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现代元素”焕发新生机,春节有何“新”过法?

360影视 2025-02-02 10:09 1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春节在现代生活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让春节有了“新过法”。那么都有怎样的新过法?如何来看待年味里焕发的“新”生机?“非遗版”春节如何在传承中创新?

央视网消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春节在现代生活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让春节有了“新过法”。那么都有怎样的新过法?如何来看待年味里焕发的“新”生机?“非遗版”春节如何在传承中创新?

新中式"新春战袍"受追捧

过新年,穿新衣。首先我们要来看看大家的新春穿搭。如今,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新中式“新春战袍”受到消费者青睐。

在山东菏泽曹县的一家汉服品牌直播间,主播正热情洋溢地向消费者介绍有蛇元素的马面裙,其中一款一上架便迅速被抢购一空。在浙江杭州的一家新中式服装定制店内,不少年轻顾客正在试穿、挑选。

不仅年轻化成为一大趋势,细节的个性化也是一大亮点。在四川成都,客户可以参与缠花、盘扣等细节设计和制作。

上海豫园灯会:传统与现代交融增添新亮点

赏灯游园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元素。如今的灯会不仅关注中华手工制作技艺,也有了更多科技含量。接下来,我们就去逛逛灯会,体验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感受别样年味。

2025年上海豫园灯会以“万物美好,众生奇妙”为主题,围绕《山海经》的故事展开。各式大型灯组、焕彩灯光随音乐变幻闪动,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拍照。此外,豫园灯会特展还推出了“奇豫山海记”VR系列项目,游客可在虚拟空间中看到荒古奇林、石林沼泽等奇特地貌,与山海经中的神兽近距离互动,让观展体验提档升级。

春节期间,河北唐山南湖景区推出的新春灯会以“神奇中国”为主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彩灯造景设计之中,通过形态各异的灯组和艺术装置,展示中国古代神话和发明成就。

在无人机表演中,数千架无人机悬停在空中,以夜空为幕布,以光影为画笔,在空中变幻出祥龙辞旧、灵蛇献瑞等新春图案。

北京新春科技庙会:当AI遇上传统民俗

逛庙会是春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您有没有逛过科技庙会?春节期间,北京首次举办了新春科技庙会,7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在商场内打造100多处AI及机器人互动场景。科技庙会怎么逛、怎么玩呢?一起去看看。

在科技庙会现场,由机器人组成的乐队正灵活地弹奏着手中的乐器,吸引商场内的大批游客驻足观看。此外,科技庙会还与传统民俗结合,推出了机器人写春联、AI兔爷话年俗、机器人京剧及变脸表演等。庙会充分利用商场的各层空间,结合区域特色打造了丰富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机器人迎宾、机器人取货、可爱的卡通机器狗表演,餐饮区还设置了炸薯条机器人、冰淇淋机器人等。

水下醒狮真独特 祥蛇舞动闹新春

如今,许多传统的民俗表演、非遗项目也都在现代元素,尤其是科技元素的加持下有了新的玩法。比如,您可能看过水上醒狮表演,那您见过水下醒狮吗?春节假期,在广东广州的海洋世界公园,两名潜水员伴随着音乐,手举醒狮的狮头和狮身,缓缓在水下游动,其他演员则扮演起舞的祥蛇。祥蛇与醒狮在水下的独特互动,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再比如,火壶表演在加入科技元素后,场地就搬到了水上。您现在看到的是,在山东济南的明水古城上演的水上火壶表演。表演者将烧好的木炭放入两边的铁网,通过抖动产生火花,形成震撼的“火树银花”场面。同时,表演者脚踏水上飞行器,在水面上腾空而起,此刻水火相映,视觉效果震撼。

年味焕发新生机 春节如何在传承中创新?

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让春节有了“新过法”。无论新中式“新春战袍”受追捧,还是科技与传统民俗的巧妙融合,都增添了别样的年味。那么,如何来看待年味里焕发的新生机?“非遗版”春节如何在传承中创新?来听专家的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毛巧晖表示,民俗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自我更新,天然具有自我调节、改进的能力。在春节民俗中,今年有很多新现象。像这两年被年轻人喜欢的“新中式”服饰在春节期间热卖,今年很多年轻人喜欢上了有蛇文化符号的马面裙、汉服。这些新出现的文化现象或者新时尚表现出传统与现代无缝对接,也体现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适应。另外,科技的发展,特别是AI的迅速发展,对日常生活产生极大影响,这自然也会体现在春节民俗中。如短视频、直播让人们感受到各地浓浓的“年味”。另外,通过网络集福、发电子年画、逛线上庙会也渲染了节日的氛围感。科技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比如,今年上海豫园灯会中的3D光影、虚拟仿真让《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神奇动物穿越时空走到了体验者的面前。这种科技和非遗的融合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元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来源:央视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