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文化街是天津城市的发祥地,她在天津历史文化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漕运而孕育、催生了一条街,乃至一座城市,这在全国并不多见。作为运河文化遗存之地,天津古文化街具有其独特的代表性,可以说,这条街是天津城市的图腾。”天津文史专家罗澍伟如是说。
“古文化街是天津城市的发祥地,她在天津历史文化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漕运而孕育、催生了一条街,乃至一座城市,这在全国并不多见。作为运河文化遗存之地,天津古文化街具有其独特的代表性,可以说,这条街是天津城市的图腾。”天津文史专家罗澍伟如是说。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强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一年来,南开区“文、商、旅融合”持续发展,挖掘、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讲好天津故事、讲好南开故事”。努力将以古文化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天津城市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高地。古朴典雅、古韵悠长的老街向新而生,历久弥新,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天津。
故里寻踪 讲好天津故事
前几天,《故里寻踪——天津古文化街》一书出版。该书还原历史变迁,深入挖掘传承以古文化街为代表的天津老城文化基因。
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原副局长、《故里寻踪—天津古文化街》主编孔令哲介绍:“欲将这条不足700米的街道所承载的漕运、商业、码头和民俗等多种文化,通过对古文化街的成街沿革、建筑风貌、商业今昔、传统非遗、文化旅游、厢风卫俗等多方面内容具体的介绍,比较形象地体现了其‘中国味、天津味、古味和文化味’的特色,向广大读者、游客展现了天津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古韵遗风之城市魅力,从中也回答了,‘我们是谁?’‘天津从何而来?’的古老议题。”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古文化街调研后,这里就成为文化传承的热门打卡地,越来越多的游客到天津‘citywalk’必到古文化街。”天津古文化街管委会主任张鸿鹏告诉记者,“202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天津古文化街人潮熙攘’,这条古街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以及凝聚城市精神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4年,古文化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升,累计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比往年有了大幅上升。以“最天津、最民俗”为主题,举办天津古文化街民俗文化旅游节,以古街为舞台,构筑多场景文化展示平台。古文化街38年来首次实现全年24小时开街营业,鼓楼商业街自建成22年来首次实现夜景灯光亮化,两条古街更美更亮,文化业态、老字号和非遗项目更加聚集,古文化街文化品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鼓楼商业街文旅地标引流作用更加突出。
2024年,古文化街还引入“津港印象”文旅综合体验馆,600余平方米的铺位涵盖城市文化展示、企业品牌宣传、津港商品展销、合作接待服务等多项功能,引导市民游客感受天津城市从漕运到海港的时代变迁。
今年春节期间,以“逛古街 过大年”为主题,在“双鼓(古)地区”(古文化街和鼓楼地区)全时段、全街域打造文化气息浓郁的文化旅游场景,让全国游客和市民群众在这里体验中国味、天津味、年俗味。以古文化街北口为起点,鼓楼商业街为终点,中间途经水阁大街、东门内大街、鼓楼商业街,全程大约两公里。“白天逛古街,傍晚游古巷,夜晚赏花灯”的旅游动线恭迎八方来客。
来到古文化街,要看看700年的天后宫,近600年的玉皇阁,这里还有通庆里、戏楼、张仙阁。古文化街两侧的彩绘都藏着故事,大家可以去看看是哪一本名著里的插图。此外,非遗、老字号和小吃也恭候大家的光临。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等30余家非遗、老字号在这里进行展示展卖活动。津港印象、达仁堂等店铺,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体验。
择一事做一生 非遗、老字号焕新
一年来,古文化街大力引进整合非遗店和老字号,全街国家级和省市级非遗店、中华和省市级老字号达到34家。目前,古文化街60%的业态为文化类业态,充满中国味、天津味。
泥人张世家第六代传人张宇对于总书记视察天津仍然记忆犹新。“总书记在我们店里说‘一代代接续的工匠精神,让文脉得以绵延不息。’每次想起这句话,对我都是一种激励,我都会深深感到有一股传承的力量,更有一种传承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从内心升腾起来。作为一名匠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弘扬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守住、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2024年以来,泥人张世家的客流量比往常提升了40%,营业额也随之显著提升。不仅传统作品的销售增加,价格亲民的伴手礼销量也上去了。张宇觉得,这些变化不仅让他们看到了文化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魅力。“很多外地游客在这里多停留一下,了解城市的特色、文化的特色,沉浸式深度游。这次新年跨年,有一位来自北京的青年朋友,一天之内到我们店里三次。上午来了两次,晚上又来一次,他说‘我最喜欢天津的氛围,我就是还想再来看一看。’”
