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战背后的真相:其实是华人圈内的“内战”?

360影视 2025-01-31 18:23 2

摘要:这么多年的中美科技战,在今年春节一个惊人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这么多年的比拼,最后站在世界之巅的科技巨头,往往都是中国人和在美国的中国人,或者是中国人和在外国的中国人pk。历史证明——人类顶级智慧的竞技场上,华人的身影从未缺席。

这么多年的中美科技战,在今年春节一个惊人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这么多年的比拼,最后站在世界之巅的科技巨头,往往都是中国人和在美国的中国人,或者是中国人和在外国的中国人pk。历史证明——人类顶级智慧的竞技场上,华人的身影从未缺席。

从曼哈顿计划里的钱学森到GPT-4背后的李飞飞;从中美AI大战,战到最后是中国的梁文峰和在美国华裔亚历山大.王;而中美芯片大战,战到最后的是中国人和华裔黄仁勋,但凡是涉及到科技的,笑到最后的永远是中国人(华裔)。

如今全球AI领域中,华人占据了半壁江山,无论是xAI核心团队中的华人数量,还是如NeurIPS,从Best paper 到 Oral 到 Poster 几乎全部被拼音名字统治了。

美国智库Macro Polo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美国的顶级AI人才主要是华人,占比高达75%。

还记得2018年11月,美国司法部为配合特朗普政府的全面对华遏制政策,开启了“中国行动计划”,不择手段炮制所谓“中国间谍案”,甚至要求美国94个地区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出一至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

从计划开始实施那一刻起,华裔专家学者就成了美国司法部门的“钓鱼执法对象”,抓把柄、揪辫子等手段轮番上场,全美87个科研机构的华裔科学家受到波及,其中246人被定性有问题,103名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被毁。

当时看到“中国行动计划”的时候只觉得美国离谱,曾经标榜的科技无国界就是笑话,如今随着全球AI大战越来越清晰,才恍然大悟当时的美国政客们为何会如此焦虑。因为纵观美国科技的发展史,无论是军工还是现代科技,华裔科学家与创业者的身影始终占据了美国科技界的重要位置。

美国政客们发现,打来打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场中美科技的世纪之战实际上就是美籍华裔与中国的一场对决。这就难免会让美国政府产生某种焦虑,这种焦虑就会导致美国在科技领域做出一些过激反应。

1月27日,中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让中国人过了一个好年,也让美国硅谷过了一个“好年”,而DeepSeek朝美国硅谷开的“这一枪”用时4年。

中美AI竞争中的历史性一刻,当天美股盘前,英伟达大跌12%,蒸发掉的市值相当于AMD+英特尔。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股价跌幅4%到6%,一天之内美国科技公司上万亿市值消失,这让刚刚宣布5000亿美元人工智能基建计划——“星际之门”的美国政府略显窘迫。

除夕夜,杭州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穿着东北大花袄,跳着扭秧歌登上央视蛇年春晚时,再次向中国人发出一个惊喜的科技大红包。

这几场AI界的大地震后,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和他的公司以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和他的公司纷纷很快被欧美网友拿着放大镜审视:DeepSeek的总部位于杭州大运河边的汇金国际大厦,核心技术岗位是一群刚刚从清华、浙大毕业的年轻人。

推出春晚机器人的宇树科技的总部在滨江区的峰达创意园1号楼,也在杭州,创始人王兴兴还曾因英语偏科差点上了职高、考研错过浙大,还是乔布斯的粉丝,从他用1万元研发出XDOG,开创了低成本、高性能四足机器人技术方案之后,王兴兴曾拍着胸脯说道:“不要跟我比省钱,我会省死你。”

在这两所科技公司总部所在地杭州,不止一位像梁文锋、王兴兴这样的创业者。

比如,提前两年写了TGA年度最佳游戏获奖感言的80后冯骥,他的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让中国单机游戏实现从0到1的突破;再比如浙大副教授的朱秋国,因参与双足乒乓机器人“悟空”的研发,在余杭区三墩镇成立云深处科技,他的四足机器人“绝影”已经能协同消防救援人员进行实战救援了。

这几家杭州科技公司所从事的领域和定位各异,但不约而同地在甲辰龙年末与乙巳蛇年初,以他们的一己之力单挑了整个美国硅谷圈。

去年,波音的“星际客机”因气体泄漏无法接回宇航员,这时一个残酷的事实逐渐暴露:出于政治原因,波音公司限制华裔技术人员,选用了印度裔技术人员,其供应链排除了原本的中国供应链,掌权的印度裔高管选择了印度供应链。 如果再深入挖掘波音历史,你会惊讶地发现,波音首个工程师来自中国。

2025年1月17日,港媒《南华早报》发表文章称,中国在2024年拥有的世界最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数量达到32000多人,而美国则跌到了31000多人,中国在顶尖科技人才数量上首次超越美国。这个数据的逆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联系到近些年中国科技大爆发来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今天世界正发生的巨大变化。2025年,中美在高端芯片产业以及人工智能科技领域将决出胜负。

无论是中芯国际对28纳米以上尺寸芯片发起的大反攻还是deepseek打翻OpenAi,实际上都意味着中美在美国最后的几个优势科技领域将迎来决战时刻。

科技生产力比拼到最后是其实是人才的较量,而美国的各种对人才的驱逐与限制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手脚给捆住了。

其实很多人过高估计了美国从全球吸引顶尖科技人才的规模,其实全球高质量理工科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中国、美国和欧盟。

拿数据作对比,中国每年有470万数学和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而美国仅有56.8万,但从本国人才数量上,中国已经占了优势;即使加上美国每年的海外移民,美国每年吸收的技术移民的数量往年平均只有14万,虽然去年提高到接近20万,但美国特朗普上台后,mega还在强烈抵制移民。相比之下,美国的理工科博士毕业生只有中国的一半,即使加上其他国博士毕业后去美国工作的人数,也不到中国的两倍。而中国每年还有很多各国毕业的博士生选择回国工作,人数显著增加。

由此可见,全球科技人才和顶尖人才的增量主要在中国。就以蛇年春节“科技爆炸”的杭州和美国硅谷对比,这里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知名高校,有脑机交叉研究院、浙大量子研究院、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可以说,浙大之于杭州,就像斯坦福之于硅谷。

但是关于中国科技实力是否已经赶上甚至超过美国的问题,不可否认现阶段,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存量优势仍然明显,但中国的增量优势更加突出。

高端资源汇聚企业和人才,加上杭州的后续政策的跟进,千亿产业集群就此崛起,一切都能形成闭环,未来随着中国科技必将反超美国。

来源:正在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