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那么大,哪些地方是非来不可的?”在旅行体验类节目《非来不可》第二季的先导片中,这个问题被开门见山地抛给观众。近年来,文旅行业愈发火热,旅行类节目成为不少观众“云旅游”的选择。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非来不可》第二季收官——
在路途中感受文化交流的力量
本报记者黄敬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11月28日
第11版)
节目海报。
出品方供图
“世界那么大,哪些地方是非来不可的?”在旅行体验类节目《非来不可》第二季的先导片中,这个问题被开门见山地抛给观众。近年来,文旅行业愈发火热,旅行类节目成为不少观众“云旅游”的选择。
将旅行与当地人文历史相结合,通过轻松的氛围和嘉宾之间的互动,传递人生经验和感悟……继承来自第一季的好口碑,《非来不可》第二季收获众多观众的喜爱。截至目前,节目在多个平台上收获好评,全网话题阅读量累计超38亿,全网热搜1407余次,多次登顶相关播放热度榜单。
《非来不可》第二季由孟非、刘震云等嘉宾组成“非震式旅行社”,展现真实旅行途中的心路历程。在帕米尔高原上,见证一场塔吉克族的浪漫婚礼;在苏巴什佛寺遗址,感受穿越古今的文化力量;在撒马尔罕的大巴扎,尝一口《旧唐书》里的神秘金桃……节目穿越雪山草原、戈壁大漠、城市绿洲,用一路美食、美景为观众呈现美妙的人文之旅。
“跳起舞的少数民族女孩明媚又自信,由内而外的快乐具有感染力。”“和好朋友一起的旅行是值得反复回味的珍贵经历。”“人生是各种体验的叠加,我们应该去到更多能触动人心的地方。”……评论区里,观众各抒己见,记录观看感受。
在同类节目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做好一档旅行类节目”是主创团队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好的旅行节目应该让观众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发现当地的风土人情,激发灵感,提供动力,带来疗愈。”联合出品方聚仁传媒的制片人王辛表示,“节目希望让观众在旅行的过程中,看见世界、看见自己,寻找生活的‘解药’。”
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的内容更接地气。节目通过让嘉宾承担旅行社工作人员的角色,进一步强化“旅行体验”,同时增加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沉浸体验和“打卡”,减少说教,强化旅途中的见闻和感触。不少观众表示“第二季节目更轻松有趣,也更贴合真实的旅行”。节目总导演张龙表示,旅行类综艺的核心是“尽可能呈现嘉宾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记录旅途中的意外性”,希望通过“玩给观众看”,让观众感受旅行的乐趣和魅力。
“我们的目标是将文化和旅行结合起来。”节目总编剧李娟说。新疆库车的苏巴什佛寺遗址,东晋高僧鸠摩罗什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在此开坛讲经。节目在这里设置了游戏环节,嘉宾需要猜测哪些语句可能是由鸠摩罗什翻译的。“观众会发现,许多如今耳熟能详且仍在使用的词语竟然与千年之前别无二致,这形成了一个现实与历史的连接。”李娟说。
跨国旅行是《非来不可》第二季的一大亮点。在乌兹别克斯坦,节目以《一千零一夜》《撒马尔罕的金桃》《丝绸之路》三本书为框架,让嘉宾探索唐朝与撒马尔罕之间的丝路回响。在古城遗址朗诵千年前未能从敦煌寄出的书信,在博物馆中欣赏有描绘唐朝民众划龙舟场景的粟特壁画,在雷吉斯坦广场上看一场讲述古丝绸之路故事的灯光秀,与喜爱中国文化的当地居民深入交流……节目不仅展现了难得一见的异国风情,更用一处处细节见证着丝绸之路上从古至今的文明交流互鉴。
如今,乌兹别克斯坦年轻人对学习中文的热情日益增长。节目录制中的一个小插曲令张龙印象深刻——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嘉宾需要搭乘有着“地下博物馆”美誉的地铁。由于突遇大雨,几位嘉宾差点“迷失”街头,最终在几位懂汉语的当地中学生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了路。“越来越多的乌兹别克斯坦年轻人正在学习中文,将来找工作时更具优势。不少青少年计划着来中国留学。”他说。跨越山海,古老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互鉴故事,如今正续写着新篇章。
“有趣、有料、有温度、有深度”,王辛这样总结《非来不可》的节目特色。旅行的意义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一样,但共通的是在旅行中拥抱不同,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感受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来源:字画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