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艺,且天赋超群。2000年,仅14岁的她以750分的超优成绩成为了河南省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
声明:真实人物故事,文末附权威资料来源
“我宁愿住美国下水道,也不回国。”
说出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14岁就考上清华大学的女学霸何碧玉。
她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艺,且天赋超群。2000年,仅14岁的她以750分的超优成绩成为了河南省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
后来,她远赴美国留学,可一去不复返,甚至对大放厥词。
那么,这位曾经的天才少女现状如何呢?
1985年,何碧玉出生于河南新乡的市区家庭,她家的条件非常优渥,其父母都是石油局的工程师。从小,何碧玉就享受着因父母工作带来的各种便利。
首先是教育,她因父母工作福利顺利到石油小学念书,这是当时新乡市最好的几所小学之一。
上一年级时,何碧玉就已经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了。
这是因为从幼儿园起,父母就给了她极好的教育,她们盼望着女儿成为人中龙凤,在父母的熏陶下,加上超人的天赋,她幼儿园时就能背写出不少单词,唐诗300首更是不在话下。
一年级时,何碧玉感觉老师讲的课索然无味,原因是老师讲的她都会。
在班上,她对其她同学简直是碾压状态,每次考试都能获得全科满分。
从二年级开始,何碧玉就实现了跳级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独属于像她这样的天才少年,别的同学连本年级的课程都摸索不明白,但何碧玉仅用了几个月,就把小学的大半课程都学了个滚瓜烂熟。
有老师为了摸清何碧玉究竟有多高的水平,便在二年级期末考试时让她到五年级的考场去,没想到的是,她一举获得了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这把老师都惊呆了。
1996年,五年级的何碧玉被学校推荐到新乡市一中少儿班。这个班里全都是像何碧玉这样的天才少年,但天才也是有优劣之分的。
在少儿班里,何碧玉仍然力压群雄,除了学习外,她还热爱弹钢琴,古筝,人们都非常羡慕何家父母,认为她们的女儿前途不可限量。
何碧玉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学完了初高中的全部课程,而且学到了让别人都望尘莫及的程度。就有人惊叹道:这就是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
是啊,普通人上十几年学才能勉强把高中的知识学熟,但天才却只需要极短时间。
2000年,14岁的何碧玉参加了高考,对她来说,考场就是她的舞台。
果不其然,她取得了在别人眼里超优的成绩——750分。这年,她是河南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生物专业录取。
远赴美国
即便在天才如云的清华大学,何碧玉也展现出了她的过人天赋。14岁的她除了在教室里上课外,还在图书馆和实验室中如痴如醉。
教书多年的老教授都不由得夸赞道:这个孩子和很多人不一样,她是个奇才!
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在这期间,何碧玉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到美国深造,感受更辽阔的世界。
她不想给家里增添经济负担,于是参加了公派留学考试,获得了全专业第一名,拿着国家资助的经费,何碧玉远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深造。
那时的她还不满20岁,但到美国之后极快地适应了异国生活。
去留学前,何碧玉已经把英语说的滚瓜烂熟,所以她到美国后不存在有任何的交流障碍。
她在美国深造五年,于2009年获得了神经科学博士学位,父母让她回国,因为以何碧玉的学历来说,在国内完全能大展身手,并为国家做出贡献。
但没想到的是,一向听父母话的何碧玉对要她回国的请求不屑一顾,她觉得只有在美国才能让自己有更好的前途。
父母彻底傻眼,她们没想到女儿在外几年竟被花花世界给迷住了。
要知道,何碧玉出国留学前对母亲信誓旦旦的说:放心吧妈,学成后我立刻回国。
何碧玉做出这种选择,她们的心里非常痛苦,甚至有些后悔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天才。
何碧玉父母不死心,一遍又一遍地劝女儿回国。
看着父母从祖国发来的一封封邮件,何碧玉不胜其烦,她觉得父母已经影响到了自己,所以她回了一封邮件,上面只有短短几句话:别再劝我了,我就算在美国住下水道都不会回国去。
作为一个受过高级教育的知识分子,她竟然说出这话,将祖国与“美国的下水道”相提并论,这让她的父母都难以置信,她们觉得女儿“已经变了”。
有亲戚对何碧玉的父亲说:老何啊,培养这么多年的闺女合着是给美国佬培养的,连国都不爱了,真给你脸上抹黑啊!
听着这些挖苦,何家父母默不作声,对于女儿那番言论,她们也同样感到愤怒,但她们却没有任何的办法,毕竟,她们连见女儿一面都难。
后来,何碧玉在美国大展身手,她发表多篇论文,并用卓越的学术能力一步步向上爬。
2016年,她成为了纽约大学医学神经系的名教授,彼时她才不过30多岁。
在美国,她受人尊敬,俨然成为了华人精英,只是,公费出国留学的她到头来却没有给祖国做出过任何贡献。
对于留在美国这个话题,何碧玉曾经给出回应,她说:她不认为自己是世俗认定的天才,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源于自己的努力。
所以在有更好的科研环境的选择时,她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她的父母后来又劝她回国,父亲说:你至少为了我和你妈想想吧,我们可就你一个女儿啊!
可何碧玉依旧无动于衷。
对于何碧玉,我们无法评价他的选择是对是错,她是个具有双重矛盾性的人物,她在美国受人追捧,在国内却是骂声一片。
或许有一天她会幡然醒悟,为说出的错误言论后悔,但那时,她给父母心中造成的伤害已无法抚平了。
至于她在美国的生活,那些受到美国政府迫害的华裔科学家显然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美国政府已经挥起屠刀,而屠刀落到脖子上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THE END——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何碧玉
来源:倾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