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3年,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如期举行。一对来自中国的小将站上了当时的乒乓球混双赛场。但他们在最后的比赛中居然打败了当年的世界混双冠军,创造了独属于中国体坛的神话。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
1963年,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如期举行。一对来自中国的小将站上了当时的乒乓球混双赛场。但他们在最后的比赛中居然打败了当年的世界混双冠军,创造了独属于中国体坛的神话。
多年以后,郑敏之在想起这段经历时依然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因为那份神话恰恰就是由她亲手缔造的。作为中国乒乓球坛的名将她曾在赛场上创造了许多佳绩。
但在生活中,她的经历却并没有赛场上那么顺利。在选择嫁给了我国围棋的泰斗人物之后,郑敏之和丈夫的感情最终还是破裂了。那么,郑敏之到底经历了哪些起起落落呢?
郑敏之打乒乓球的习惯源于她上学时的爱好。当年郑敏之是学校里以一当十的乒乓高手。许多爱好乒乓球运动的同学和朋友都是她的手下败将。
要知道,这郑敏之是上学的那个时候还是新中国初期,那时候我国正好很缺专业的运动员,所以郑敏之就被上海方面当成了着重培养的对象。
1958年,郑敏之顺利入选上海市乒乓球队。两年之后,她又以优异的成绩直接加入了国家队。在国家队训练期间,郑敏之又逐渐摸索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战法。
当年的郑敏之特别喜欢用横拍来削球,这样的打法通常会让对手感到猝不及防。而这样的打法同样也能够让郑敏之在防守的时候变得非常稳健。
1963年,郑敏之和队友张燮林第一次代表中国出战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结果,就在当年的比赛上,郑敏之和张燮林直接干掉了当时的世界冠军夺得了第一名的宝座。
这一战让郑敏之在中国乒乓球界和世界乒乓球坛上声名大噪。在此之后,她又代表中国出战了多场比赛。
1965年,郑敏之又和队友一起以3:0的比赛成绩击败了来自日本的对手。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这名字在乒乓球台上的实力了。
而作为一个乒乓球运动员,比赛只是郑敏之生活和工作日常中的一部分而已。在那个世界局势风起云涌的年代,郑敏之还曾亲身参加了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
1971年,在参加完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后,郑敏之、张燮林运动员乘机返回中国,并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当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同他们亲切地交谈,并向他们发出了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的邀请。这对于郑敏之等人来说绝对是莫大的荣幸。
而当他们登上天安门城楼之后,周恩来总理还将郑敏之介绍给了毛主席。她永远也不会忘记和毛主席见面时的场景。
当时郑敏之还站在原地愣了好一阵。直到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大姐走上前来,搂住了郑敏之,她才露出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微笑。
直到这个时候,郑敏之才知道他们在参加世锦赛期间和美国运动员私下交流的事情已经被毛主席等人得知了。
毛主席在指导他们的动作之后,还夸奖他们是“用小球震动了大球”。从那个时候开始,中美两国便开启了乒乓外交的历史进程。
在尼克松访华之后,郑敏之他们作为中国运动员的代表前往美国展开访问。在美国,他们与当地的乒乓球运动员展开了几场友谊赛,随后便进入到了白宫,见到了尼克松本人。
多年以后,郑敏之作为乒乓外交的亲历者接受了不少媒体的采访。至今她想起那段经历依然觉得非常恍惚。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这种国家大事居然会和自己的命运产生联系。
而在乒乓外交系列活动结束之后,这明知也时常会和身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乒乓球运动员通信。双方的心情往来一直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成了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代表。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赛场上取得了无数次成功的郑敏之在生活中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当年她选择嫁给了我国围棋的泰斗人物,可最后两人的感情还是宣告破裂了。
当年郑敏之选择嫁给了一个叫陈祖德的男人。这个陈祖德在围剿领域有着非常高的成就。因为他是第一个战胜日本顶级骑手的中国骑手。
也正因为陈祖德的身上有着这样的一层“民族主义光环”,他也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围棋界的泰斗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陈祖德长期从事围棋教育工作。他撰写的很多著作书籍至今仍然是围棋学习过程中的经典必读之作。这明知当年也是被他身上的才华所吸引,才决定和他走到一起的。
从年龄上来看,陈祖德只比郑敏之大了一岁。两个人又同样在上海生活多年,这许多的共同语言。所以,他们两个的结合似乎没什么不妥。
但由于夫妻俩的工作都很忙,陈祖德又常年在外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妻子和家庭。时间一久,郑敏之的内心就对丈夫生出了一些埋怨的意思。
由于两人之间关于家庭的矛盾越闹越大,最终变得不可调和。郑敏之和陈祖德也不得不在1989年选择办理了离婚证。
在与陈祖德离婚之后,郑敏之也一头扎进了自己的事业当中。她一手创办了命之乒乓球俱乐部,并为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培养了一批可用之才。
由于郑敏之对中国乒乓球事业作出的特殊贡献,晚年的她还会经常接受媒体的专访。但她面对媒体的镜头时很少提起个人的攻击,而是热衷于思考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未来。
郑敏之的一生经历过辉煌,也承受过痛苦。但她最终选择将最美好、最积极的一面留给了观众和乒乓球台,将所有的痛苦和无奈都留给了自己。
郑敏之的名字绝对值得被每一个中国人铭记。因为她不光是一个职业运动员,更是属于中国乒乓球坛和中国体育事业的一座丰碑。
参考资料:
换种身份延续热爱 世界冠军郑敏之用乒乓播撒真情——新民晚报
“乒乓外交”亲历者郑敏之:50年间中美关系来之不易——中国新闻网
来源:雾雨点评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