‘你们的台本能借我看一下吗’,我说没有台本,他说没有台本你们怎么录啊,我说你这不是看到了吗。”

讲到《晶报10分钟》的幕后故事,肯定绕不开《晶报10分钟》的幕后大管家,也即《晶报10分钟》的总编导、晶报新媒体与创意策划中心主任罗秋芳。

眼下正在长白山脚下休假的罗秋芳,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大家从镜头里面看到的米总、苗老师和晨星好像都很有松弛感,实际上他们都是有备而来的。米总经常会点一些热点的,或者具有话题性的题,他说他是坚定的‘深圳主义者’。苗老师呢,我觉得他是一个‘标签王’,经常会蹦出一些概念性的、总结性的词语,比如说,讲到宝安那一期,就发明了一个词叫‘含宝量’,非常有趣。晨星也是,作为一名主持人,每一次在开场前,她都会私下跟米总有很多的沟通。”

“也正因为这样,从第1期到第100期,《晶报10分钟》所保持的一以贯之的风格就是——说人话,接地气,挺深圳。”

有效传播,正能量频频“澎湃大流量”

《晶报10分钟》自2024年3月1日上线以来,以晶报负责人、特邀嘉宾、晶报记者对谈的崭新节目形式,由几个“平常人”围绕着民生焦点、网络热议、城市营销等“不平常事”展开轻松活泼又金句频出的谈话,迅速吸引了网民们的目光。作为“晶报表达”重点打造的核心产品,《晶报10分钟》以硬核的流量数据,很快成为晶报融媒发展的王牌IP。

3月1日上线的第一期节目,《管好电动车,我们该做什么?》就一炮而红,流量达到百万+。3月14日推出的第五期节目《形式主义到底是个什么鬼?》推送之后,第一时间在互联网空间引起巨大反响。“今日头条”平台播放量、视频号播放量都很快突破千万;微博话题#你被哪些形式主义坑过#阅读量4571.7万。这期节目的全网传播量总计达到1.05亿。

短短半个月时间就打出如此“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佳绩之后,《晶报10分钟》将视线投向城市改革、发展、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到市民关注的民生热点,从新兴产业发展到青少年的成长烦恼,“平常人说不平常事”不断引起网民们的共鸣。百万级、千万级乃至亿级流量屡屡出现。

第20届文博会登场。《晶报10分钟》第25期推出特别话题《文博会如何成为国际头部大展》,登上抖音热搜深圳榜。微博话题阅读量6000多万。全网传播量1.2亿。

2024深圳读书月,《晶报10分钟》第76期策划特别话题《又是一年读书月 关于自由阅读的个人体验》,微博话题#第25届深圳读书月来了#阅读量4030.6万,今日头条播放量1068.4万;全网传播量超1亿。

此外,第2期节目《深圳何以让颜宁“定终身”》,全网传播量1亿,其中微博话题#深圳何以让颜宁定终身#阅读量4783.3万;第87期《谁是深圳城市英雄?让我们一起重新定义》被央视“时代风向标栏目组”官方微博转发,全网传播量超1亿。

为深圳经济特区44岁生日特别策划的《深圳,一座想象力之城!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4周年》,全网传播量1100万。

《有些干部选择躺平根源到底在哪里?》全网传播量超1000万;《在深圳为什么必须走一次鲲鹏径?》,全网传播量795.6万;《深中通道:把湾区变小 把产业做大》全网传播量733万……

截至2025年1月20日,《晶报10分钟》栏目打造亿级爆款5个、千万级爆款3个、百万级作品52个,18个原创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同城榜、2个话题登上抖音热榜深圳榜、6个话题登上快手热点榜;4个视频被“深圳发布”转发;全网阅读量超6.2亿。

谈起《晶报10分钟》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与反响,晶报社党委书记米鹏民说,他和节目主要嘉宾、资深媒体人苗凡卒都经历过平面媒体的高光时刻,也经历了互联网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的直接冲击,现在又通过《晶报10分钟》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颇为感慨。“做新闻的本质没有变,要传播的东西,要做的事实传播、价值传播,这些都没有变,但是传播方式确实在变化,我们要适应这样的方式”,米鹏民说,《晶报10分钟》就是用和别人不一样的、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表述方式来讲好深圳故事,在点点滴滴中发现深圳,在全网打造符合深圳城市内涵的立体拼图,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出圈密码1:

