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美术塾|毕业设计展|2025年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

360影视 2025-01-24 10:25 1

摘要:熟悉的开场白:又是一年毕设展。时间匆忙,定有遗漏的精彩,这里只为大家展示部分作品,全部作品清单请大家关注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官网。毕业回国后的这一年,一直还关注着視デ。正好这两天赴日参加会议,匆忙间回学校看了两眼,得以撰写今年的相关报道。但是,由于时间

熟悉的开场白:又是一年毕设展。时间匆忙,定有遗漏的精彩,这里只为大家展示部分作品,全部作品清单请大家关注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官网。

毕业回国后的这一年,一直还关注着視デ。正好这两天赴日参加会议,匆忙间回学校看了两眼,得以撰写今年的相关报道。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我未能参观12号馆地下等,也未能参与大学院的研究分享。只能期待各位同仁,能够分享更多关于我错过的这些精彩内容的见解与感受啦。

前言

今年看毕设展,多了一些思绪,到底毕业设计应该做什么?

如今,我亦步入了指导大四毕业设计的行列,相较于以往在读博期间指导的学生,国内的环境明显驱动着学生们更加积极地探索毕业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得他们的作品仿佛是为市场需求量身定制。如此一来,毕业设计作品像是为了毕设这个“甲方”设计的。

很多年前,寺山老师就聊起过这个问题:对于设计的发展来说,需要既有人讲商业,也需要有人做研究。一味的强调落地性而忽略设计思考本身是目光短浅的,但同时,尽管武藏美以理论研究著称,居高临下的批判设计的商业性也是狭隘的。因此,在每年的系主任致辞中,寺山老师总会用一个词“集大成”来描述大四毕业设计的意义。的确,毕业设计并无固定的“模板”或“样式”,它应当是每位学子大学四年学习经历、思想火花与个人风格的集中展现。

没有“应该做成什么样”的毕设,只有“表达自己的大学四年”的毕设吧。

系主任致辞

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毕业设计,其精髓在于其跨界的广泛性与深度。课程之旅始于基础,旨在唤醒学生对自身丰富而细腻的感官体验的关注,并促进他们对周遭世界多元感知的探索与觉醒。随后,学生们将亲身体验如何将内在感知与外界各类媒介特性巧妙联结,这一过程不仅深化了他们对广阔世界的理解,也精进了他们拓展个人表达边界的知识与技能。

更进一步,通过与亲朋好友构成的小社群互动,乃至深入社会乃至全球多元文化的广阔舞台,学生们发现了沟通中的挑战,并掌握了应对这些挑战的具体方法论与深邃哲学。本次展览,正是每位学子独特潜能的璀璨绽放,也是本学科——包括教师、工作人员在内的全体成员共同营造的“创意场域”——化学反应的集中展现。

本展は、学生一人ひとりが持つ優れた可能性と、教員、スタッフを含む本学科全体の創造的な「場」が生み出した化学反応の集大成と言えるでしょう。

本学科之所以能够展现如此特质,无疑与其即将迈入百年辉煌历程的历史积淀息息相关。其中,“造型”作为学部的名称,承载着深远的意义。尽管在英语中它常被译作Art and Design,但这远未触及其核心精髓。实际上,“造型”源自20世纪前半叶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德语词汇“Gestaltung”的日文转译,该词超越了Art与Design的界限。尽管“Gestaltung”有时也被译为design,但这种对应总显得略显苍白。它涵盖了从构思、规划到物质创造的完整过程,不仅指涉物质形态,更蕴含了设计背后的思考、构想及构建行为的整体性。其范畴广泛,从纯粹的艺术创作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日常用品、数字网络乃至虚拟空间,无一不包。

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毕业设计,正是这群年轻创作者勇于探索“造型”边界、实践创新理念的生动写照。


