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携手小红书:全民共赏下的文化新生

360影视 2025-02-02 09:26 2

摘要:对于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父辈而言,春晚是马季的“宇宙牌香烟”、是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如今,融媒体时代到来,人们对于春晚的记忆也不再局限于一个作品或一位演员。幕后故事、二创作品、直播互动……春晚开始以更多样的形式,传递独属于中国人的春节气息。

春晚,一个早已刻在了中国人心底的名字,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对于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父辈而言,春晚是马季的“宇宙牌香烟”、是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如今,融媒体时代到来,人们对于春晚的记忆也不再局限于一个作品或一位演员。幕后故事、二创作品、直播互动……春晚开始以更多样的形式,传递独属于中国人的春节气息。

1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而至。《栋梁》《借伞》《秧BOT》等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节目之余,许多人也惊喜地看到了网友自发科普“2025蛇年春晚的47个非遗技艺”,解析“歌曲《栋梁》里的古建筑来历”,也看到了任鲁豫“回应‘填空’倒计时前1分钟”等别样的春晚内容。

这些内容,都来自今年春晚独家笔记分享平台——小红书。在这里,网友正在自发地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与传承、演职人员通过直播“破圈”,热情友善的中国人也听到了来自海外的美好祝愿……

时代变迁,春晚在不断探索多样的传播形式,焕发新的生命力;小红书作为一个把超过一半流量分配给普通用户的平台,通过其独有的、去中心化的社区生态,实现经典广播电视内容与互联网社区互动的全新共创合作,助力春晚在全民讨论场中,更加枝繁叶茂。

春晚播种的“文化匠心”,在小红书上生根发芽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总台春晚也在持续探索多元化的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例如,2021年的武术节目《天地英雄》,利用AR技术将山水自然融入武术场景,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精神;2022年的舞蹈节目《只此青绿》以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舞蹈,展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和韵味。

今年春晚,开场视觉秀《迎福》融合非遗与现代科技,向观众展示了草木染、潍坊风筝、织金工艺等多种非遗技艺;语言类节目《借伞》将戏剧文化进行融合创新,呈现了京剧、越剧、川剧、粤剧四种《白蛇传》桥段。除此之外,当晚还出现了无锡精微绣、惠山泥人等多种传统文化及非遗技艺。

面对如此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小红书网友直呼“今年春晚封神了”,并自发发布笔记《47个非遗技艺全精华讲解》,向更多网友介绍今年春晚节目中呈现的非遗技艺,相关帖子的互动量接近1.5万。

另外,也有小红书网友求助“急需科普!《借伞》融入了哪几种艺术形式”。随后,小红书网友“晚风来ShesWanfeng”则科普起了小品《借伞》背后的戏剧文化与中国浪漫,相关笔记互动量约2万。

实际上,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一直是小红书网友的热衷讨论内容。珠簖灯、纸鸢、火流星、羽毛团扇等日常生活中鲜有提及的非遗文化,在这里却成了不少人的谈资。根据小红书前台数据显示,仅#非遗#、#非遗传承#、#非遗文化#三个站内话题的浏览量便接近60亿,讨论超1000万。

众所周知,文化传播与传承绝非一朝一夕,既需“播种”,也要“生长”。总台春晚,通过一个个精心编排的节目,为全国人民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小红书则通过独有的社区生态,让这份“匠心”继续生根发芽。

小红书,“拉近”用户与春晚的距离

过往,人们于除夕夜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彼时春晚、演职人员与观众的关系更像是台上用心表演,台下观看叫好,沟通尚有距离。如今,距离正在消失。

今年,小红书于总台春晚后台独家打造了一场名为《大家的春晚》直播节目。结束春晚演出的嘉宾们也第一时间来到直播间,与网友进行亲密互动,解密台前幕后的有趣故事。

每年春晚的0点报时,都是重头戏,争分夺秒、一秒不差是基本要求。今年,当倒计时还有一分钟时,任鲁豫接过了话筒,通过专业表现“填补”了这最后一分钟的空白,被网友戏称“扛下了所有”。在小红书的直播间里,任鲁豫坦言,报时分毫不差是团队集体努力的结果,每个“战友”都特别了不起。倒计时完成后,自己握着撒贝宁的手说:“小撒,咱俩的本命年过去了。”

撒贝宁也在直播间回应了此前网友热议自己“神似蜡笔小新的眉毛”,并称眉毛是“天生的”,回应刷屏全网。

直播间外,春晚演职人员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和网友积极互动。例如,萧敬腾与钟楚曦此前被网友调侃某些角度看起来长得很像。春晚结束后,钟楚曦发布与萧敬腾的合影,并配文“我爱我哥”。《秧BOT》背后的科技团队则向网友展示了“秧歌机器人”背后的训练过程,诠释了科技也需要“台下十年功”。

还有一个令人感动的细节,总台春晚今年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的无障碍转播,让更多特殊群体更好地融入欢庆的节日氛围。小红书网友“春风吹过你的气息”也在站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说作为一名听障人士,对于总台春晚的这一举动非常惊喜,无障碍转播演员老师们很有感染力,也希望未来可以做得更好。

在小红书上,“春晚”被更多外国网友看到

前几天,外国网友涌入小红书刷屏全网,交猫税、蒸鸡蛋、学中文......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交流的乐此不疲,小红书也成了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

春节来临,许多小红书上的外国网友也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春晚。在看完《秧BOT》后,来自英国网友的“Tom 刘汤姆”被机器人洗脑,自己在家排练起了机器人舞蹈;土耳其网友“哈莉不是波特”则被《栋梁》中呈现的视觉特效与中国传统榫卯建筑技术震撼,直呼“不敢相信”。

不过,最热闹的还是“甄子丹”的小红书账号。当晚,甄子丹表演的武术节目《笔走龙蛇》把行云流水的太极与狂草书法融为一体,许多外国人纷纷表示被中国功夫震撼。在其账号的评论区里,来自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摩洛哥、巴西等国家的不同网友纷纷表示,被这个节目展现出的中国功夫以及编舞所折服。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春晚,也在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现在全国观众眼前。

今年,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个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在通过融媒体,更加感受到春晚背后想要表达的传统文化、科技进步。

春晚与小红书的合作,在去年的基础上,也更前进了一步。无论是博主们对于春晚精神的解读与传播,还是那些源自小红书并全网热议的春晚相关内容、话题,或是通过小红书了解春晚、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国友人,都让这场文化盛宴有了更独特的表达和更有力的沉淀。而小红书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证明了自己全民话题讨论场的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者的合作也为国民级IP与内容社区的融媒体合作探索了新的方式,树立了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参考。

来源:传媒茶话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