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胸痛中心:搭建县域内“救心高速路”

360影视 2025-01-24 16:07 2

摘要: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急性胸痛呈季节性上升趋势。作为守护急性胸痛患者生命的重要防线,胸痛中心又一次打响了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介入医生身着“铅衣盔甲”、通宵达旦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急性胸痛呈季节性上升趋势。作为守护急性胸痛患者生命的重要防线,胸痛中心又一次打响了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介入医生身着“铅衣盔甲”、通宵达旦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是惠州8家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之一,也是博罗县首家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自2023年通过国家级认证以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以心血管内科为引领,高效打造院内多学科协作模式,并且整合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系统等院外资源,形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将救治触角延伸至院前,为急性胸痛患者抢占救治“黄金时间窗”。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是县域内唯一一家胸痛中心。

日前,广东省胸痛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授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2024年度“胸痛中心(标准版)质控先进单位”称号,在抢救生命的答卷上写下浓墨重彩一笔。未来,该中心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助力博罗建成覆盖全面、响应迅速、救治高效的区域胸痛救治网络。

全省先进

连续两年获评“胸痛中心(标准版)质控先进单位”

13分钟,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创下的最短“门球时间”纪录。这意味着,从急性胸痛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全程只耗费13分钟。

如此高效的救治是如何完成的?时间要拨回到2023年7月6日,该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还不到2个月的时候。

那天凌晨,时年58岁的王先生(化名),因突发胸闷、胸痛,并伴大汗淋漓1小时,到博罗县第二人民医院(杨村镇中心卫生院)就诊。首次医疗接触后的心电图检查,指向了“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并伴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类发生率较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发生后,心肌的血液供应被中断,若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其病死率5%以上。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接诊医院第一时间将患者心电图以及病情传送至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经该中心心血管专科医生远程会诊后,确诊为STEMI,符合急诊介入手术指征。“绿色通道”随即启动,该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提前到导管室待命。

1时45分,经过救护车40多公里的护送,王先生抵达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双绕行”(即绕行急诊科、绕行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直接送入导管室进行介入手术。当时,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其心脏右冠远段次全闭塞,狭窄程度99%。

2023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

根据造影结果,介入团队快速为其开通梗死动脉。1时58分,导丝通过闭塞血管,成功置入支架1枚,患者转危为安。此时,距离王先生进入医院大门,仅仅过去了13分钟。这个时间,比当前90分钟的国际标准,足足快了77分钟。

不难看出,正是这家国家级胸痛中心,为博罗县域内的急性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救治“高速路”。

“胸痛中心最主要的目的是甄别高危胸痛病人,鉴别低危胸痛病人,集中有限的医疗资源为最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救治。”正如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派驻专家、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谢桂庭所说,建立胸痛中心,实质上是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

基于上述初衷,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于2020年10月底启动建设;2022年5月27日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2023年5月19日,最终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自此,该院胸痛中心不仅成为博罗县首家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也是当前县域内唯一一家胸痛中心。

经过4年多的发展,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已经能为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常见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精准的诊断与治疗。“只要有胸痛病人来,中心就会像‘条件反射’一样,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救治。”谢桂庭表示,与胸痛中心成立前相比,医院针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顺畅度、熟练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门球时间”的变化,恰好印证了谢桂庭的说法。据统计,2021年,该院接诊急性胸痛患者2726人次,STEMI患者“门球时间”平均为66.53分钟,最短“门球时间”为15分钟;2022年,接诊急性胸痛患者3666人次,“门球时间”平均为53.41分钟,最短“门球时间”为15分钟;2023年,接诊急性胸痛患者4252人次,“门球时间”平均为46.64分钟,最短“门球时间”为13分钟。

从2020年10月底启动建设至2024年12月底,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累计接诊急性胸痛患者15639人,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5679例、PCI手术3225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1238例);“门球时间”月平均最低40.32分钟(总平均53.42分钟),远低于国家标准的90分钟。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获得2024年度“胸痛中心质控先进单位”。

2024年12月28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被广东省胸痛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授予2024年度“胸痛中心(标准版)质控先进单位”称号。至此,该院连续两年获评省级先进单位,其中2023年度在全省共计127家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中排名第五,在惠州市排名第一,这标志着其在区域胸痛急救能力、质控能力、辐射能力等方面已达省内先进水平。

