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假期即将到来,在访亲走友、大快朵颐、守岁拜年的欢乐背后,也有种种健康风险。在1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健康过春节”主题发布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研究所所长唐旭东、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贺娟、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介绍了春节期间的养生知识。
春节假期即将到来,在访亲走友、大快朵颐、守岁拜年的欢乐背后,也有种种健康风险。在1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健康过春节”主题发布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研究所所长唐旭东、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贺娟、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介绍了春节期间的养生知识。
春节假期如何预防感冒
春节假期访亲走友、度假旅行不仅导致人身体疲惫,免疫力下降,人员的流动性加大也将加速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春节假期应该如何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一旦出现感冒症状,又该怎么办?
“春节期间,跨区域移动的人特别多,天气总体也偏寒,日夜温差较大,所以人很容易受外邪侵入,引起上呼吸道症状,例如咽痛、咽干、咳嗽,甚至发烧。”杨志敏在回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问时说,可以通过药膳或按摩穴位的办法来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即使已感冒,也能缓解症状。
在药膳方面,杨志敏推荐“生姜红枣黄豆汤”:用生姜3-5片,红枣5个(去核),黄豆约30-50克,洗净后加水煮40分钟左右。如果伴有咽痛,可在煮好关火前放入5克新鲜薄荷叶。“生姜能够祛寒散邪,红枣和黄豆补益气血、调理脾胃,特别适合于体质偏虚寒、容易受凉感冒的人群。”
此外,杨志敏还推荐了“柠檬薄荷蜂蜜饮”,适用于喷嚏、咽干、咽痛等感冒早期症状。柠檬要带皮使用,用盐把柠檬表皮洗净,吸干水分去掉一头一尾,切薄片,去核,把柠檬片放入杯子里捣烂,冲入半杯开水,等温度降一点之后加入新鲜的薄荷叶,再加半杯开水,等温度适宜可以喝的时候,加入一至两勺蜂蜜。“薄荷能够发散风热,并且有利咽的作用。柠檬富含维生素C,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抵抗力。喝完这杯柠檬薄荷蜂蜜饮会感到微微出汗,咽喉会有生津的感觉。”
感冒症状最容易表现为喉咙痛,针对这一症状,杨志敏推荐了几个手部穴位,方便自我按摩。第一个是少商穴,在大拇指桡侧指甲旁。第二个穴位是商阳穴,在食指桡侧末端。第三个是小指尺侧末端的少泽穴。“这3个穴位一个在手的太阴肺经,一个在手的阳明大肠经,一个在手的太阳小肠经。”杨志敏说,“用另外一只手挤压指甲旁的穴位,只要咽喉不舒服,就会感觉这些穴位特别刺痛。两只手分别按摩这6个穴位,能够缓解咽部不适的症状。”
此外,对于鼻塞、呼吸不畅等,杨志敏推荐按揉迎香穴和合谷穴。“这两个穴位能达到疏风解表、通利鼻窍的效果,对缓解咽痛跟鼻塞症状有帮助。”杨志敏说。
杨志敏认为,冬春季节是流行性感冒的多发季节。在流感初期,大多数症状较轻,如果及时干预,就能减轻症状,阻断疾病发生。
杨志敏说,中医认为流感是外感病的一种,可分为偏寒和偏热偏燥两种。
偏寒的感冒是中医常说的风寒感冒,表现为怕风、怕冷、身体疼痛、头痛、有白色咳痰、流清涕。对于风寒感冒可以用葱白、生姜、紫苏煮水喝,有辛温,发散寒邪的作用。对于在经期患风寒性感冒的女性,则可以用红糖、生姜、黑豆、紫苏叶煮水,以达到养血祛风的效果。
对于风寒感冒也可以用外治法,将艾叶煮水后泡脚,水温控制在39摄氏度到42摄氏度,泡20分钟,让身体微微出汗。
偏热性的感冒也叫风热感冒,表现为以发烧为主,咽痛、口干、口苦,痰黄而浓稠,大便干结。治疗风热感冒可将生萝卜打成汁,加入新鲜的薄荷叶、蜂蜜,用热水冲服,可以达到清热、消食、导滞,顺气化痰的作用。
有些人感到咽干,鼻干,这时可以用桑叶、枇杷叶以及杏仁煮水,以达到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还可以用雪梨炖川贝来润肺化痰。
风热感冒在外治法方面,可以用等量的桑叶、银花、艾叶,加入水中煮10分钟,用煮好的水擦拭背部和四肢,让身体微微出汗,可达到协助退烧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擦浴的水温度不要过高,以防皮肤烫伤。
在中成药的选择方面,杨志敏建议,对于偏寒性感冒可以使用辛温解表类的中成药;偏热性感冒,则要使用辛凉解表或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对于痰多咳嗽明显的,可以使用化痰止咳类的中成药。杨志敏同时建议,要注意饮食清淡,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不要吃过多生冷海鲜和油腻食品。
春节假期胰腺炎高发,养脾胃用好“三宝”