观点输出,寓于“松弛感”之中

“昨晚改片子到凌晨1点”,当记者联系晶报新媒体与创意策划中心副主任、《晶报10分钟》编导伍岭,想让他谈谈对100期的感言时,他略带疲惫地回复。不过,伍岭的寥寥数语还是切中要害,“《晶报10分钟》要保持严谨的结构的同时,也要有谈话的松弛感,当然最重要的是观点的输出,这是节目的灵魂。”

正如米鹏民谈到的,《晶报10分钟》是传统媒体工作者搭上互联网快车的一次尝试。这种尝试激励着很多晶报人跃跃欲试。伍岭就是在2024年下半年从报纸编辑的岗位上来到新媒体与创意策划中心,成为《晶报10分钟》团队的重要成员。比他更早介入节目的另一位中心副主任、节目编导赵茜庆,在对“松弛感”的理解上与伍岭所见略同。“用‘聊天’来定义(拍摄)现场的氛围是比较合适的”,赵茜庆说,但又不是随意地“摆龙门阵”,而是一场有主题、有方向的谈话。每期确定主题之后,“金句大师”苗凡卒都会拟订一个提纲;录制开始之前,主持人、晶报记者谢晨星也会与米鹏民、苗凡卒以及其他嘉宾进行充分沟通。但是,一旦开“聊”,是不会按照“剧本”走的,更不会照本宣科。“其实我们更喜欢他们自由发挥,甚至‘胡侃胡说’”,赵茜庆说,一旦开机,摄像机一刻不停,只要嘉宾聊嗨了,节目必然是精彩的。

赵茜庆、伍岭两位编导,4名摄像记者、3名视频编辑,这就是《晶报10分钟》制作团队的全部成员,同时他们还要兼顾《这就是深圳》等晶报其他视频产品的拍摄和剪辑工作。晶报新媒体与创意策划中心主任罗秋芳戏称“实在人不够用的时候,我就是超级替补”。

“就是这样一个团队,执行了《晶报10分钟》面世以来的100期节目”,罗秋芳说,工作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有一些为重大节点如文博会策划的节目,为了赶档期,甚至是通宵达旦制作完成,但是大家都任劳任怨、全力付出。“每次录制节目,素材通常长达三四十分钟,文字量至少有8000多字,但是,梳理下来必须用的,或者说这个节目的流量只有2000字左右,还要搜集大量的剪辑的素材”,罗秋芳说,文案梳理工作量是巨大的,负责剪辑的同事非常用心,筛选出每一个好的细节,组接成一个完整的《晶报10分钟》节目,它是松弛的,它是火花四溅的,更重要的,它是有观点输出的。

出圈密码2:

抓热点,接地气,有“网感”

“《晶报10分钟》是‘晶报关注’‘晶报表达’的重要产品之一,怎样让它更‘出圈’,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努力的事”,晶报新媒体与创意策划中心渠道拓展部主任胡颖说,每期《晶报10分钟》在晶报视频号首发之后,在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人民号、哔哩哔哩等十多个主流新媒体平台分发,增加曝光量。

胡颖说,运营《晶报10分钟》,首先要明确它的定位,是一档谈话类节目。因此,她和同事特别注重结合当下热点,通过建立更接地气、更有“网感”的话题词,吸引更多网民的关注和讨论,并通过话题互动、投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内容吸引力和传播力。她举例说,第20期《深圳这些标语火了,从“好好说话”看政府“情商”》,通过当下年轻人关注的“情绪价值”代入政府角色,开设话题#深圳政务服务这波情绪价值拉满了#, 让政务服务由单向输出转换成更有温度的情感体验,登上微博热搜同城榜第五位;第43期《深圳何以成为吸引人才的“超级海绵”》,我们套用了一个网络流行句式“××有自己的方法……”开设微博话题#深圳有自己的方法留住人才# ,较强的网感和专业度较高的原标题相得益彰,喜提微博深圳热搜榜第一。又如第52期《撞碎自己再拼装起来 一位深圳女孩的创业史》,话题#深圳的创业氛围卷出新高度#从一个个案延伸为一种现象,“卷”这个热词自带吸引力,冲上微博同城热搜第五。第59期《1米多高的龙津石塔为什么是深圳第一塔》,话题#深圳有座804岁的石塔#从更吸睛的数字切入,古老的石塔和年轻的深圳形成一种反差感,登上微博同城热搜五,被文旅深圳等平台转载。

“《晶报10分钟》100期,收获超6.2亿流量,这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胡颖说,2025年,她和小伙伴们要继续努力,让《晶报10分钟》在互联网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来源|晶报APP

来源: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