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昆明旅居者祁十一:昆明始终排在人们想去的旅居城市榜首

360影视 2025-01-25 11:41 2

摘要:2025年年初,因为《人物》杂志的一篇文章《第一批逃去大理的人,已经去昆明了》,“旅居昆明”话题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并掀起讨论热潮。作者祁十一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阅读它、讨论它,文章一度登上了热搜,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里刷屏,她和文中受访者也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咨询

...

2025年年初,因为《人物》杂志的一篇文章《第一批逃去大理的人,已经去昆明了》,“旅居昆明”话题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并掀起讨论热潮。作者祁十一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阅读它、讨论它,文章一度登上了热搜,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里刷屏,她和文中受访者也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咨询。

身为作家,祁十一曾出版了《假如我们注定是普通人》一书,结合她在大理的旅居经历,记录了12个云南旅居者的故事。作为一名旅居者,2024年,她搬到昆明,在翠湖边一个森林般的小区生活、写作,开启她的昆明旅居生涯。当她再次拿起笔书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时,她敏锐地发现昆明正在成为国内新的热门旅居地,时代的情绪和她的选择不谋而合。搜索资料时,她还在一些旅居博主做的调研里看到,昆明始终排在人们想去的旅居城市的榜首,“移居昆明”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是什么吸引她选择在昆明旅居,如今在昆明是一个什么生活状态?为什么会想到要写昆明旅居者的故事?2025年希望在昆明体验到怎么样的生活?1月21日,在“昆明过大年 寻暖‘躺’时光”2025昆明文旅春节推介会上,祁十一作为2025昆明文旅推荐官来到现场,为大家分享她在昆明生活的幸福瞬间,并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以下为访谈内容↓

是什么吸引你选择在昆明旅居,如今在昆明是一个什么生活状态?

祁十一:我总结下来就是三个词:好天气,烟火气,历史感。

我是四川人,你知道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叫“蜀犬吠日”,足以说明四川盆地的人们对太阳的需求有多强烈。尤其是冬天,只要一出太阳,盆地城市的公园、草坪、街头上都长满了人。而在昆明,阳光无限量供应,太吸引人了。尤其是对我这种“向日葵属性”的人,只要有阳光,整个人的状态就很好,没有阳光就焉了。所以在昆明这一年,我的心情、状态都还蛮好的。

然后昆明的大街小巷都种满了树,很多街道也不宽,开着各种各样的小店,就好适合散步、逛街,我很喜欢这种有烟火气的城市,昆明可以说完美地满足了我的这个需求。

此外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搬迁到昆明,联大师生在这里呆了八年,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和文章,让昆明很有历史感。我也特别喜欢这一点。

我的生活很简单。住在翠湖附近,租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每天早上八九点起床,简单的早饭后开始在家工作,看书、写稿,有时做一些采访。下午有时会去省图书馆借书还书,或者去附近的咖啡馆工作。有时见见朋友,或者做一些线下的采访。时不时地去云南的一些小城市走走看看,从昆明出发去不同的地州都很方便。

在昆明生活,你有哪些幸福瞬间?你会如何向别人描述你在昆明的生活?

祁十一: 首先就是在翠湖散步的时刻。尤其是天气好的时候,天空很高远,云朵一朵朵地飘着,天很蓝,翠湖里的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就好美。我拍照发朋友圈,有人说昆明看起来很像北欧。

还有一次,我和朋友在翠湖边吃饭,坐在临街的露台上,然后下起了雨,我们就正对着雨中的翠湖,也很美。

还有蓝花楹开的时候,四月中下旬五月上旬,坐在翠湖附近街边咖啡馆的蓝花楹树下,光影撒在地上,抬头就是紫色的花朵,很梦幻。

另外是沿着盘龙江散步的时候。大概是12月初,有一天天气很好,我就从圆通山动物园附近的江边开始往北走,一直走到了霖雨桥。一路上两边是高大的桉树,白鹭在水面飞来飞去或停在岸边,水挺清的,也不全是用栏杆围起来的,就在脚边,人和水就很亲近。天蓝水清树绿,人与自然很和谐,就觉得好好啊。

还有去年夏天,我姐和小侄女从杭州来昆明过暑假,我们一起去昆明周边玩,有一次去了大墨雨和它旁边的水库,特别喜欢,第二天中午又带着自己做的虾仁炒饭和零食水果,去水库旁野餐,特别开心。

还有时不时骑共享电单车十多分钟,从家去到长虫山脚下的虚宁寺,我特别喜欢吃斋饭,完了在寺庙咖啡呆一下午,俯瞰整个北市区,再去山上走走。就觉得昆明很妙,可以迅速地从繁华市区到了山野森林。