唐旭东告诉记者,春节假期是一些胃肠疾病的高发期,比较常见的有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比较严重和危险的是急性胰腺炎,该病发病急、进展快,而且有很多并发症。
唐旭东提醒,急性胰腺炎处理不当有生命危险,要引起高度重视。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时,要尽快就医,避免贻误病情。
唐旭东说,从多家医院的综合数据来看,春节假期接诊胰腺炎的病人数是平常的3倍,他分析,这主要跟春节期间人们容易饮食过量相关,急性胰腺炎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大量饮酒、大量摄入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而既往有过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高脂血症的人更需注意。
因此,唐旭东提醒,春节假期要做到饮食节制,荤素搭配,防止急性胰胆疾病、胃肠疾病的发生,而对于一些有相关病史的人群,更要慎之又慎。
春节期间怎样吃更健康呢?唐旭东分享了春节期间的饮食宜忌。
一是七八成饱为宜。唐旭东说,春节期间,美食佳肴极为丰富,再加上各种干果、糖果等高热量高脂肪的零食,不留神就会吃多。他建议,“饭吃七八成饱,老来肠胃好”。
二是注意合理膳食。减少大鱼大肉、油和盐的摄入,尽量采用蒸、煮、炖的烹调方式。每餐保证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唐旭东推荐清蒸鱼、水煮虾,味道鲜美,容易消化,辅以芹菜、白菜、菠菜等蔬菜,能促进胃肠道蠕动。
第三,要减少饮酒量。唐旭东说,饮酒加饱餐容易诱发胃肠道疾病,不妨以茶代酒,或选择低度的果酒,尽量避免饮用高度的烈酒。同时,饮酒要慢,边吃边喝,饮酒后喝一些蜂蜜水、茶水,有助于解酒,也有助于缓解宿醉的症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绝对不能饮酒。
第四,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春节期间熬夜守岁,早晨赖床,走亲访友,都可能打乱原有的进餐节律,影响胃肠消化。唐旭东说,假期保持进餐节律非常重要,“如果打乱了进餐时间,就会扰乱胃肠道正常的生理节律,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胃胀、嗳气、烧心等症状。”
唐旭东分享了春节假期养护脾胃的“养生三宝”。第一宝“常吃生萝卜”。唐旭东说,不管是青萝卜还是红萝卜,生吃都可以消食下气、帮助消化,而且口味很好,媲美水果。春节期间可以用萝卜制作消食的凉菜,“防患于未然”,比如凉拌萝卜丝、糖拌萝卜丝、糖醋萝卜丝等,经常食用可以解油腻、促消化。
第二宝“户外走一走”。因为春节期间容易懒散,很多人吃得多,运动少,甚至只吃不动。春节期间不妨去户外走一走,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对于气血流畅、经络疏通、食物消化都很有帮助,特别是脾虚和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更应该“餐后走一走”。
第三宝“适时眯一觉”。唐旭东说,春节期间,不管是购买年货,还是做年夜饭,守岁熬夜,以及走亲访友,对人的体力和精神消耗都比较大。午后休息一下,对于补足精神、缓解疲劳、解除困倦都有很好的效果。
“守岁”不是熬通宵,调整睡眠可以这样做
春节有“守岁”的传统习俗,很多人为了守岁而熬夜。在熬夜之后,很多人会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也有些人因为作息的改变,而出现其他健康问题。
贺娟认为,“守岁”是为了送旧迎新,新旧交接的时间点是除夕的子时,所以守岁只需守到子时,而不是通宵不睡。“如果一宿不睡,年轻体壮的人可能容易恢复,而体弱的人群,或者素来睡眠质量不好的群体,影响会比较大。”贺娟说。
从中医角度来看,熬夜有哪些危害?杨志敏解释说,中医认为,熬夜容易导致肝不藏血、肾不藏精,导致气血失调,甚至影响脾胃运化,所以熬夜后白天会没有精神。
对于睡眠不好的群体,如何调整睡眠状况?贺娟给出了3个建议:
第一,先“睡心”,后“睡眼”。“睡心”的意思,是让心清静下来,把脑海里所有的烦恼、焦虑、担忧,以及生活里的琐事都放到一边。心静了,才能够尽快进入睡眠状态。如果只是眼睛闭着,脑子里却翻江倒海,躺下也是睡不着的。
第二,晚餐尽可能少吃。《黄帝内经》说“胃不和则卧不安”。春节期间很多人会吃很多大鱼大肉,这些高能量的食物会发热,导致心里难以清静,不能安睡,所以晚上要尽可能减少摄入高能量饮食。
第三,减少无效卧床时间。贺娟说,睡眠越不好的人越容易对睡眠产生焦虑,在没有睡意的时候上床等着睡觉,这是很多人错误的习惯。睡意必须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睡眠,在没有睡意的时候躺在床上,睡意就会被稀释,越躺越精神,甚至通宵难寐。这要避免。
中医不主张熬夜,但是遇到必须熬夜的情况,如何缓解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呢?杨志敏推荐了两种代茶饮来辅助调理身体。
针对熬夜后眼睛干涩的情况,可以用菊花加枸杞泡水喝,能够缓解眼睛疲劳和干涩的情况。把菊花枸杞洗净后,用保温杯泡约3-5分钟即可。喝完后还可多次续水,红色枸杞和黑色枸杞都适用。
针对熬夜后精神差、疲劳、脾气不好的情况,建议用茉莉花配薄荷泡茶喝。茉莉花有理气安神、开郁和中的作用,薄荷有去肝热、提神醒脑的作用,还能够缓解疲劳。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