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名医」化繁为简——糖友如何做好血糖管理?

360影视 2025-01-24 10:18 2

摘要:快节奏生活的当下,糖尿病正悄然侵蚀着我们周围人的健康。糖友们的生活满是饮食禁忌,美食难享,酒不能沾,主食还得限量,稍有差池血糖便会失控,不少人甚至无奈放弃管理。然而,血糖管理对于糖尿病控制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这一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中化繁为简,有效控制血糖并降低

快节奏生活的当下,糖尿病正悄然侵蚀着我们周围人的健康。糖友们的生活满是饮食禁忌,美食难享,酒不能沾,主食还得限量,稍有差池血糖便会失控,不少人甚至无奈放弃管理。然而,血糖管理对于糖尿病控制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这一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中化繁为简,有效控制血糖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呢?本期《豫见名医》节目特邀全国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闫镛做客演播室,为糖友们讲解如何轻松管理血糖。

14:34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做好管理?

糖尿病管理听着很复杂的样子,其实核心的部分就是血糖的管理,简单来说就是盯着血糖值,分析血糖异常波动原因,找到原因以后进行整改,其实就是生活方式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忽视它将带来严重后果。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面临并发症的风险,这些并发症可能影响身体的各个系统,不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还包括视网膜病变、胃肠病变、肾病、周围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足病等。一旦发展到并发症期,身体的多个系统将受到损害,治疗成本也会大幅增加。因此,糖友要化繁为简,平时做好血糖的管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血糖监测的合适频率以及有效方式有哪些?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决。

1.减少监测频次

不同的时间点测得的血糖值反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例如,餐前血糖反映的是基础胰岛素分泌和前一餐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餐后血糖值则更多地受到餐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消化吸收速度以及胰岛素分泌反应的影响。空腹血糖值通常用于评估基础胰岛素分泌和肝脏糖原分解的情况。而睡前血糖反映的是夜间血糖控制情况,帮助糖友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血糖未达标时测血糖的频次与达标后测血糖频次有所不同,使用药物不同测血糖的频次也不同,糖友要根据自身情况与主管医生共同制定血糖监测时间点和频次,以便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

2.掌握测量血糖减轻疼痛的技巧

使用消毒酒精后待其自然干燥再进行血糖检测;在采血前让手臂下垂片刻,以确保指尖血液充盈;首选无名指进行采血,其次是小指和中指等。

3.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设备

持续葡萄糖监测,通常称为动态血糖监测,是一种通过葡萄糖感应器来监测皮下组织间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技术,从而间接反映血糖水平。这种监测技术能够提供更为连续、全面且可靠的血糖数据,减少了频繁指尖穿刺带来的不适和操作上的不便。此外,它还便于医务人员分析血糖变化规律,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管理涵盖了哪几个关键方面?

血糖出现异常波动,糖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原因:

1.药物因素

有没有漏吃药?吃的剂量对不对?饭前饭后吃对了没有?比如阿卡波糖要在吃第一口饭时嚼服,格列美脲等磺脲类要饭前服用,双胍类等有胃肠道反应的要放到饭后吃等等。有疑问要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共同探讨血糖波动的原因,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2.饮食因素

糖友的血糖值跟饮食密切相关,因此,糖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糖尿病知识,明确哪些食物属于低热量,哪些属于高热量。有些食物虽然体积小,但食用后血糖上升迅速;而有些体积较大的食物,其升糖指数却相对较低。因此,糖友应选择那些能够提供充足饱腹感且不会显著提升血糖水平的食物。除了食物的选择,掌握正确的饮食技巧同样重要,例如,糖友用餐时要先喝汤——这里的汤指的是清淡的蔬菜汤,而非含淀粉的粥类,随后食用蔬菜,接着是肉类,最后才是主食。用餐时间也应有所控制,早餐建议控制在15~20分钟,中餐和晚餐建议控制在20~30分钟内,避免进食过快,导致摄入过量。

3.运动因素

规律运动不仅能调节血糖水平,而且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液循环,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人群“日行万步”可以有效控糖、减少“全因死亡风险”。养成规律运动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带来终身的益处。特别是那些对主食比较敏感的糖友,餐后血糖往往较高,建议在进餐后30~45分钟后进行半个小时的运动,避免餐后血糖过高。有些糖友饮食控制得当,却错误地认为无需再进行运动。其实是不对的,每位糖友都要培养规律的运动习惯,最大限度地激活身体机能,从而更好地管理血糖水平。

4.心理因素

糖友在面对长期的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时,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这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心理支持在糖尿病血糖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帮助糖友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此外,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它们为糖友提供了情感依托和实际帮助,使糖友在面对疾病时不再孤单。糖友在治疗过程中,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切勿患得患失,引起血糖的波动。

5.应激因素

临床中,糖友处于应激状态也会导致血糖水平的急剧升高。比如说感冒、受伤时,身体会释放出压力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增加血糖的产生并减少其利用。因此,糖友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保养,预防外感,避免受伤,身体不舒服时及时就医,早预防、早干预,且处于应激状态时,要特别注意血糖的监测和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进行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虽然糖尿病听起来复杂,但糖友不必过于担忧。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规律的运动、定期监测血糖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同时,糖友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并与医生紧密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血糖,享受健康生活。

写在最后

糖尿病管理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持久战,而控制血糖则是这场战斗中的核心环节。对于糖友们来说,血糖管理不应仅仅是一项任务,而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饮食控制到规律运动,从药物管理到自我监测,每一个环节都是构建健康生活的关键。让我们从当下出发,将繁杂的血糖管理化繁为简,使之成为糖友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健康重新回归生活。

闫镛,二级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

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名中医。曾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开封市劳模、开封市专业技术事业管理拔尖人才、开封市科技创新人才、开封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等称号。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痛风病、心脑血管及胃肠疾病等内科杂症。发表论文68篇,获得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20余项,撰写论著8部。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来源:青姐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