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坐落在东部沿海城市大连的“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计算机科学等14个学科位列ESI排名前1%;拥有数学等5个拔尖计划2.0基地;软件工程等74个国家和省级一
坐落在东部沿海城市大连的“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计算机科学等14个学科位列ESI排名前1%;拥有数学等5个拔尖计划2.0基地;软件工程等74个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覆盖除新工科专业以外的所有招生专业。学校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超55%。
C919大飞机、“蛟龙号”深潜器、长征5号运载火箭、“天问一号”火星车、“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智能化工染料、高性能工程塑料……从国之重器,到大国工程,都可以看到大工人的身影。
祥龙悠然摆尾,告别旧岁;金蛇翩然狂舞,迎接新春。在这喜庆热闹的蛇年新春之时,送福是必备仪式感,它不仅蕴含着彼此间最真挚的祝福,更寄托了对新一年无限美好的憧憬。今天,大连理工大学也精心送上专属的“五福”,开启新一年的福运之门,让福气如影随形,萦绕心间。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提起大连理工大学,“由党创办,与国同行”是不可或缺的表述。作为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而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她从1949年的大连大学工学院走来,到1950年闻名遐迩的大连工学院,再到1988年正式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信仰的红始终深深烙印在大工的血脉之中。
学校筹建之初,老院长屈伯川怀揣科教兴国的理想,请来“两弹一星”元勋、“改革先锋”、“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等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他们为国家科研事业殚精竭虑,同时也滋养着大工不断奔涌向前。
因新中国而生,因工业立国而兴。与共和国同龄的大连理工大学肩负使命与担当,76年来,在任何国家需要的时刻,大工人都挺身而出,铺就了一幅爱党爱国的恢弘画卷。
1950年12月,10名学生被批准参加抗美援朝军事干部学校
首届毕业生从大工走出时,写下一封封饱含热情的毕业决心书,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
大连理工大学,这颗爱国的种子从1949年种下,到今天已然硕果满枝,并将继续怀揣赤诚之心,为强国建设着墨添彩。新的一年,大工送你爱国福,一起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富强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也是人类的永恒梦想。
有深厚的“工学基因”加持,大工亦持续奋进,凭借独树一帜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硬核的科技实力,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实现国富民强提供坚实支撑。
学校构建起“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科”的学科格局,建设“8+1”学科集群,带动全校学科整体跃升、协同发展。
如今,大工手握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一流学科;
有14个学科进入ESI前1%,4个学科进入前1‰,工程学学科排名全球前万分之一,全球排名第24位;
有57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
雄厚的学科专业实力不仅奠定了大工的发展根基,也为学校各项科研事业提供了稳固保障。76年来,从探索浩瀚宇宙,到下潜蔚蓝深海,无数大工人将国家所需扛在肩上,用心血和汗水创造了诸多“第一”——
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座现代化油港、首枚大型运载火箭“胖五”,创造下潜深度世界纪录的“蛟龙号”、C919大飞机……在中国科技史上,大工创造了无数大国重器,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理工立身、科技立校,2001年以来,大工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66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6项,在许许多多个科技“无人区”里,也总有大工人的身影。
科研报国的七十余载里,大工始终上下求索,笃行不怠,镌刻下一项项科技创新的辉煌成就。新的一年,大工送你富强福,愿每一次行动都能化作国家繁荣富强的坚实基石,助力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熠熠生辉的科研成果背后,离不开大工这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默默耕耘。
近年来,大工更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捷报频传:
全职引进1个全球顶尖战略科学家团队;
教师先后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模范教师等;
连续三年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实现连年入选不断线……
一个个优秀出色的老师,一支支团结协作的团队,在学校的每一寸土地上播撒着知识的种子,生动诠释了“敬业”二字的深刻内涵与崇高价值。
学在大工,师从大师,方成大才。70余年来,大工先后为党和国家培养了35万余名优秀人才,一批学术大师、工程帅才、行业精英、治国栋梁从这里走出,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于1984年获得学校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
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来自大工的名师大家们用爱岗敬业,勇于担当诠释着人民教师的风采。新的一年,大工送你敬业福,愿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里勤勉耕耘,追求卓越,书写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
和为贵,谐为美。和谐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基本准则。
坐落于美丽的海滨之城、宜居之城大连,大工素有“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之美誉,一校两地三区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大工奏响着一支支与大自然、与学子们和谐共生的美妙旋律。
走进这里,春有玉兰,夏有荷花,秋有银杏,冬有野阔,四时风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同时这里也分布着独具一格的“连理”打卡地、“伯川”“令希”图书馆、凌水湖等众多“景点”,“最文艺的理工院校”名副其实。
校园文化节、“峰岚杯”文艺大赛、“刘长春杯”运动会等诸多文体活动,极限飞盘协会、华韵汉服社等百余学生社团,为每位学子探索兴趣提供了广阔舞台;
十余间学生食堂,设有各地多种风味的餐饮档口,海底捞、麦当劳等连锁餐饮巨头;微波炉、吹风机、洗衣机等应有尽有的宿舍楼,为学子们打造出“家一般”的舒适空间。
倾心营造一流环境的同时,大工也在人才培养上频频发力,打造学域培养、书院育人新模式,获批成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全国首创数字书院,新增设新工科大师班,新工科拔尖班,扩招未来技术班、创新班,不断提升拔尖人才培养能力。
环境优美,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育人模式多元,大工致力于提供给师生宜居宜学的温馨空间。新的一年,大工送你和谐福,愿你福气满满,生活如意,步伐坚定地迈向更加广阔和幸福的未来。
友善是一种宽容友好的态度,是开拓朋友圈的重要前提。
一直以来,大工都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东北全面振兴的征程上奋力作为,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开展产学研合作,坚持以友善不断拓宽校际、校地、校企合作领域空间。
学校布局英歌石科学城创新体系,建设辽宁黄海实验室,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共同建立恒力-大工研究院、通用技术-大工研究院、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等联合实验平台,与多家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功引进并孵化96家企业,科技成果在辽转化率达63%……积极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在这里深度融合,服务东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不止于国内的界限,大工也将更广阔的视野投入到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办学格局中来,牵头组建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建设中日、中白、中英3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1个中美合作办学项目,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际合作办学最多、国别最多、工科专业最多、类型最多的高校。
立足东北,放眼全球。大连理工大学积极构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形成相互促进、合作共赢局面。新的一年,大工送你友善福,愿你与伙伴同行,与乐趣同行,志在四方,光芒万丈。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愿你怀揣着这份沉甸甸的祝福,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2025年满怀信心地向大连理工大学奔赴而来,开启属于自己的璀璨篇章。
本文素材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网、官微,软科,大工招生官微,新华网,新闻大连等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