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探|踏雪佳木斯:赫哲族的冰雪奇缘

360影视 2025-02-01 22:48 2

摘要: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临近,人们对于冰雪运动的热情再度被点燃。从亚冬会的举办地哈尔滨一路向东,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的敖其湾滑雪场,十几位身着赫哲族传统服饰的滑雪爱好者从雪道上蜿蜒而下,他们轻盈的身影在雪地上划出优美的弧线,引起游客们的惊叹和围观。

新华社哈尔滨2月1日电题:踏雪佳木斯:赫哲族的冰雪奇缘

新华社记者张玥

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临近,人们对于冰雪运动的热情再度被点燃。从亚冬会的举办地哈尔滨一路向东,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的敖其湾滑雪场,十几位身着赫哲族传统服饰的滑雪爱好者从雪道上蜿蜒而下,他们轻盈的身影在雪地上划出优美的弧线,引起游客们的惊叹和围观。

赫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因地处祖国东方,被称为“守望太阳的民族”。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极具鲜明地域特征的生产生活方式——滑雪。

“生活在三江平原的赫哲族长期与冰雪为伴,掌握了驾驭冰雪的生存技能,在冰雪之中捕获猎物,个个都是滑雪高手。”赫哲族姑娘胡艺在滑雪爱好者的簇拥下介绍道。“我手中这副实木做的赫哲族传统雪板可以说是现代滑雪板的雏形,还有这桦树皮做的滑雪镜。”胡艺向游客展示着手中的雪板、雪镜。胡艺手中的雪板是她曾为赫哲族滑雪健将的姥爷吴明新留下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专家黄任远说,谈到滑雪板的来历,赫哲老人是这样讲述的:早先猎人上山打猎,遇到大雪,无法行走。一位老人用刀割下树皮,绑在温塔(靴子)上,行走如飞。这个滑雪工具,赫哲人叫它恰尔勒奇科衣,汉语就是滑雪板。《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书中记载:“木马一一即蹋板(滑雪板),长185厘米,阔13厘米,板之中段有圈,用以系足,手持杖以支地。行冰雪上,快及奔马”。

赫哲族传统滑雪板制作工艺堪称一绝。选用上等白桦木,经过蒸煮、弯曲、打磨等多道工序,制成的滑雪板轻巧坚韧。板底覆以兽皮,既增加摩擦力,又能在上坡时防止倒滑。

“没错,顶级的滑雪装备都是纯手工制作,实木打造的。”来自广州的游客随声附和。

黄任远说,赫哲族的滑雪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在黑龙江流域出土的岩画中,清晰地刻画着古人滑雪狩猎的场景。这些画面生动地展现了赫哲先民如何将滑雪技艺应用于日常生活。清代的《皇清职贡图》中生动描绘了赫哲族坐爬犁滑冰的场景。在他的著作《赫哲族》中,介绍了赫哲族滑雪的由来。

“我们经常说赫哲族人‘冬天上山靠两块板,下江靠三块板’。其中‘上山两块板’指的就是滑雪板。每到冬天,赫哲族人穿上具有隐蔽效果的兽皮外袍,踏上滑雪板,可以快速地翻山越岭,追逐猎物。”黄任远说。

赫哲族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滑雪游戏。“雪上射箭”考验参与者的平衡与精准;“滑雪追逐”则展现了速度与技巧的完美结合。赫哲猎人常说,不会滑雪的赫哲族人,就像没有翅膀的鸟。

“这些游戏不仅是娱乐,更是传承滑雪技艺的重要方式。”胡艺说,赫哲族的滑雪文化深深影响着他们的精神世界,滑雪不仅是生存技能,更是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

茫茫雪原上,赫哲人的身影依然矫健。滑雪时,赫哲族人感受到风的速度,聆听雪的私语,与天地融为一体。

胡艺有一个好听的赫哲族名字“乌克萨莉”,意为神鹰。如今,胡艺借助社交媒体传播赫哲族文化,她希望借着亚冬会的“东风”,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滑雪,了解赫哲族的滑雪文化。

当现代滑雪运动与传统技艺相结合,赫哲族的滑雪文化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完)

来源:新华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