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跨年的欢庆氛围中,信阳突发的氢气球爆燃事件震惊众人,原本象征欢乐的氢气球瞬间变成危险的 “炸弹”,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氢气球爆燃不仅会造成烧伤、呼吸道灼伤等直接伤害,其后续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也不容小觑。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志
WINTER VACATION LIFE
在跨年的欢庆氛围中,信阳突发的氢气球爆燃事件震惊众人,原本象征欢乐的氢气球瞬间变成危险的 “炸弹”,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氢气球爆燃不仅会造成烧伤、呼吸道灼伤等直接伤害,其后续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也不容小觑。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志指出,了解氢气球爆燃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爆燃后的正确应对方法,对于守护我们自身和身边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氢气球爆燃要当心
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当氢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范围(4.0% - 75.6%)时,氢气气球遇到火源,如明火、静电火花等,就会迅速发生燃烧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引发爆燃。
氢气气球爆燃产生的高温可达上千摄氏度,这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烧伤。皮肤直接暴露在爆燃的高温下,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灼伤、烧伤,烧伤面积越大、深度越深,感染和愈合不良的风险就越高,后期还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植皮手术等复杂治疗,不仅影响外貌,还可能影响肢体功能。爆燃产生的强烈冲击波还有可能会冲击人体呼吸道,灼伤呼吸道黏膜,引发呼吸道水肿、炎症,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窒息。
氢气球爆燃,“防”字当先
1.选择安全气球:尽量避免购买氢气球,可选择氦气球代替。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易燃烧,安全性更高。在购买气球时,要确认商家使用的气体类型,切勿因贪图便宜或外观而忽视潜在危险。
2.远离火源与热源:无论是手持氢气球还是在氢气球周围,都要保持与明火(如打火机、蜡烛、烟花爆竹等)、高温物体(如暖炉、烟头、热灯泡等)至少数米的安全距离,防止意外点火引发爆燃。在户外游玩时应避免气球暴晒,预防因暴晒导致高温爆燃。
3.避免摩擦产生静电:在拿取氢气球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气球与衣物、头发、其他物体等剧烈摩擦产生静电。穿着化纤材质的衣物更容易产生静电,所以在接触氢气球时,尽量选择棉质衣物,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4.安全放置气球:不要将气球栓牢在孩子的手腕或衣服的扣子,不要把气球带进地铁、公交车、汽车或家长等密闭场所,如果气球爆燃可以迅速摆脱或逃离。
氢气球爆燃后的应急处理措施
张志表示,一旦不幸遭遇氢气球爆燃,正确的应急处理能为伤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减轻伤害程度。“冲、脱、泡、盖、送” 是烧伤烫伤现场急救的五字原则,以下是详细介绍:
冲——冷却伤口,阻止热力蔓延
一旦发生烧伤烫伤,应迅速将受伤部位置于流动的清洁冷水中冲洗。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立刻降温,因为热力会持续对皮肤及皮下组织造成损伤,而冷水能够快速带走热量,减轻烧伤的深度和广度。冲洗时,水流要适中,不宜过急过猛,以免冲击伤口造成二次伤害,时间建议持续 15 至 30 分钟,确保受伤组织得到充分冷却。
脱——谨慎去除受伤部位衣物
在伤口经过初步冲洗后,要小心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但这个过程需要格外谨慎,若衣物与皮肤粘连不紧密,可以轻轻褪去;如果粘连较紧,千万不可强行撕扯,以免造成皮肤的进一步破损,此时应使用剪刀,小心地沿着伤口边缘将衣物剪开,避免损伤周围健康的皮肤组织,防止伤口扩大和感染风险增加。
泡——持续降温,缓解疼痛
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干净的冷水中,水温一般保持在 15℃至 20℃为宜。浸泡的目的是进一步缓解疼痛,持续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热力对深层组织的损伤。浸泡时间可根据烧伤烫伤的程度灵活掌握,通常在 15 至 30 分钟左右。不过,对于大面积烧伤的患者,长时间浸泡可能会导致体温过低等并发症,所以需要特别注意浸泡的时长和水温,避免因过度浸泡引发其他问题。
盖——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选择干净的纱布、毛巾或无菌敷料覆盖在伤口上。这一步是为了保护创面,避免伤口受到外界的灰尘、细菌等污染物的侵入,从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覆盖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对伤口造成压迫,加重疼痛和损伤。如果伤口已经出现水疱,不要随意挑破,尽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因为完整的水疱可以对创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细菌直接接触伤口深层组织。
送——及时就医,专业治疗
完成前面的急救步骤后,要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要尽量让伤者保持舒适、平稳的体位,避免因颠簸而加重伤口疼痛或造成其他损伤。对于严重烧伤的患者,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情况,一旦出现紧急状况,如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等,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及时呼叫急救车辆,确保伤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专业的医疗救治。
记者|麦博
通讯员|胡颖仪 孙倩冰
图片|通讯员供图
编辑|麦博
来源:健康养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