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帆发来一图,依样画葫芦,三下五除二,下载了DeepSeeK。
下午上网,海帆发来一首诗,
藏头诗《国枢杨乔喜结良缘》,
读了一遍,写得还挺不错哩!
仔细一看,并不是海帆写的,
而是 DeepSeeK写的!
海帆是复旦同学,
平时就挺幽默的,
没想到,竟然借用 DeepSeeK再幽一默!
早就听说 DeepSeeK挺厉害,挺有意思,
海帆既然巳经捷足先登,老詹也得跟上!
于是请教老同学,这玩意咋弄的?怎么下载呀?
海帆发来一图,依样画葫芦,三下五除二,下载了 DeepSeeK。
迫不急待,马上使用!
出一题目《詹国枢文章有什么特点》
不到10秒钟,文章出来了!
詹国枢的文章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视角独特**:他善于从不同角度切入,提供新颖的见解,避免陈词滥调。
2. **逻辑清晰**:文章结构严谨,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3. **语言简练**:用词精准,表达简洁,避免冗长,使文章流畅易读。
4. **贴近现实**:内容紧扣社会热点,反映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5. **人文关怀**: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体现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6. **数据支持**:常引用数据和事实,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7. **启发思考**:通过分析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提供新的思路。
8. **文风稳健**:语气平和,理性分析,避免情绪化表达。
这些特点,使詹国枢的文章既有深度又具可读性,广受读者欢迎。
读了一遍,好像还行,基本准确,不算离谱。
于是,灵机一动,再出一题《詹国枢文章如何提高质量》
这一回,有点迟疑了,
屏幕出现一个“嗯……”字,
慢慢吞吞,好半天没见动静。
可能不大好回答,有点为难吧。
大约两分钟,文章终于出来了!
詹国枢文章如何提高质量
要提高詹国枢先生的文章质量,可以从以下六个维度进行优化,结合其作为资深媒体人的优势和当前媒体环境特点,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观点创新与前瞻性
1. 建立"趋势预判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引入跨学科指标(如能源消耗数据、专利申报趋势、物流指数等)
2. 运用"反共识思考法":在主流观点基础上提出三个递进式反诘,例如分析新基建时,可追问"数字化基建与传统基建的边际效益比""区域分配中的马太效应风险""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盲区"
二、论证体系强化
1. 创建"三维数据验证体系":宏观数据(国家统计局)+中观数据(行业报告)+微观案例(企业实地调研)交叉印证
2. 引入"动态对比分析法":将当下经济现象与历史同类事件进行参数化对比(如设定相似度指数、变量权重表)
三、叙事结构优化
1. 采用"钻石型结构":核心观点→悬念设置→多维度展开→矛盾对冲→结论升华
2. 开发"模块化写作":将长文分解为可独立传播的知识单元,适应新媒体碎片化阅读场景
四、传播效能提升
1. 设计"观点渗透矩阵":主文章+微博金句+短视频解读+播客深度对谈的多形态内容组合
2. 建立"读者参与机制":在重点议题设置预测投票、观点众筹、数据众包等互动环节
五、技术融合创新
1. 构建"动态可视化系统":关键经济指标开发交互式数据模型,扫码即可查看实时更新
2. 尝试"AIGC辅助写作":运用大模型进行数据抓取、趋势模拟、观点压力测试
六、学术深度嫁接
1. 创建"理论嫁接模型":将经济学原理与当下现象进行创新性关联(如用博弈论解构区域竞争)
2. 开发"概念工具包":针对复杂经济现象提炼简明分析框架(类似"波特五力模型"的原创工具)
特别建议:可建立"文章质量动态评估系统",从读者留存率、观点引用量、跨平台传播度等10个维度构建评价模型,每季度生成优化报告。例如,通过监测发现文章中的专业术语出现频率与跳出率的关联曲线,动态调整表达方式。
这些建议既保持了詹国枢文章原有的权威性和深度,又注入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质,形成"深度内容+创新表达+技术赋能"的三位一体升级模式。
素未谋面,称呼先生,可见男女还是分得清楚的。
仔细读了读,确实有些道理,但是很不适用。
好家伙,建议我创建这个体系,运用那个思考法,建立某某系统,还要开发什么工具包……
乍一看来,头头是道,逻辑分明,而且新词儿颇多,还挺时髦!
仔细琢磨,差不多全是些套话空话,说了等于没说的废话!
这样的东西,秘书用来给领导起草报告,可能比较适用,
说不定领导看了,会连连点头,夸赞秘书写得不错呢!
至于老詹看了么,只好嘿嘿一笑,心想,这个咋个要得嘛!
好了,只是短短几小时 ,算是与 DeepSeeK第一次亲密接触吧,
到底这玩意好不好用,中不中用?
待俺日后再慢慢体会、仔细考察。
来源:詹国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