——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研究室 主任教授 寺山祐策

作品

Developing Karate

矢島 慶乃

大田ゼミ

Photography, Graphic design, Motion Graphics

“突き”(出拳)是空手道中初学者最先掌握的技巧。即使取得黑带后,它也是练习最多的基础动作。我从四岁开始学习空手道,但直到最近才意识到“突き”的奥妙。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反而感到自己越来越不擅长。这是因为随着成长,我意识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即使掌握了一个动作,新的问题又会不断出现,目标似乎越来越远。曾经只是简单地全力出拳就能完成的动作,逐渐变得复杂起来。我从中发现了空手道作为一项终身运动被广泛年龄段喜爱的原因,以及它长久以来无法抗拒的魅力。

于是,我尝试将这种随成长而变化的意识可视化。通过重现自己过去的成长历程,我表达了这种不断变化的意识。这不仅是我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学习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我十余年空手道经历的回顾录。

material of sheep, sheep of material

沼野 美緒

寺山ゼミ

Installation, Textile design

自公元前7000年的远古时代起,羊就作为家畜与人类紧密相连。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将羊视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原本只是普通的毛发,经过加工变成了多用途的纤维。为了获得更好的羊毛和肉类等资源,人们还进行了羊的育种。如今,据说已有超过3000种羊的品种存在,而这背后折射出贸易、殖民化等不同时代的背景。此外,人们还将羊与某些共同点联系起来,赋予其超越物质的意义,甚至加深了宗教信仰。在宗教中,羊常常被残酷地用作祭品,但同时也被视为崇高的存在。迄今为止,羊与人类的关系比其他动物更为密切和深厚。

通过我自大三以来亲身经历的种种以及对羊的研究,我从多个角度思考了“羊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

ヘルプマークが生み出したスティグマ

箱崎 愛華

寺山ゼミ

Graphic design

“这是什么挂饰?”朋友问道,我含糊其辞地应付了过去。总觉得有人在偷偷打量,我闭上了眼睛。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能跑的人是在滥用福利”的言论后,我开始把它藏了起来。虽然也曾有过下班后疲惫的女性为我让座,让我感到温暖,但周围人之间那道无形的墙让我感到窒息,最终,我不再随身携带它了。

这是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的“帮助标志”,旨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便利。我虽然平时生活无碍,但因髋关节有旧疾,18岁生日时在母亲的建议下开始佩戴。

日本是一个充满善意的社会,为了促进对残障的理解和消除歧视,实施了许多政策。然而,越来越多本应佩戴这一标志的人却选择不佩戴。通过大量研究,我意识到这种差距的存在,是因为标志不仅传递了对残障的理解,更在某种程度上为佩戴者贴上了“残障者”的标签。

我希望以福利标志的现状以及使用者和周围人的声音为契机,改变人们对这一本应成为沟通工具的标志的看法。

飽きない形/飽きない線

井上 あかり

石塚ゼミ

Graphic design, sculpture

编织是一种重复相同动作的过程。这种重复所带来的精神效果是巨大的,它能让人忘却饮食和睡眠,完全沉浸其中。而这个形状,正是通过重复简单的规则创造出的复杂形态。在编织圆形时,我会一边数着“1212…112112…”一边编织。这让我总是联想到编程。当我思考如何向不懂编织的人解释圆形编织方法时,我发现了一种与传统编织图不同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我想起了大一学到的斐波那契数列。于是,我立刻尝试将斐波那契数列应用到圆形编织中。结果,圆形逐渐变形,不再局限于平面,而是开始起伏波动。这个仅由1和2构成的形状,看起来却异常复杂。越是编织,形状就越发迷人,仿佛将我编织时的精神状态可视化了一般。每周编织时形状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无论是编织还是观察,都让人乐此不疲。这种由重复产生的律动感,正是这个形状的魅力所在。

