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她有什么资格,春晚第一个镜头给了她!

360影视 2025-02-01 09:27 2

摘要:2012年,奶奶生病,李子柒留在家乡照顾奶奶,开了淘宝店勉强度日。

2025年央视春晚把第一个人物特写镜头给了李子柒。

一个折梅酿酒、采薇烹鲜、染布裁衣的女孩子。

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

李子柒,原名李佳佳,90后,早年父母离异。

父亲再婚,继母对她并不好,父亲病逝后,她便跟随爷爷奶奶住。

爷爷很勤劳,做农活,编竹子,一手好厨艺。

村里有红白喜事,都来找李子柒一家,李子柒打下手。

这位小姑娘,十几岁就干过农活,做过木工,掌过大厨。

美食,成了她记忆里忘不掉的味道。

小学五年级,爷爷去世,从此和奶奶相依为命。

2004年,李子柒开始了漂泊生活。

晚上没有地方住,就睡在公园椅子上。

经济不富裕,就啃两个月馒头。

做服务员,一个月300元。

2009年,学音乐,酒吧打碟。

2012年,奶奶生病,李子柒留在家乡照顾奶奶,开了淘宝店勉强度日。

2015年,开始创作短视频,以古风美食为主。

刚开始,李子柒的创作之路并不顺利,作品无厘头,质量一般。

后来拜师学艺,学习拍摄、制作高质量视频,学有所成。

2016年,她的作品《樱桃酒》被热门推送,渐渐有了名气。

同年11月,她的作品《兰州牛肉面》获5000万播放,60万点赞。

之后,收到“L”的私信,获得投资。

2017年,李子柒的视频流量越来越大,每天都有广告商找她。

期间有人质疑李子柒背后有团队运作,受到舆论压力,李子柒停更近两年。

停更期间,在积攒实力之外,还能一直保留初心和纯真心性。

2018年,李子柒在海外运营短视频,短短3个月,粉丝破百万。

截至2019年底,李子柒海外粉丝746万,每条视频播放量超过500万。

截至2023年底,全网粉丝超9000万。

2024年底,李子柒正式回归,开始创作非遗相关短视频。

2025年春晚,李子柒亮相,央视给了她整个春晚的第一个特写人物镜头。

现在,李子柒是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内地短视频创作者、百度百科AI非遗馆荣誉馆长。

根据百度百科统计,当前她的全网粉丝量1.1亿,全网获赞量3.8亿。

这是李子柒的经历,短短500字,会是李子柒的全部吗?

只有那些能够将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从始至终,李子柒只做一件事,传承中国传统技艺和非遗文化。

像李子柒这样,能快速找到自己定位的人,少。

能坚持初心,持续创作的人,少。

能把一件事做透,一个镜头拍四个月的人,少。

李子柒成为大多数人里的少数派、精英派,就在于她的“野心”勃勃,并乐此不疲。

只有那些敢于追求自己梦想的人,才能真正实现梦想。

她是“干净”的女孩儿。

诗意与美好是她的特点,她的视频,每一帧都可以作为壁纸。

没有台词的视频,第一次让人感到如此宁静甚至打破了几代人的隔阂。

我和我的奶奶,可以一起看她的视频,并交流内容。

在短平快的今天,我和上上一辈老人能共同看、共同聊的短视频,再难找到第二个。

许多人因她的视频,重温传统文化,重新审视传统技艺。

那些快被遗忘的文化,被挖掘出来,在荧幕上栩栩如生。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如此平淡的生活,能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其背后的本质,是李子柒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情绪价值。

其价值包括逃离钢筋水泥铸造的“牢笼”,平凡生活也可以充满仪式感。

在嘈杂喧闹的城市里,我们急需一股力量,抚慰心灵,获得平和,感受岁月静好。

恰好,李子柒带给我们的,有我们童年里的回忆,有时竟会让我想起家乡。

这是她带给我的归属感。

我不仅属于某个城市,某个公司,某个团队,我也归属于我的家乡,那个我爱得深沉的地方。

当人与人之间有了共同记忆之后,彼此之间就产生了纽带,李子柒成为纽带的核心。

那些海外人士,称赞她有“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其实是外国人产生了文化认同感。

这种情感共鸣的状态,让许多人找到了精神归宿。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她所有的作品,我一定选“自然”这两个字。

李子柒的视频,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极其简单的生活哲学:回归自然。

她亲自采摘桃花、莲藕、桂花,亲自制作活字印刷、蜀绣、漆艺。

她的拍摄背景是乡村、野林、黄狗,她的镜头对准了鲜花、绿叶、种子。

她让我们看见了四季变化。

春天采摘桃花酿酒,夏天采摘莲藕制作汤品,秋天制作桂花酒,冬天制作腊味。

我们常常只能感知到时间的短暂流逝,跨越四季的变幻,我们不曾领略。

而生命的律动,就在四季变幻中出现,包括新生和老去。

种植、收割、制作,这些我们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农活,但通过艺术表现出来的,是对自然的敬畏。

当所有人都在追求律动、卡点、炫目的视频时,一段安静、平缓、细腻的画面悄然出现。

自然,正在悄悄地走进你我心里。

这是李子柒的视频带给我们的慰藉。

“文化”两个字,在数字时代,都在比速度,看谁传播得快。

人工智能可以在三秒内写一篇上千字的文章,上白首诗歌,但它终究是机器。

耗费数亿资金打造的文化产品,把广告推送到全球,包装精美,若内核不稳,终究被淘汰。

强大的文化输出,比的不是速度,而是力量,是穿透力,是直击人心的力量。

李子柒的“慢生活”,悄然征服了全球千万粉丝的心。

我把这种力量,称之为“以静制动”。

视觉上的静:偏冷的清新色调,如淡蓝、浅绿,宁静和谐。

金黄色的鸡肉辅以绿色的葱花、淡紫色的洋葱、红色的辣椒。

画面中的静:高山流水、森林田野、竹林荷塘,宛如一幅画卷。

镜头里的静:食材的细节、手工艺的过程、人物的表情。

延时摄影中的植物生长、花朵绽放,充满了动态美和时间感。

这和李白在《秋思》中所写的“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别无二致。

一颗种子,四季生长,从扎根地下,到破土而出,最后结满果实,这是生命的轨迹。

如果我们感受不到自己的成长,就来看看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叶子是如何凋落的。

生活的真谛就是感受自然之美,感受当下每一刻的变化。

李子柒把“桃花源”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才豁然开朗,原来生活就是这么简简单单。

她的作品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全世界的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不单单是中国人的“桃花源”,也是人类的“桃花源”。

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美食、手工艺、农耕文化,从传统川菜到传统糕点,从木工雕刻到刺绣,从造纸术到漆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就是文化输出,就是文化自信。

说李子柒是网红,太片面了。

如今,她成了文化使者。

李子柒的回归,是对世界的一次“文化邀约”。

多彩深邃的中国,正等着被发现。

来源:创意民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