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别上春晚?这不是唱衰,而是期待

360影视 2025-02-01 05:41 2

摘要:每年春晚,都是全国人民阖家团圆、共享欢乐的时刻,春晚舞台上的每一个节目都承载着观众们满满的期待。岳云鹏,这位观众熟知的相声演员,多年来频繁登上春晚舞台,已然成为春晚的 “钉子户”。从 2014 年首次亮相春晚,到 2025 年,他已经八次登上这个全国瞩目的舞台

每年春晚,都是全国人民阖家团圆、共享欢乐的时刻,春晚舞台上的每一个节目都承载着观众们满满的期待。岳云鹏,这位观众熟知的相声演员,多年来频繁登上春晚舞台,已然成为春晚的 “钉子户”。从 2014 年首次亮相春晚,到 2025 年,他已经八次登上这个全国瞩目的舞台,其中七次与老搭档孙越合作说相声 。他那标志性的 “贱萌” 笑容、独特的表演风格,曾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在 2019 年春晚,他与孙越表演的《妙言趣语》,凭借独特的 “贱萌” 风格和 “五环之歌” 等段子,收获了 10 多亿观众的喜爱与认可 。

然而,在 2025 年春晚的舞台上,岳云鹏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在表演《我们一起说相声》时,他走下舞台与观众互动,询问观众对自己的建议,一位男观众直言:“建议岳云鹏别上春晚了!” 这一回答瞬间让现场气氛凝固,随后这一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第一,阅读量达到惊人的 2.6 亿 。这个看似偶然的小插曲,却像是一个导火索,引发了观众对于岳云鹏是否还适合上春晚的热烈讨论。

俗话说 “事不过三”,可岳云鹏登上春晚的次数已然达到八次 ,观众对他的表演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年年在春晚看到同一张面孔,表演着风格相似的节目,就像每天吃同样的饭菜,再美味也会腻。观众们渴望在春晚这个充满惊喜的舞台上看到新的面孔、新的表演形式,而岳云鹏的频繁出现,无疑让这份期待打了折扣。

回顾他过往在春晚的表演,从早期的青涩到如今的游刃有余,表演风格却始终没有太大的突破。2019 年的《妙言趣语》,通过诗词对句展现文化底蕴,他的 “五环之歌” 融入其中,带来别样趣味;2020 年的《生活趣谈》围绕生活琐事展开,像讨论洗澡、睡觉等日常,以小见大引发共鸣;2021 年的《年三十的歌》用歌曲串联起不同年代的回忆,满满都是情怀。这些作品虽各有亮点,但表演风格和叙事方式都较为相似,都是以岳云鹏的 “贱萌” 形象为核心,通过与搭档孙越的互动,抛出一个个老套的包袱。

观众的审美在不断变化,对春晚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的观众,接触的文化产品丰富多样,对新鲜事物的渴望愈发强烈。岳云鹏如果一直延续以往的表演风格,不做出改变,就很难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就像曾经备受欢迎的歌手,若总是唱着同样风格的歌曲,时间一长,也会被听众遗忘。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观众的步伐,留住观众的心。

作品质量,是决定一个演员能否在舞台上站稳脚跟的关键。岳云鹏在春晚舞台上的作品,却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先从段子内容说起,老套与同质化严重。在 2025 年春晚的《我们一起说相声》里,孙越吐槽岳云鹏说相声老拿自己胖打趣,没辙了就唱歌,还会撒娇卖萌,这些梗观众早已耳熟能详。回顾他以往春晚作品,2023 年的《我的变变变》,内容尴尬,笑点生硬,老梗频出,被网友戏称 “烧鸡相声” ;2024 年的《我要不一样》,被指责缺乏文化内涵,一味卖萌取巧,被戏称为 “爬行相声”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缺乏创新,没有紧跟时代潮流,融入当下社会热点与新鲜元素,难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如今的观众,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接触到大量的喜剧内容,对段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岳云鹏若总是依赖这些老套的段子,无疑是在消耗观众的耐心。

在表演方面,岳云鹏也存在一些失误。2019 年春晚的《妙言趣语》,在挑战即兴表演环节时,他意外噗嗤失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试图化解尴尬,却让观众感受到了真实的 “笑岔气”,还展现出了 “僵硬” 表情,成为网友调侃的对象 。2020 年春晚的《生活趣谈》,他在调侃孙越胖后,即兴环节再次没能把控情绪,笑场引发全场哄堂大笑,面部表情十分尴尬,被网友调侃为 “史上面部最僵硬的表演” 。这些表演失误,不仅影响了节目效果,也让观众对他的专业能力产生了质疑。在春晚这样的舞台上,任何一点小失误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观众期待看到的是一场完美的演出,而不是频繁出错的表演。

春晚,这个承载着全国人民新年期待的舞台,有着其独特的规则与限制,而这些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岳云鹏的艺术表达。