日本語のリズムとタイポグラフィ

工藤 俊祐

白井ゼミ

Book design, Application, Typography

当我观察事物时,尤其是排列的文字,我会感受到一种“节奏”,并依赖这种节奏进行创作。那么,我所感受到的这种“节奏”究竟是什么……

日语是由平假名、片假名、汉字、数字等多种文字混合而成的。这时,我意识到,或许正是这种“混沌”的结构,才造就了我对日语所感受到的“节奏”。

为什么全是平假名的文章难以阅读?为什么要区分使用平假名和汉字?不同字体的尺寸不同是否合理?在这些疑问的背后,是先人们为了让日语更易读、更易写、更美观而付出的努力。正是这些不断的尝试与积累,塑造了今日日语的“节奏”。

在本作品中,我通过自己编写的日语节奏解说书以及表记节奏可视化工具,从“节奏”这一视角多角度地审视“书写日语”这一行为,并探寻其与现代字体排印的关联点。

デニムカイボウ

林 花衣

白井ゼミ

Book design, Textile design

当我环顾自己的衣柜时,发现有一半都被牛仔布料的衣服占据了。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如此喜欢牛仔布料。然而,我却完全不明白为什么。我向来不喜欢过于简单的东西,反而偏爱色彩丰富的物品。因此,我决定去探寻其中的原因。

将编织成一块布的牛仔布料拆解并解剖后,我发现它被细分为多个工序,经过了许多人手的加工,远比我想象中复杂,且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块简单的蓝色布料,蕴含着深邃的层次和无限的可能性。最初从相同颜色和形状开始的布料,因接触的人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面貌,逐渐变成各异的色彩。这种从冰冷的无机物逐渐增添人情味的过程,实在有趣。

我将解剖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汇集起来,亲手织出了一块牛仔布。通过触摸这些经由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我或许能够理解自己对“牛仔布料”所感受到的魅力所在。

装飾の食卓

李 瑶佳

白井ゼミ

Book design, Installation

人们为什么要装饰呢?

这个疑问开启了我的毕业设计。我喜欢装饰。看到美丽的事物,内心会感到丰富而愉悦。然而,与此同时,我也觉得这是一种浪费。为什么人们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装饰,为生活增添色彩?我想探寻其中的原因。

我的母亲喜欢编织,坐着的时候总是在编织些什么。从小,我家里就充满了用钩针编织的克罗谢蕾丝桌布,我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因此,对我来说,装饰的起点就是母亲编织的蕾丝。蕾丝编织起源于欧洲,通过一根线将自然的形态编织成图案。许多装饰都以花、叶等植物形态为灵感,再现自然,为生活空间增添色彩。

换句话说,用装饰点缀生活,就是用自然点缀生活。而想要用装饰装点生活的想法,与在花瓶中插花并摆放在房间里的心情是一样的。于是,我以餐桌作为生活空间的象征,用表现自然的装饰——蕾丝来再现,表达了将自然融入生活空间是人们内心追求的主题。如果这能成为大家思考“装饰是人们对自然渴望的表现”的契机,我将感到无比欣慰。

University from my perspective

佐藤 優衣

沢田ゼミ

Graphic design

在毕业设计中,我希望以“只有现在才能做的事情”为主题进行创作,因此决定以自己视角下的“武藏野美术大学(ムサビ)”为主题。

首先,我在武藏野美术大学中常去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拍摄了一些有趣的事物。在拍摄过程中,我重新发现了武藏野美术大学在视觉上的趣味性。于是,我想到以这些为灵感进行图形设计可能会很有趣。在图形设计中,我尤其被图案设计所吸引,因此决定用图案设计来表现。

为了通过图案设计表达我所感受到的武藏野美术大学的氛围,我坚持用剪纸制作版型。通过手工制作独有的质感,我致力于设计出充满温暖的作品。此外,我原本就喜欢小物件和杂货,因此决定将小物件、杂货、武藏野美术大学和图案设计结合起来。我以武藏野美术大学为灵感,用图案设计制作小物件和杂货,并以快闪店的形式进行展示。

希望通过这次展示,大家能感受到我这四年来所看到的“武藏野美术大学”。

うちには七匹の犬がいる。

大沢 美優

中野ゼミ

Illustration

我家有七只腊肠犬。最年长的那只在我小学六年级时来到了我们家。不知不觉中,家庭成员越来越多,第七只最小的狗狗在今年春天加入了我们。我家的日常生活以狗狗为中心,忙碌而充实。

