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拓展师范生培养内涵

摘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教育家精神在道德情操方面的要求。广大人民教师要通过言行举止为学生和社会树立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榜样。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模范遵守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教育家精神在道德情操方面的要求。广大人民教师要通过言行举止为学生和社会树立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榜样。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储备力量,肩负着传承教育家精神、传播法治观念的神圣职责,必须具备扎实的法治素养。因此,法治教育在师范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师范生应具备怎样的法治素养?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不仅要对法律规范有深刻理解,还应在未来将法律观念传递给学生。师范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过程,涵盖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法律伦理和教育责任等多层内涵。

培育深厚的法律意识。法律社会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它涉及个体对法律的全面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模式的塑造。其间,法律意识作为个体对法律系统的基础理解和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范生不仅需要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概念,更要深刻理解法律背后的公平正义观念以及法律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因此,师范教育应当注重法律课程的系统设置,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帮助师范生建立起对法律的基本信任和尊重,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在此基础上,师范生还要不断提高法治素养,对法律精神、法治理念形成深刻理解和认同。

具备综合运用法律知识的法律能力。法律知识是师范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不仅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学活动、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的法律基础,也是他们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维护教育秩序的重要工具。因此,师范教育应当注重法律知识尤其是教育法律知识的系统传授。然而,仅仅掌握法律知识并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师范生还要具备将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即法律能力,比如能够识别、分析和处理法律问题以及依法解决教育纠纷等。为此,师范教育应当加强法律实务培训,通过模拟法庭和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强师范生的法律实战能力。

遵守深度融合的法律伦理和教育责任。法律伦理是在法律实践中形成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强调公平、公正、正义等核心价值观。师范生不仅需要掌握法律知识,更需要具备高尚的法律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要求他们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教育责任是教师职业的核心要求之一。依法执教不仅是教师的法定义务,也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师范生应当深刻认识到教育法律责任,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法律观,做懂法守法的现代公民,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法治教育对师范生作为现代公民有何作用?

法治教育对师范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它不仅能够丰富师范生的法律知识,还能够促进其心理成熟、道德提升,培育现代公民应有的法治素养。

巴西教育家弗莱雷的批判教育理论启示我们,法治教育应成为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师范生关注社会正义,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师范院校在开设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础上,应开设通识性法律课程,如“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宪法学原理”、“法理学”和“民法总论”等,为师范生构建完整的法律知识框架。这些课程不仅应涵盖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功能,还需深入探讨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及法治原则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公平正义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师范生对法律的兴趣和尊重。

法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如案例教学、法治热点问题研讨和法律专家讲座等,引导师范生深入分析现实法律问题,理解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增强法治素养。同时,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如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和旁听庭审等,在实践中深化对法治的理解和认同。

法治教育能为师范生做好哪些职业准备?

师范生不仅需要具备普通法治素养,更应具备专业法治素养,掌握一系列教育法律知识和能力,以应对实际教学中的各种法律问题,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并规范自身行为。因此,师范院校需通过系统的法治教育,确保师范生具备高度职业道德感和法治意识。

保护学生受教育权。师范院校需重点建设“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等法律相关课程,使师范生能系统了解和掌握保护学生受教育权的各项最新法律条款,以法律为武器,确保在教育教学中和日常教育生活中,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此外,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师范生提高在复杂情境中保护学生受教育权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通过模拟校园环境下的突发事件,让师范生练习如何在第一时间作出合法、合理的判断和行为。

规范惩戒权的使用。通过法治教育,帮助师范生明确惩戒权的法律界限和行使程序,了解合法、合理、适度的惩戒原则,避免权力滥用。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和法律法规讲解,让师范生理解惩戒权的具体行使步骤以及可能的法律后果。此外,还需通过模拟课堂情境,让师范生在实践中体验这些知识的应用,体会惩戒与教育伦理的平衡,学会在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合法、合理、适度地行使惩戒权,深刻领悟到要在实际教学中保持应有的道德敏感性和责任感。

处理校园欺凌现象。师范院校应开设专门的校园欺凌专题课程,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关涉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不仅要传授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法律策略,还要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师范生了解处理校园欺凌的具体法律程序和方法。此外,师范院校应坚持法律教育与伦理教育相结合,强调教师在处理校园欺凌时的责任,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结合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全面干预校园欺凌现象。例如,举行道德讨论会和案例情景再现等教学活动,帮助师范生深刻理解处理校园欺凌行为的法律和伦理的双重责任。

总之,通过系统的法治教育、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及不断的自我提升,师范生不仅能够增强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更能成为法治社会的传播者和推动者,为培养更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公民、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系韩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法治化背景下师范院校法治教育课程研究”[2023GXJK392]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28日 第06版

作者:陈岑博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