时长限制,是春晚舞台的一大难题。2025 年春晚,岳云鹏和孙越的相声《我们一起说相声》时长被压缩至 8 分钟 ,而过去春晚语言类节目时长通常在 12 至 15 分钟 。在这短短 8 分钟里,他们既要完成开场的热场,又要巧妙地铺设笑点、抛出包袱,还要实现节目的收尾升华,难度可想而知。原本精心构思的精彩段落,因时长限制不得不忍痛删减,就像一幅被裁剪得支离破碎的画卷,难以展现出完整的美。那些原本可以深入探讨的话题、精心设计的情节转折,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化为泡影,导致节目内容仓促、不连贯,观众还没来得及沉浸其中,节目就已经结束。

审查严格,也是春晚舞台的一大特点。春晚作为全国性的文化盛宴,节目需要兼顾各种观众群体的需求,确保不触及敏感话题。这就使得岳云鹏在创作时,不得不小心翼翼,许多具有批判性、创新性的内容,因为可能存在风险而被修改或删除。比如,他们原本设计的 “AI 说相声” 等新颖段落,就因触及敏感话题而未能在节目中呈现 。这种审查限制,虽然保障了春晚的安全播出,但也束缚了创作者的手脚,让他们难以尽情发挥,创作出真正具有深度和创新性的作品。

春晚的风格要求,也与岳云鹏的表演风格存在一定的冲突。春晚追求的是 “欢乐吉祥、喜气洋洋” 的主基调,节目需要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岳云鹏的表演风格虽然幽默风趣,但有时会过于接地气,甚至带有一些 “土味”,在追求高雅、大气的春晚舞台上,这种风格可能会显得格格不入。而且,春晚的观众群体广泛,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对喜剧的喜好各不相同,岳云鹏很难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他的表演可能更受年轻观众的喜爱,但对于年长的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过于轻浮、缺乏内涵。

虽然岳云鹏在春晚舞台上遭遇了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演艺生涯就此黯淡。相反,这或许是一个契机,让他重新审视自己,实现新的突破。暂时离开春晚舞台,对岳云鹏来说,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沉淀自己,是他当下需要做的。离开春晚的聚光灯,他可以静下心来,深入生活,寻找新的创作灵感。回顾那些优秀的相声演员,他们的经典作品往往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郭德纲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用幽默的方式讽刺生活中的不良现象;马三立的《逗你玩》,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展现出人性的纯真与善良,这些作品都成为了相声史上的经典。岳云鹏也可以回归生活,去体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将真实的生活感悟融入到作品中,创作出更具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专注打磨作品,是他提升实力的关键。在没有春晚的压力下,他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雕琢每一个段子、每一个包袱。相声大师侯宝林,为了创作一个好的作品,常常反复琢磨,甚至为了一个字的发音、一个动作的设计,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岳云鹏也可以学习这种工匠精神,对作品进行反复打磨,从内容到表演,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让观众看到他的用心和进步。

突破表演风格,是他重新赢得观众喜爱的重要途径。他可以尝试融入新的表演元素,比如将现代音乐、舞蹈、脱口秀等元素与相声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表演形式。像一些年轻的相声演员,就将说唱、街舞等元素融入相声,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岳云鹏也可以借鉴这种创新方式,突破传统相声的束缚,展现出自己的多元魅力。

岳云鹏虽然在春晚舞台上遇到了挫折,但只要他能够正视问题,积极改变,就一定能够在相声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期待着他在未来的某一天,带着全新的作品回归,再次用精彩的表演征服观众。

岳云鹏暂别春晚,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春晚舞台、相声行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对他个人而言,离开春晚的高压环境,他能有更多时间调养身体,缓解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压力,以更好的状态回归艺术创作。就像运动员在高强度比赛后需要休赛期来调整状态,岳云鹏也需要这样一段 “休养生息” 的时间,重新找回创作的激情与灵感。

从春晚舞台的角度来说,岳云鹏的离开,能为更多新人提供展示的机会。春晚舞台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保持活力与吸引力。像徐浩伦和谭湘文这对来自长沙的年轻演员,在 2025 年春晚带来对口白话《“骗”“假” 不留》,他们将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融入表演,展现出年轻化的视角 。他们的出现,为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带来了新的风格与活力。如果岳云鹏能暂时离开春晚,将会有更多像他们这样的新人登上春晚舞台,为观众带来更多元化的表演。

对于相声行业来说,岳云鹏的离开也能推动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他的成功,让很多相声演员看到了希望,也让更多人关注到相声这门传统艺术。但如果他一直占据春晚这个重要的舞台资源,可能会让其他相声演员失去展示的机会。只有让更多的新人有机会在春晚这样的大舞台上亮相,才能激发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期待岳云鹏在沉淀之后,能带着全新的作品回归,再次给我们带来惊喜。也期待春晚舞台能不断创新,为观众呈现更多精彩的节目,让春晚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来源:山野涛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