它们非常单纯且天真。吠叫、奔跑、累了就睡觉、吃饭、然后再睡觉。当我们的目光相遇时,它们会全力朝我的脸扑来。观察它们时,每一个表情和动作的直率甚至让我感到滑稽。我将这些瞬间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下来,并不断积累素描。通过这些方式,我一直在寻找如何将我眼中狗狗们的滑稽之处传达给第三者的表达方式。

在作品中,我通过绘画和插画等形式,展现了这七只狗狗的勇敢、笨拙以及令人忍俊不禁的瞬间。通过大屏幕和连续的册子形式展示这些作品,我希望观众能亲身体验我所看到的狗狗与笑声交织的日常生活。

私_描く

関口 公輔

中野ゼミ

Movie, Illustration, Book design, Performance

将过去的创伤和模糊不清的情绪画成画,联想到其他记忆。然后,再继续画下去,将记忆与记忆连接起来。画作引导着记忆,当它们连接在一起时,便形成了一张地图。有些用语言无法回忆起来的事情,通过绘画却能在脑海中浮现。通过冲动地将模糊的形象一一罗列,我的人生地图逐渐完成。而这,正是人生挣扎的体现。

曾经背负的后悔和那些看似错误的选择,通过绘画,所有的经历都变得特别,我开始积极看待每一次相遇的意义。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证明,即使是负面的情绪也并非毫无价值。

对我来说,“绘画”就是直面自我的过程。当我因人际关系而烦恼,试图隐藏自己时,“绘画”映照出了最真实的自我。在不断探索“我”与“绘画”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我再次意识到,“我”无法停止“绘画”。

ゴミの消費期限

佐藤 夏子

北崎ゼミ

Book design, Diagram

“垃圾到底是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产生垃圾。那些被我们无意识地扔进“黑洞”的日常垃圾,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从这个小疑问出发,我开始记录每天的垃圾。在记录每天产生的垃圾时,我发现有些垃圾存在时间很短,而有些却意外地持久。此外,通过记录旅行中产生的垃圾,我发现与日常垃圾相比,它们在种类和存在时间上也有很大差异。

在创作中,我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与时间的关系可视化,制作了两种图表:一种是我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与时间的图表,另一种是按材料分类的回收循环图表,并将它们整理成一本册子。在制作过程中,我注重让读者能够与我一起回顾我的生活,因此设计了像阅读故事一样令人兴奋的视觉效果。

我希望这部作品不仅能让大家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与垃圾的关系”,同时也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両生類無尾目の造形、色彩研究

富永 泰紀

古堅ゼミ

Illustration, Painting

两栖类被认为是约3亿6000万年前,脊椎动物中首次实现陆地生活的生物群体。其中,个体数量最多且无尾的两栖类生物,其特点是躯干短小、四肢发达。所有两栖类的幼体从卵中孵化后都在水中生活,但无尾目的成体在形态、色彩和栖息地方面因种类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基于两栖类比其他生物更独特的进化历程,我通过反复在各地栖息地进行采集调查,结合历史背景,研究并探讨了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是如何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特别地,我聚焦于日本国内最常见的“アズマヒキガエル”(东方蟾蜍),为了加深对其形态的理解,我以立体作品的形式细致描绘了它的细节。通过在栖息地的调查和创作,我进一步扩展了对两栖类的知识,深化了对它们进化和生态的理解,同时尝试将它们的形态和色彩以视觉化的方式还原为展品,重新诠释它们的美。

クリエチュラ

松尾 葉大

古堅ゼミ

Illustration, Game design

我从小就很喜欢发现有趣的“形状”,并将它们想象成角色。就像三个点聚在一起看起来像一张人脸一样,那些独特而有趣的形状,仔细观察后,渐渐会让人觉得像某种生物。铅笔变成了蛇,晾衣夹变成了鱼,透明胶带变成了蜗牛。我用这种方法创造了许多角色。在毕业设计中,我花了一年时间回顾这些角色和创作方法,思考我究竟觉得什么样的形状有趣,以及我是通过怎样的过程创造出这些角色的。