多学科协作

各司其职打通专业化救“心”路

正所谓,独木难支,合抱成林,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亦是如此。在一场场生死竞速中,比起某个专科单打独斗,多学科密切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多学科协作机制下,医院已建立起一套高效、规范的胸痛救治流程。

2024年7月13日,一场四个科室的联合抢救行动,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上演。

当天,年满六旬的黄先生(化名)到急诊医学科就诊,他从一周前出现胸闷、胸痛、气促症状,近11小时病症明显加重。到院时,他更是大汗淋漓,无法平卧。

该院胸痛中心与时间赛跑,立即开通“绿色通道”。急诊医学科迅速评估黄先生的生命体征,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和肌钙蛋白化验。心血管内科紧急会诊,诊断其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急性心衰”,有紧急介入再灌注指征;同时,介入室启动,介入团队到位。

这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的情况,属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危重类型,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亟需通过介入手术,尽早开通闭塞血管。而黄先生当时只能端坐呼吸,如想平卧手术,必须通过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

为了挽救宝贵的生命,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及时到位,与心血管内科协作展开紧急救治。麻醉科医生为黄先生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心血管内科医生为其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装置,并在它的辅助下完成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冠状动脉前降支近中段70%—99%狭窄、慢血流,右冠中段95%狭窄。

对黄先生而言,尽快恢复血流,抢救存活心肌刻不容缓。心血管内科医生快速开通前降支闭塞处,植入两枚支架,使血流恢复通畅。术后,患者被送入ICU监护治疗,却发生了更为凶险的情况。

在ICU期间,黄先生反复室颤,疑发生心室电风暴——最危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重症医学科和心血管内科通力合作,通过抗心律失常和电除颤处理,一次次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首次手术11天后,心血管内科又为患者进行了右冠介入手术治疗,打通全部闭塞。

经过多个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黄先生病情逐步稳定,于7月28日转入心血管内科病房治疗,8月7日康复出院。术后门诊随诊结果显示,黄先生恢复状况良好。

这一个个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抢救故事,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打造多学科协作模式、实现病人利益最大化的生动写照。

“胸痛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某个科室的事情,它是涉及整个医院的一项系统工程。”谢桂庭介绍,胸痛中心依托心血管内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介入室、放射科、超声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协作,已建立起一套高效、规范的胸痛救治流程,保证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诊疗。

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整个过程中,急诊医学科的工作都贯穿始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急诊医学科负责人谢胜介绍,“为了发挥好胸痛急救‘交通枢纽’作用,更好地救治胸痛患者,急诊医学科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快速诊断、危险分层、‌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等‌。”‌院前急救让救治平台前移,患者在救护车上的紧急医疗处理,有助于稳定病情并为后续治疗赢得黄金救治时间;评估风险、分层施治是识别高危患者并优先给予最佳治疗策略。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中,急诊医学科负责急性心肌梗死等急症的综合救治,更重视发病到再灌注时间,降低总缺血时间,目标是迅速恢复血流以挽救濒死的心肌,并预防远端血管阻塞。

在多学科协作的机制下,该院胸痛中心还通过组织各学科参与定期培训及演练,举办典型病例分析会和质量评估会,提高协同救治能力和应急反应水平,持续优化院内专业化救治效果。

实践以来,胸痛中心多学科协作救治模式优势愈发凸显,不仅减少了误诊和漏诊的发生,还提高了急性胸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为心血管病人铺设了一条永不堵塞的“心路”。

争取“黄金时间”

引领带动区域胸痛救治网络建设

随着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增加,加之人口老龄化加速,心血管疾病仍是我国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下称《报告》),在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居于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这之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凶狠”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起病急、进展快,如不能在“120分钟黄金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致死率、致残率极高。

作为国家级胸痛中心,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如何才能为县域内更多急性胸痛患者争取最佳救治时间?这不仅需要多学科协作的院内专业化救治体系,还需要借助区域协同模式,打通胸痛救治的“起跑第一公里”。

为此,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积极拓展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与8家非PCI网络医院签署了联合救治急性胸痛患者的协议,并且与院前急救系统(一般指120)签署联合救治协议,以实现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接。

