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南方人不看春晚?大数据甩出一份“打脸”成绩单

360影视 2025-02-02 06:37 2

摘要:每逢除夕夜,互联网上总有一场“南北大战”悄然打响——北方人晒饺子、侃春晚,南方人秀汤圆、晒花市,顺带还要互相调侃几句:“南方人根本没人看春晚!”“北方人才是春晚铁粉!”

每逢除夕夜,互联网上总有一场“南北大战”悄然打响——北方人晒饺子、侃春晚,南方人秀汤圆、晒花市,顺带还要互相调侃几句:“南方人根本没人看春晚!”“北方人才是春晚铁粉!”

然而,2025年央视春晚的收视数据一出,这场持续多年的“口水战”终于有了官方认证的结局:南方人不仅看春晚,还看得热火朝天,甚至承包了全国笑点的半壁江山。

一、大数据“打脸”:南方收视率逆袭,网友直呼“破防了”

据上海《上官新闻》报道,2025年蛇年春晚在南方地区的平均全媒体视听率高达24.44%,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浙江、江苏等“包邮区”省份收视率连创新高,连素以“高冷”著称的上海观众都贡献了满屏弹幕。

此消息一出,网友纷纷惊呼:“原来南方人嘴上说不看,身体却很诚实!”“北方老铁别慌,南方人可能只是偷偷把遥控器藏汤圆里了。”

更有趣的是,这场“逆袭”早有预兆:

春晚导演组曾透露,近几年南方观众对节目互动热情高涨,“广东人承包了弹幕里的‘猴赛雷’,江浙沪观众用吴侬软语玩梗‘出圈’,连川渝网友都靠吐槽春晚节目‘辣度不够’上了热搜”。

看来,南方人不仅看春晚,还自带“弹幕护体”,把一台晚会看成了大型沉浸式互动现场。

二、偏见从何来?南方人:这锅天气不背!

“南方人不看春晚”的刻板印象,最初或许源于气候差异:

北方寒冬腊月围炉守岁,南方暖冬里逛花市、吃宵夜,似乎天然少了几分“猫冬看晚会”的仪式感。

但南方观众可不认这个账:“谁说我们不看?我们只是边看边嗦粉、边嗑瓜子、边在家族群抢红包!”

一位广东网友调侃:“北方人看春晚用眼睛,南方人用全身器官——眼睛盯屏幕,耳朵听鞭炮,嘴巴啃年糕,手指刷手机,顺便还要和亲戚解释‘白话梗’。”

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春晚内容的“南北兼容性”升级。

早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以北方方言为主,一句“忽悠”能让东北人拍腿大笑,却让南方观众懵圈:“咩系‘忽悠’?系咪同‘吹水’一样?”

而近年来,春晚不仅融入粤语歌曲、江南小调、川渝谐音梗,连魔术师都要用“螺蛳粉里变出金元宝”讨好南方胃。

难怪有网友总结:“以前觉得春晚是北方特供,现在一看,分明是全国人民的‘电子榨菜’!”

三、 南方人看春晚的“隐藏技能”:笑点清奇,战斗力爆表

若论看春晚的姿势,南方人堪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技术流:江浙沪观众精通“多屏切换”,电视播春晚,Pad刷弹幕,手机拍短视频,顺便用智能音箱点播粤语版《难忘今宵》。

2.学术派:广东阿婆一边看戏曲联唱,一边给孙子科普“呢个系粤剧《帝女花》,同你阿太嗰阵……”

3.商业鬼才:福建老板紧盯春晚广告,看到白酒赞助商立刻群发消息:“茅台又上春晚了!明天涨价,要货速联!”

4.段子手预备役:川渝网友早已摩拳擦掌,只等岳云鹏出场,立刻在朋友圈开麦:“这个‘歪嘴战神’表情包,我一年份的快乐都有了!”

更绝的是,南方人还发明了“春晚经济学”:

湖南人看完小品立刻下单同款腊肉,广西人听着山歌联动下单螺蛳粉,而上海阿姨们则通过春晚服装预判明年广场舞潮流……

谁说看春晚只是娱乐?分明是南方人“搞钱DNA”的跨年特训!

四、破除偏见:春晚不是“地域券”,而是“团圆键”

说到底,“南方人不看春晚”的偏见,和“北方人不懂煲汤”“豆腐脑必须吃咸”一样,本质是地域差异被段子化后的误读。

在人口流动加剧的今天,北方小伙可能带着广东媳妇守岁,上海白领也许正教东北室友分辨汤圆馅儿,春晚早已不是“北方限定”,而是天南地北共同的文化密码。

所以,明年除夕夜,若再有人调侃“南方人不看春晚”,大可甩出这份数据,再补一句:“我们不仅看,还看得比你卷!”

毕竟,在团结与欢笑面前,地域梗?早该“杀青”啦!

你说呢?

来源:老教授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