《Creatura》正是基于这种“将有趣的形状想象成某种事物”的方法而制作的游戏,其中的角色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诞生的。游戏舞台埃尔夫贝尔兹大陆上有超过800个角色,它们各自适应着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生活。希望大家也能像我一样,在广阔的大陆中漫步,发现许多角色,就像我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有趣的“形状”一样。

都市音のエコロジー Urban ≒ Nature

杉本 直央

大田ゼミ

Motion graphics, Installation, Sound design

当我准备将杯装炒面的热水倒进排水沟时,发现那里长出了植物。在这个看似与“自然”一词毫不相关的都市空间中,我无意间目睹了与其他生物的互动,那一刻,我确定了毕业设计的主题。

“与其他生物的互动”通常会让人联想到环境保护,但人们往往只关注如何施加干预,而忽视了那些适应了人类建造的都市环境的生物。就像人类开垦荒野一样,其他生物也在利用都市,建立自己的栖息地。而且,这种现象甚至出现在那些看似完全由人类主导的环境中。

都市适应始于其他生物在都市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本作品以“声音的生态位”为主线进行创作,这是一种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在任何地方感受到的现象。

人工物与自然物、生物的分类、土地的界限,这些都只是我们的一种认知方式。抛弃这种固有观念,以平等的视角从脚下的地面出发,关注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世界的丰富性便会逐渐展开。

木版画日記

高橋 智子

大田ゼミ

Illustration, Book design, wood cut(木版画)

近年来,记录日常的媒介几乎被照片垄断。然而,照片中观察者的思考很少介入,拍摄之外的内容往往被忽视。

于是,我决定每天用木版画雕刻一件当天发生的事。有一天,居酒屋的店员偷吃了小菜。有一天,我在整理房间时发现了毕业典礼上老师匆匆写下的字条。有一天,清晨六点的池袋,我在打工前路过……每一天的场景随着“雕刻”这一动作被回忆起来,并慢慢消化。经过数小时,完成一块版画时,那一天的“分辨率”已大幅提升。

记录日常的媒介数不胜数。然而,我希望通过木版画这种兼具亲切感、力量感以及“雕刻”这一身体性的方式,尝试记录每一天的生活。

言葉とイメージ、翻訳による知識と編集の変遷

童佳奕

大学院(硕士)

Book design, Writing, Chronology, Web design

自本科时代起,我便在制作图表的过程中,持续聚焦于文字与图形间复杂关系的探索,并着手研究。我深刻体会到信息编辑的实质,乃是文字与图形间的一种“翻译”。因此,步入研究生阶段后,我以“翻译”为核心概念,致力于探究如何理解、吸纳新知,并将其有效地传递给社会大众。

“翻译”一词,其内涵远不止于语言间的转换,它还涵盖了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过程中新旧事物的更迭、新概念的创新与传播,以及新思想的接纳等。此外,翻译不仅限于不同语言间的桥梁,也扮演着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间沟通的媒介角色,例如学者如何将艰深新知转化为普通人易于理解的形式,这便是“通俗化翻译”的精髓。随着翻译实践的深入,译著的视觉呈现亦经历了显著变革,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新文化的渗透,以及人们世界观与视角的深刻转变。

本研究围绕江户时代的兰学展开,分为“新知探索”、“语言革新”与“图像转型”三大板块,分别聚焦于编辑工作中的“文本与内容构建”、“翻译策略选择”以及“图形与视觉艺术表现”。这三个维度相互交织、共同演进,旨在通过它们揭示江户中后期锁国政策下西洋文化的逐渐渗透,以及翻译活动如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世界。

地図に映る想像と現実

王 藝霏大学院

Book design, Writing, Chronology

来源:东京美术日本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