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穷志不短,屋漏心不寒",这句老话总被人挂在嘴边。可人到困境,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直到十年后的今天,我才明白二婶当年那个举动背后的深意。
"人穷志不短,屋漏心不寒",这句老话总被人挂在嘴边。可人到困境,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直到十年后的今天,我才明白二婶当年那个举动背后的深意。
我叫王永红,今年45岁,在县城开了家农资店。十年前那个雨水连绵的春天,我还只是镇上农贸市场卖化肥的小商贩。那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天天不亮就要去进货,晌午才能回家扒拉两口饭。
记得那是正月十五过后,舅舅从工地回来了。他在工地干了十几年的建筑工,手上的老茧厚得能磨砂纸。可那年工地因为资金链断裂,工程停工了,工人们的工资也拿不到手。
"永红啊,你舅我想承包后山那片地种黄瓜,你觉得咋样?"舅舅蹲在我摊位前,卷着的裤脚沾满了泥巴。
"后山那片地可有200多亩呢,舅,你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舅舅搓了搓手掌:"我都打听好了,请几个长工,买些农机具,现在是科学种田,不比从前用牛耕地那么费力气。"
听舅舅说完计划,我心里也有些心动。那时电视上天天播放致富能手的故事,什么种植大户、养殖专业户,赚得盆满钵满。舅舅在建筑工地干了大半辈子,总算有机会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永红,舅就明说了,手头差点钱,你能不能先借我15万?等黄瓜卖了就还你。"舅舅说这话时,眼神躲闪着,手指不停地抠着烟盒。
我知道舅舅这辈子没开过口借钱,能找到我,说明是真的走投无路了。当即我就答应下来,把攒了好几年的积蓄全都给了舅舅。
这事让二婶知道后,她拉着我的手说:"永红啊,婶子记住你的好......"
人家说亲戚借钱伤感情,可我不这么想。舅舅是个实在人,这些年在工地上没少吃苦,现在想单干,我不帮谁帮?
后来听说舅舅东拼西凑,又借了25万,准备大干一场。请来农业专家看过地势,说这片山坡朝南,适合种植反季节蔬菜,尤其是春节后的大棚黄瓜,能卖个好价钱。
三月的阳春天气,舅舅起早贪黑搭大棚。二婶总说:"你个老倔驴,慢点干,又不是猛虎下山。"可舅舅总是摆摆手:"趁着天气还凉快,多干点。"
整个后山坡上,一个个拱形大棚像一条条青虫,整整齐齐地卧在山坡上。村里人都说舅舅这次玩大了,私底下议论纷纷:"王老二这是要发财还是要发疯?"
育苗时节,舅舅请来了县农业局的张教授。那张教授戴着眼镜,蹲在地头指导育苗技术。我放下活儿就往后山跑,看着那一畦畦整齐的苗床,心里也美滋滋的。
"永红,你瞧这苗,绿得发亮,假以时日,定能结出好瓜来!"舅舅蹲在地头,搓着手笑。那笑容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就跟中了彩票似的。
可天有不测风云。清明前后,一场倒春寒让舅舅的笑容冻得发僵。大棚虽然能挡风遮雨,但连着几天的低温还是让三分之一的黄瓜苗蔫了。
"没事,没事,补种一波就是了。"舅舅嘴上这么说,可眉头却紧紧地皱着。我知道补种意味着什么——又得花钱买种子,还要耽误收获的时间。
二婶心疼舅舅,总偷偷去镇上扫大街。那时我在街上看见她,她就躲着走,生怕让人看见。后来还是隔壁王婶告诉我的:"你二婶天不亮就去镇上扫街,一个月能挣七八百呢。"
五月的时候,黄瓜开始上市了。可市场行情比去年差了不少,批发商压价压得厉害。舅舅每天守在地头,跟那些收购商讨价还价,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老王啊,你这黄瓜品相是不错,可现在市场上瓜多得很啊!"收购商一边挑拣一边说。
舅舅站在地头,裤脚沾满了泥巴,嘴里叼着的烟都忘了点。我去看他的时候,他还强撑着笑:"永红,你放心,舅一定把钱还你!"
可天公不作美。六月初的一场暴雨,把山上的泥水都冲进了大棚。黄瓜苗泡了水,根系烂了大半。那天晚上,二婶慌慌张张跑来找我:"永红,你快去后山看看,你舅...你舅喝农药了......"
好在发现得早,送医院洗了胃保住了命。可人救回来了,债却还在那摆着。大伯来医院看舅舅,说了一通"不懂别瞎折腾"的话,气得二婶直抹眼泪。
那段日子,债主天天上门讨债,舅舅整日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句话都不说。我的农资店也开不下去了,准备关门大吉。
就在这时,二婶来找我,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叠钱:"永红,这是三万块,你先拿着救急。"我知道这是他们变卖家产的钱,可二婶硬是塞给我:"你还年轻,不能倒。"
就是这三万块钱,让我的农资店挺过了最难的时候。我进了一批新农药,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可舅舅却在一个雨夜收拾细软,去了广东。
二婶守在家里,既要照顾上学的孩子,还要应付债主。村里人都说她傻,跟着舅舅吃这份苦。二婶总是笑笑:"都是一家人,福也好祸也罢,总得熬过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的农资店从镇上搬到了县城,开了两间门面。托人打听到舅舅在广东一个工地上干活,我让人捎话过去,说家里的债我来还,让他安心。
可舅舅像是不愿意见人似的,连个信都不捎回来。我几次给二婶汇钱,都被她打了回来。后来才知道,二婶靠着织毛衣、做小工,供儿子上了大学。
日子就这样走到了第十个年头。那天店里来了个晒得黝黑的中年人,我仔细一看,竟是许久不见的舅舅。
"永红......"舅舅的嗓子有些哑,眼圈红红的。他放下手中的布包,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万块钱。
原来二婶去年走了,临终前留了封信,说当年救我那三万块,是她瞒着舅舅偷偷拿的。那是她多年织毛衣的积蓄,本想着给儿子攒学费,可看我经营不下去,就全给了我。
"你二婶临走前,让我一定要还这笔钱。"舅舅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她说你是个有心的孩子,这钱要还到你手上,不能让你记挂一辈子。"
我的眼前浮现出二婶蹲在路边织毛衣的身影。那时她总说手头紧,日子过得苦。可这么多年,她一直记着要还我这三万块钱。
"这些年,我在广东工地上干活,后来做了小包工头,总算攒够了还债的钱。"舅舅说,"你二婶走得早,没能看到这一天......"
回想起当年二婶塞给我钱时的场景,她说:"你还年轻,不能倒。"可她自己却过着省吃俭用的日子。这哪是在救我的生意,分明是在救我的一颗心啊。
第二天,我提着二婶最爱吃的荔枝,去了她的坟前。我知道,这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二婶这样的人了。她用一生的积蓄,教会了我什么叫做大爱无声。
人们常说,人穷志短,可二婶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人穷可以,但心不能穷。这三万块钱的分量,不在于它的数目,而在于二婶给予时的那份默默无闻的付出。
来源:霞霞说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