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知道吗,2024年河北某中型城市有一家大型百货商场关门了。商场老板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十年前这儿可是全市最热闹的购物中心,人来人往的,热闹得不行。可现在呢,客流量连过去三分之一都不到,都被网购给分流了。这可不是个例,近年来中国传统零售业,特别是三线及以下城
您知道吗,2024年河北某中型城市有一家大型百货商场关门了。商场老板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十年前这儿可是全市最热闹的购物中心,人来人往的,热闹得不行。可现在呢,客流量连过去三分之一都不到,都被网购给分流了。这可不是个例,近年来中国传统零售业,特别是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百货商场,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从2019年到2023年,中国百货商场的数量减少了12%。像上海城市超市、兴隆大家庭这些老牌超市,要么倒闭,要么关店,要么陷入困局。
这些传统商场为啥不行了呢?一方面是自身出了问题,像策略失误、管理混乱啥的;另一方面就是没跟上市场变化。电商发展得多快啊,消费者需求也变了,它们没及时调整,自然就被市场淘汰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传统商店零售额虽然也在涨,但跟电商这些新型零售业态比起来,增速差远了。电商企业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技术,能精准营销,给消费者个性化推荐,用户体验和满意度都很高。而且有些电商还跨界合作,不断扩大市场。
再看看中国电商和欧美电商的差距。2023年,中国电商交易额高达17.3万亿美元,占零售总额一半;美国呢,电商交易额才占7.2% 。为啥差距这么大?主要是欧美在基础建设和文化消费习惯上比较滞后。
就拿物流来说,京东物流在全国有1200多个仓库,配送网络那叫一个庞大,“211限时达”能实现当天或次日送达,覆盖全国90%以上地区。美国呢,人口分布稀疏,长途运输成本高,偏远地区配送得好几天,甚至一周。还有,中国电商平台有7天退换货政策,消费者买东西放心。美国电商平台以品牌直营店为主,消费者对第三方商家很谨慎。中国电商平台更开放,中小卖家也能有大作为,给消费者的选择更多。
电商模式上,拼多多和亚马逊差异明显。拼多多2015年成立后,靠低价和社交拼单模式迅速崛起,2023年年度活跃买家达8.9亿,占领了下沉市场。它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爱社交、对价格敏感的特点,把购物和社交结合起来。亚马逊更注重品质和配送效率,“Prime”会员服务能提供次日送达和流媒体娱乐,可这高品质背后成本也高,对中低收入人群不太友好。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数据显示,低收入美国人群使用亚马逊的频率,比中高收入人群低40% 。
中国电商发展可是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2023年,淘宝直播成交额超过4.9万亿元,占中国电商总额28% 。“直播带货”把内容创作和商品销售结合起来,在国际上独一无二。这种模式不仅刺激消费,还为中小企业和农产品打开新市场。现在欧美电商也在学中国,像亚马逊2023年启动的“Influencer Program”,类似中国“达人电商”,但因为缺乏完善生态系统,发展慢。
中国电商能发展这么好,技术革新和消费升级功不可没。物流技术上,菜鸟网络为代表的智能物流体系让货物配送时间大幅缩短,2023年国内平均快递时效24小时,京东物流一些地区能“分钟级配送”。抖音、快手这些平台也给电商注入新活力。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3.5万亿元,占电商整体市场23% 。移动支付也很给力,2023年用手机支付的人数达9.25亿,快到全国网民九成了。随着中国中产阶级扩大,消费观念升级,网购高性价比商品成了很多消费者的首选。
在消费新趋势下,电商和实体店的博弈越来越激烈。以广州为例,服装产业一直很发达。但2023年,房租涨了6%,人工成本涨了约8%,消费者又更爱网购,小型实体店主日子不好过。2023年广州服装行业实体店倒闭率达18%,可服装直播运营岗位却很抢手,电商相关岗位需求增长12% 。有的店主坚守传统模式,觉得顾客试穿衣服的体验线上替代不了。
不过呢,电商和实体经济也不是只能你死我活。杭州是中国电商的“心脏”,2023年杭州电商园区入驻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0%,带动区域经济增速达9.5%。广州一家小型服装企业负责人,三年前关了两家实体店,入驻杭州电商园区。刚开始转型困难,好在园区提供物流、数据、流量等全方位支持。现在他直播间人气旺,年收入是实体店时期的三倍。杭州电商园区还给企业税收减免和低成本办公场地,2023年减免税款总额达5.8亿元,还提供“一站式”发货服务,定期举办运营课程。
电商兴起虽然让部分实体店倒闭,但也创造了大量新岗位,像直播运营、网店客服这些成了热门。从宏观经济看,电商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电商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不过这一路上争议也不少。您觉得电商和实体经济未来该怎么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该怎么平衡呢?
来源:锣声四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