非遗技艺要融入生活。今年,泥人张推出了台历、冰箱贴、铜质书签等精美的文创产品,深受游客欢迎。张宇告诉记者:“文创产品不仅没有挤占传统手工业的份额,反而拓宽了我们对外宣传的渠道。另外,今年我们还推出两款集章册和各种各样的印章,推出的免费盖章活动成为游客打卡的一个重要活动。今年正月初四,泥人张特别推出福星作品,也是春节特别款,一共59件。造型还是以传统人物形象为主,手捧如意,身上的服装也有传统纹样,有一个好的寓意。很多客人看到制作花絮的时候,就已经提前预订了。”
我国年画界素有“南桃北柳”之说,“南桃”指的是苏州桃花坞年画,而“北柳”指的就是天津杨柳青年画,至今已传承400多年。“回想起当时总书记来过的画面历历在目。当时总书记端详了‘勾、刻、印、绘、裱’道道工艺后,说道:‘连年有余,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书记的话语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传承一门非遗的技艺,更是在寄托一种情怀、传播一种文化。”天津杨柳青画社木版水印传承人苏丽妍说。
杨柳青画社拥有6000余块古版、2万余张画稿(彩色稿和墨线稿),在售的画作只有140张,这就给画社设计产品预留出很大的空间。一年来,杨柳青画社深挖自身资源,年画跟市场的结合度越来越好,要让6000余块古版以新的姿态走进百姓的寻常生活里。
2023年推出老版复生项目,杨柳青画社的设计人员把古版破损的墨线补齐,对于娃娃的面部表情、衣服的色彩等进行调整,按照传统工艺勾刻印绘流程重新设计。老版复生项目首先拿出6幅娃娃年画进行尝试,开发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产品。目前这个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中,希望非遗技艺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场景中。
为了尽快让非遗技艺走入人们的生活,杨柳青画社加入了电商行列,利用直播平台售卖年画商品、出版美术类的书籍、设计推出文创产品。苏丽妍告诉记者:“电商的覆盖范围广,特别是很多外国友人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年画产品深受他们欢迎。此外,画社还与一些文化IP搞联名,推出咖啡、压缩毛巾、帆布包等文创产品,受到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向新而生 传统老街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店里,问品种、问客流、问价格,还掏钱买了几盒麻花和栗子羹,送了两盒给身旁的一名小男孩。”沈凤兰是古文化街果仁张店的店员,谈到总书记的到访,她依然感动。
春节期间,这个老字号店里的货源非常充足,每天都会准时到店配送新鲜制作的商品,供市民游客选购。2025年春节期间,店里推出了两款铁盒包装的手工麻花。新包装是以伴手礼的方式推出的,便于市民游客选购和携带。
今年春节,很多外地游客选择到天津旅游,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文化街也是游客必打卡的地方。小王从杭州来天津探亲、旅游,特意到古文化街逛一逛。在果仁张店,她特意选购了铁盒包装的手工麻花。“我们家人喜欢吃麻花,同事们也喜欢吃。听说手工麻花是十八街麻花的特色,我肯定要多买点带回去,给大家都尝尝。而且这种铁盒包装很精美,携带也方便,送人的话也是很好的选择。”
沈凤兰和同事们春节期间坚守岗位,不仅保证每天有充足的货源,还为顾客们提供贴心的服务。沈凤兰告诉记者:“很多顾客都是回头客,他们到店里买过我们的麻花,吃过之后非常喜欢,就会联系我们从网上购买。我们和顾客有微信,有了新的品类也会给顾客推荐。大家如果想吃什么口味的麻花,我们店里直接给大家邮寄到家。”
前不久,泥人张新建了一处办公地点,包括1500平方米的作坊和1500平方米的展厅,可以预约参观。作坊里,从泥料的选择、制作打磨、烧制、彩绘到最后作品整体完成都在一起。新老作品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展厅里进行展示。
张宇欣喜地告诉记者:“有很多旅游者拿着地图直接找到我们作坊去了,想看看泥人张彩塑的完整制作过程。今年暑假,这个作坊还将开设研学活动,推出展览,培养职业工匠以及推出工业游项目。爱好者也可以报名参加培训班,学习传统泥塑技艺。我们希望传统文化能够在当下找到自然生长的状态,一个可以融入人们生活中的状态。”
2025年,杨柳青画社设计制作了一款年画套色印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形式比较受年轻人喜欢。今年,杨柳青画社计划继续做好杨柳青年画的宣传工作,搞好非遗进校园活动。
未来的古文化街,将以“河海津韵”为主题,唱响老城津韵,突出文化自信,创新方法和内容,建设更多生动场景,让城市的韵味更足,在天津的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大放异彩。同时,南开区将以“三新”“三量”为抓手,统筹用好资源禀赋,做好保护传承和盘活利用,充分发挥古文化街溢出效应,深挖文化价值、串联特色资源,优化功能业态、深化要素联动,不断提升双鼓(古)地区业态品质,做实“文化强区”文章,增强区域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
2024年,古文化街入选住建部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如今的天津古文化街
延续新的故事
带来新的人气
使街区建筑“活起来”
历史故事“动起来”
津味文化“火起来”
来源:网信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