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间的指针倒回到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了一场“哪吒热”,以超过50亿的票房成绩登顶年度冠军宝座。那时的人们或许未曾想到,五年后的今天,《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会再次刷新观众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的认知。
当时间的指针倒回到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了一场“哪吒热”,以超过50亿的票房成绩登顶年度冠军宝座。那时的人们或许未曾想到,五年后的今天,《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会再次刷新观众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的认知。
如今,《哪吒2》不仅在春节期间狂揽22亿多票房,更是连续多日登上热搜榜单,成为了全民热议的话题。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不仅仅是哪吒的故事,这是属于中国动画的新篇章。”更有甚者,对影片中一条锁链制作耗时四个月的事实津津乐道,似乎这条锁链已经成为了衡量一部电影用心程度的标杆。
然而,在一片赞誉声中,我们是否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这样的热度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哪吒2》的确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从剧情到画面,从音效到角色塑造,无一不体现出了创作团队的心血与汗水。但当我们把焦点放在这些技术层面的同时,是否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
如果说《哪吒2》的成功在于其卓越的技术水平和精心设计的情节,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执着于讨论一条锁链花费了多少时间来制作?难道说,只有用足够长的时间去打磨每一个细节,才能证明这部电影的价值吗?这种逻辑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内卷”。它暗示着,如果其他创作者没有达到同样的标准,他们的作品就不值得被认可。
再来说说所谓的“国漫天花板”。每当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问世,总会有人迫不及待地将其捧上神坛,并宣称打破了所谓的“天花板”。但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天花板”并不存在。每部电影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它们不应该被简单地归类或比较。而过度强调这一点,反而会给创作者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让他们觉得必须超越前作,否则就是失败。
关于《哪吒2》引发的期待下一部的声音,虽然表达了观众对这一IP的喜爱和支持,但也反映出当前影视行业存在的某种浮躁心态。很多观众似乎更关心系列化的续集能否继续推出,而不是深入探讨每一部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哪吒2》无疑是成功的,它的出现为中国动画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我们也不应忽视在这股热潮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真正的艺术创作不应被商业利益所左右,而是要回归初心,讲述真正触动人心的故事。希望未来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不忘初衷,带给观众更多的感动与思考。毕竟,电影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视觉上的震撼,更在于心灵深处的共鸣。
来源:流星鱼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