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泄漏发生,谁是真正元凶

360影视 2025-02-01 08:02 2

摘要:对潜在的危险保持警惕,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没有人会对于潜在的危险满不在乎的,当然,有例外的,比如说对于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日本。他们不仅仅对于潜在的危险满不在乎,而且对于已经产生的危机也没有丝毫的愧疚廉耻之心,危机发生之后,先是开始隐瞒,后来等到了危机越来

对潜在的危险保持警惕,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没有人会对于潜在的危险满不在乎的,当然,有例外的,比如说对于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日本。他们不仅仅对于潜在的危险满不在乎,而且对于已经产生的危机也没有丝毫的愧疚廉耻之心,危机发生之后,先是开始隐瞒,后来等到了危机越来越大无法包裹了之后,便开始躺平了,进而让全人类为自己的劣迹买单。

为什么上文要提一嘴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呢?因为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跟这个有关。《那些云彩》讲述的是一场核污染事件发生后的普通人的故事。德国的法兰克福,一场核泄露事故发生了,高中生汉娜跟自己的男友艾玛因为这场事故真正结缘,汉娜经历了自己的母亲失踪,自己的弟弟车祸去世后,不幸被核辐射照射,且体内吸入进去了太多放射性元素,汉娜的生活彻底的被改变了。

而此时此刻,汉娜的男友艾玛很快的通过各种信息找到了汉娜,并且决定跟汉娜共进退,久而久之,艾玛也被放射性元素入侵了身体,他也有了症状。这场危机之下,两个高中生续写了生命与爱情的神话。

当然,这部影片的后半部分开始进入到了俗套的恋爱脑环节,这个环节之下,影片也就乏善可陈了,然而在前半部分的事故爆发阶段,对于观众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启示了观众什么呢?启示了观众在面对灾难的时候应该思考一下,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做一些什么。

本片是一部典型的西方灾难电影,灾难发生之后,政府部门基本上是隐形的,民众们在知道核污染即将到来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的疏导,也没有任何的组织救援,剩下的就是疲于奔命。赶得上机会的就有可能逃生,赶不上机会的就只能安静等死。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组织救援,或许核泄漏事故的损失就有可能降低到最小,然而这是德国,在一个小政府大市场的国家,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那些云彩》的整体调调是对于人类社会的核电站持批评态度的,这是一种观点,而且这种观点的佐证来源于本片当中,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政府部门的不作为。而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并不是因为政府部门不愿意作为,而是因为德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部门的作用非常有限。

全国性质的广播有没有?有,疏散民众的组织有没有?有,灾难后的救治有没有?有。为什么这些都有,但这些措施却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原因在于这些措施的执行是有限的,因此,民众们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更多的选择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出发,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大家都疲于奔命,并没有谁愿意顾及他人。当然,影片中为了彰显人性在这个时刻的伟大,生生造出来了一个对于汉娜产生怜悯之情的一家人,然而这并不足以掩饰在整个逃亡过程中,所有人的自私和麻木。

这或许才是最大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成因呢?德国的核电站并不是德国政府所有的,而是德国的民营企业把控,这就给核电站的运营以及危机处理埋下了祸根,私人控制的核电站可以通过其为自己谋取利润,然而对于公共安全而言,这样的核电站如果遍布德国,那么对于德国民众来说就是不小的威胁,因为它不会长久的保持一套危机处理方案来守卫自己的安全的,更别说守卫民众的安全。

之所以本片当中的核泄漏事故之后,民众们四散奔逃,原因在于掌控核电站的企业并不能掌控核电站出现核泄露事故之后对于事故有妥善的处理,因此,本片当中,政府的处理危机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始作俑者,核电站的所有人,基本上是隐形的。他们理论上本该给民众一个交待的,而影片的最后打出的字幕对于核电站的反对也仅仅是对于政府层面的反对,而对于那些持有核电站的企业并没有任何的声讨。

当然,民众仅仅是觉得政府的监管不到位,然而在全面市场化大潮之下,尤其是在西方国家,政客们资本财团媾和之后,仅仅谴责政府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西方国家的政府在下台后是默认不担责的,并没有谁在下台后依旧被追责,除了韩国。而本片中,即便是将危机的成因全部归结于政府,也是无济于事的,这届政府下台后,下届政府依旧会上台,到时候,是不是一切要重来一次?

核能是一把双刃剑,然而掌控这把剑的人如果没有能力承受相应的代价,那么他的掌控就是一种错误。核电站并不是不应该去发展,而是应该利用现有的科技让核电站变得更加安全,只有这样,对于民众来说才是负责的。仅仅靠着关停核电站来谋求片刻的安全,这并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德国的问题依旧是在小政府大市场这一头,如果德国政府,如果西方政府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大政府来约束国内的利益集团,那么民众的安全问题就不会吹弹可破,更不至于让逃命成为必备生存手段。

……

你好,再见

来源:抽屉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