据统计,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该院胸痛中心累计为310名区域协同救治STEMI患者开展急诊PCI手术,“门球时间”平均在25分钟以内,FMC-to-B(首次医疗接触到介入手术球囊扩张)时间平均93.96分钟。

58岁的毛先生(化名)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24年3月1日夜间,毛先生因突发持续性、压榨样胸痛,伴大汗淋漓10余分钟,到长宁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紧急转送至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救治。

正值转诊之际,毛先生却突发室颤、意识障碍,病情不容乐观。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心血管专科医生的远程会诊指导下,接诊卫生院医护人员实施电除颤3次,患者恢复心跳、意识转清。

但是,更棘手的情况发生了,毛先生拒绝接受急诊介入手术治疗。这一消息同步传递给了胸痛中心,胸痛中心一键启动“绿色通道”的同时,也做好了针对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的应急预案。

经过约半小时的车程,转运救护车于当晚10时4分进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此时,心血管内科医生已经在急诊等候,并第一时间与毛先生进行谈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介入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终,患者同意手术。

介入团队争分夺秒,为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弥漫性狭窄,最重达99%。医生即刻帮他开通闭塞血管,10时36分导丝通过病变,“门球时间”为32分钟,FMC-to-B时间为90分钟。术后,毛先生恢复良好,住院5日即康复出院。

像毛先生这类患者的成功救治,正是得益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立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一步步将救治效果延伸到院前。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平台,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共享、诊断支持、联合救治,一条“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患者未到、医生先到”的生命“高速路”初步建立,为越来越多的急性胸痛患者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时间”。

只不过,要建成一个覆盖全面、响应迅速、救治高效的区域胸痛救治网络,依旧任重道远。前述《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2021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64.16/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05.39/10万,城乡医疗资源分配问题可见一斑。

在心血管内科病房,谢桂庭为患者诊疗。

“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的相关要求,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胸痛患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并开展广泛的大众健康教育与高危人群管理,使基层心血管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谢桂庭表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在做好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带领全县构建上下联动的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作为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院内协作抢救体系,胸痛中心不仅是一家医院急救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心血管内科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离不开心血管内科强有力的支撑。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惠州市重点发展学科及医院重点专科,现有医护人员41人,包括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专业护理人员29人。近年来,在谢桂庭和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谢志恒的带领下,该科多次被评为该医院的优秀医师团队、优秀护理集体、教学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还获评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院长嘉奖科室”。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在专业赛事中屡屡获奖,尤其是2024年在第三届广东省心血管综合知识技能应用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以前没开展的手术开展起来了,以前不敢接的病人现在敢接了。”回想心血管内科这些年的发展,谢志恒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现在大多数胸痛病人都能在县域内解决,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

在紧密型医联体共建和胸痛中心创建工作的带动下,心血管内科先后开展了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植入术、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等新项目,填补了多项县域内医疗技术空白,挽救了众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尤其是,自2018年11月心血管内科独立病区成立,专科发展驶入“快车道”。次年,该科成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区,积极引入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工作机制,两院同质化管理,心血管内科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选派年轻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逐步打造出一支成熟的介入团队和专业的护理团队,科室服务能力跃升。

“近几年,我们科急诊介入手术量逐年增加,平均每天要做一到两台急诊介入手术。”谢志恒介绍,心血管内科处理冠脉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弥漫钙化病变等复杂高风险介入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大部分技术已达市三甲医院同等专科水平。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介入室。

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健康、患者的利益。按照谢桂庭的构想,未来,心血管内科将努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比如,在影像学方面,开展强影像技术,为病人提供精准医疗,让冠脉介入治疗水平更上一层楼;在电生理方面,通过传帮带机制,培养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方面的独立术者,打造技术更完备的心血管内科团队。

“我们在提升自身力量的同时,还希望推动成立博罗县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为辖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谢桂庭表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将发挥领头羊作用,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与各学科一起将胸痛中心打造成全县急性胸痛患者的首选诊疗机构,努力为县域内心血管病人保驾护航。

撰文:于蕾 张璐

图片:博罗县人民医院供图

【作者】 于蕾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