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健身场所,从“有”到“更好”

摘要:2024年,南京新改建体育公园(广场)4个、灯光球场42片、百姓健身房14个、健身步道新增100.46公里。目前全市建有体育公园(广场)123个、灯光球场281片、百姓健身房50个、健身步道4650.88公里。

“健身去哪?不用办卡,家楼下社区健身房走起!”

“饭后消食没地儿去?楼下的体育公园,老老少少,都有得玩!”

2024年,南京新改建体育公园(广场)4个、灯光球场42片、百姓健身房14个、健身步道新增100.46公里。目前全市建有体育公园(广场)123个、灯光球场281片、百姓健身房50个、健身步道4650.88公里。

近年来,聚焦“健身去哪儿”这个老百姓关注的话题,南京市体育局坚持以“举步可就”为目标,加大城市社区嵌入式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拓展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新空间。南京的健身场所从“有”,向“更好”发展。

尧新社区百姓健身房的健身器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程锦欣 摄。

从健身到康养,家门口的百姓健身房“一站式”到位

460平方米的活动面积,健身器材区、乒乓球区、疗养区、休息区,几个功能区划分得俨然有序;跑步机、有氧机、划船机、杠铃一应俱全,这里正是栖霞区尧化街道尧新社区的百姓健身房。

据介绍,这块“展露新颜”的场地是由小区原有闲置的农贸市场改建而成。去年,在市体育局的支持下,尧新社区牵头联合小区业委会,整合多方资源,盘活闲置空间,筹划打造了这间百姓健身房,这也是南京市社区范围内打造的设施设备最全的百姓健身房。自今年1月正式开馆以来,全年开放。青年人健身,小学生玩耍,老年人打乒乓球……每天下午4点以后,健身房就进入了每天的“火热时段”,一直到晚上10点,都人流不断。

尧新社区百姓健身房内的乒乓球台。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程锦欣 摄。

在健身区,有社区邀请的专业教练驻点,为居民们提供健身指导,引导居民们正确使用专业器材;在疗养区,设有诊疗室,推拿按摩等康养服务皆可就近体验;由社区定期进行设备维护检修、场地清洁管理等综合服务措施,居民们在这里可以享受“一站式”的健身体验。“以前我健身的第一想法是得去外面办卡,由于工作通勤的距离问题,常常最后去不了几次,近两年,我越来越感受到社区提供的便民资源——从健身指导,到养生课堂,甚至于文艺活动,在家门口就能体验这些优质的服务。”尧新社区的常住居民王女士说。

尧新社区党委书记张林介绍,随着社区体育锻炼设施跟上,尧新社区聚集起了一大批活跃的乒乓球爱好者,他们自发组织了社区的乒乓球爱好者俱乐部,在今年3月的社区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中,踊跃报名的居民就有六七十人。“咱们社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也都能细致入微地体察到居民们的需求,为大家提供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

门口“小公园”,健身“大能量”

今年4月,位于江北新区葛塘新城社区,和旭路和惠泽路交汇路口的新城体育文化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这片原本是“荒地”的大面积草坪,摇身一变成为辖区内最大的街边体育文化公园,能辐射周围6个小区约2万居民。

“出了小区走5分钟就能到,很方便。”公园周边紫艺华府居民张翠说,下午时段一般以老人锻炼、“遛娃”为主,而到了晚间时段,就能看到许多学生、年轻人在运动场上“动起来”。一侧是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穿过健身步道后则来到儿童滑梯、健身器材、象棋桌、廊亭休息区……这片占地面积9257平方米的体育文化公园里动静分离,居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空间。

新城体育文化公园建成后,获得了居民的广泛好评。广场舞、散步、打球、遛娃,互相不打扰,这一方公园里颇有一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味。“以前没有这个公园的时候孩子们只能在小区里玩,现在也有专门的场地了。”张翠说。

新城体育文化公园足球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程锦欣 摄。

据悉,体育公园的建成一般是基于周边小区情况,在辖区内有一定场地的情况下,释放相应空间来满足居民对运动的需求。近年来,我市依据《南京市百姓健身房管理办法》《南京市灯光球场管理办法》等,明确了市、区体育部门和属地权责,通过开放利用、惠民政策等,让健身场地设施更有效服务群众。

“我们的体育公园从早上9点开放至晚上9点,社区周围这样能满足全龄段、设施齐全的健身场地比较少。”葛塘新城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体育公园里的足球场、篮球场等都是灯光球场,满足夜间及节假日开放的条件,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健身服务,“晚上经常有几个小区的居民自发组织球赛,可热闹了。”除了居民自发组织以外,街道前期还组织了一场社区足球赛,计划在明年将借助这片场地开展更多社区篮球赛、趣味足球赛、乒乓球赛等全民参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新城体育文化公园健身设施。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程锦欣 摄。

从“有”到“好”,全民健身走进日常生活

“有了这个体育公园方便多了,我们白天下来走走,跳跳舞,差不多时间了就把场地还给年轻人打球踢球,错峰嘛!”葛塘新城社区居民杨华清说,“错峰场地使用”已经成为社区里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既能保证锻炼时间,又能保证全民使用。

“现在日常健身锻炼的地方多了,也更加方便了,家里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在家附近找到适合自己锻炼的地方,现在我们一家几口人每天的锻炼时长都不知不觉地增长了很多。”尧新社区李阿姨说。

记者了解到,南京“十四五”期间建设的灯光球场、百姓健身房都会标注统一的标识,统一开放时间,市民们可以登陆“宁体汇”APP平台进行查询,并通过电子地图搜索的方式按需前往。

尧新社区百姓健身房内,居民正在打乒乓球。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程锦欣 摄。

目前,我市健身场所正从“有”,走向健身设施“更好”。在现有室外健身场地设施尤其是球类场地中,增加照明设施、储物柜、休息椅等设施,有条件的体育场地设施配备健身客流捕捉探头、“无人值守”等智能化设备,智慧体育成果也正融入居民们的健身生活。

“下一步,市体育部门将围绕推动‘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对现有场地进行提档升级、加强场地管理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南京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3年底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4.22平方米,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通过充分利用城市的“金角银边”,推进适老、适幼、适残等各类人群的全龄段场地设施建设,并借助各场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社区各类球赛已屡见不鲜,市民家门口的健身场所利用率大幅提高。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艺璇 程锦欣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