此外还有去滇池两岸的很多村庄,沿着滇池散步、看落日,在村里朋友家院子烤火、撸猫、吃火锅,就好开心。

啊说不完说不完,还有那么多公园,冬天昙华寺公园、真庆观里的玉兰花,坐在玉兰花树下喝茶……不同季节在植物园、郊野公园、大观公园等不同公园里看不同的花,都是我想做还没来得及做的事,所以很期待以后在昆明的生活。

《人物》杂志这篇《第一批逃去大理的人,已经去昆明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这是你最初意料到的吗?为什么会想到要写昆明旅居者的故事,不同旅居者给你留下的感受如何?

祁十一: 确实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影响力。在写之前,我对结果没什么期待,只是很投入地去采访写作。然后《人物》是国内最好的几家媒体之一,本身影响力就很大,所以我知道结果不会差。只是没想到,这篇文章会超出《人物》这个平台常规的阅读转发量,还登上热搜,有超乎寻常的讨论度。我和几个采访对象都收到了四面八方的询问、留言。我的好些朋友都跟我说,他们在不同国家的朋友都把文章转发给他们了。然后他们遇到了一些旅居者,本来在大理和昆明之间犹豫,看到文章后就决定呆在昆明了。

这篇文章最初的起源是《人物》的编辑,也是我大学同学,她知道我去年初搬到了昆明,后来又看到她的另一个朋友去年夏天也搬到了昆明,她就很敏锐,问我昆明是不是在成为国内新的热门旅居地。我很肯定地说是,因为我去年也遇到好多从不同城市来昆明旅居的人。尤其是从一线城市移居来的,无论是我实际生活中认识的还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都很多。包括我搜索资料时在一些旅居博主做的调研里也看到,昆明始终排在人们想去的旅居城市的榜首。所以我和编辑就觉得,“移居昆明”是一个普遍现象,它作为一个选题是成立的。于是我们就决定操作这个选题。

旅居者带给我的感受,先说共性吧,这种共性还挺明显的,就是都“相对成熟”,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到40多岁乃至五六十岁退休的人,不是20岁出头的小年轻。一般都在稍大些的城市工作生活过,有一定生活阅历,也有一些经济基础,对自己想要和不想要的都想得比较清楚。世俗的欲望没有那么大,热爱生活,也喜欢自然,但会偏好住在相对现代化的城市里而不是很田园牧歌的乡村。所以昆明就是最好地承接他们的城市。

如果说差别的话,主要就在有孩子还是没孩子。有孩子的以家庭为主,不太鸡娃不太卷,不会对孩子在学业竞争上有太高期待,但也还是有要求,不希望学校太差。这也是他们选择昆明而不是去更小的城市的原因。

而没孩子的单身人士或情侣夫妻,会更放飞自我一些,活得更自在更洒脱。就像文中我印象很深的高万贯,他和妻子就真的是来昆明生活的,每天就是逛公园、逛花市、逛菜市场,做饭、看书、看剧。他们在北京的互联网公司工作了七年,经常加班、熬夜、赶项目,很疲惫,就真的是想在昆明好好休息一下,真正地去感受生活,所以就用两年时间在昆明纯粹地生活,完了两年后再决定怎么办。

我在和他们聊完后在豆瓣上随手记录了一下,就引起了好大的讨论甚至是争议。很多人说羡慕,但自己做不到;也有很多人会恐惧,觉得没有现金流、没有收入过躺平生活是很可怕的事情。但高万贯和妻子就很平静,是真正地活在当下。他们对生活其实是很热爱的,只有爱才能抵抗恐惧。和他们聊完,我是觉得没什么好担心的,在这个物质过剩的时代,人要活着、吃饱饭不是那么难的事情,他们会有他们的路。

2025年希望在昆明体验到怎么样的生活,会不会向有旅居想法的亲朋推荐昆明,会如何推荐?

祁十一: 2025最希望的就是不同季节去不同公园看不同的花,比如三四月份去郊野公园看绣球,四五月份还想看蓝花楹,还有秋天去黑龙潭看枫叶,等等。还有那么多湿地公园我都还没去,想一一走一遍。

当然会向广大的朋友、网友推荐昆明。这是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是大自然与城市紧密相连的地方。就像汪曾祺说的,“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我觉得对于整个昆明都是如此,人到了这里就会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所以如果你感到疲惫、倦怠、找不到生活的意义,那就来昆明吧,你可以在这里休养生息、重新出发。

视频:马彦涛

责编:苏昊

编审:许浒

终审:周健军

来源:掌上春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