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吒之魔童闹海》再次掀起国漫风暴,票房预计超过60亿元,有望成为影史最高票房,为什么非著名导演饺子的动画电影,却能燃爆春节档呢?
《哪吒之魔童闹海》再次掀起国漫风暴,票房预计超过60亿元,有望成为影史最高票房,为什么非著名导演饺子的动画电影,却能燃爆春节档呢?
公开的亮点有很多,比如饺子导演5年磨一剑精雕细琢,逼疯了创作团队,故事和特效好。
比如玉虚宫、绿色令牌和天元鼎上货币符号等丑国的诸多隐喻。比如藕粉加工(食品安全)、飞猪雕刻(甲方改稿)、童子尿(保健品)、孩子教育(鸡娃)、海夜叉(职场圆滑)、烤鱿鱼、白雪公主等融梗,比春晚小品有意思多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以下几个地方:
一、讲故事的诀窍:主人公解决问题时不要一次性解决
哪吒和敖丙虽然成功对抗了天劫,但是肉身被打废了,为下一步做莲花肉身铺垫。
太乙为哪吒和敖丙做莲花肉身的时候,碰巧申公豹带人来捣蛋,敖丙肉身不稳,抢着出手,肉身再次被废,再修真身时,宝贝莲花不够,需要玉虚宫的琼浆玉液来浇灌莲花,引出下边玉虚宫选拔的剧情。
南极仙翁虽然为哪吒朗诵了升仙咒,帮助哪吒成仙,但同时也夹带了锁心咒。为下文肉身被毁、三昧真火重塑肉身铺垫。
你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如果主人公的问题如果被一次解决,一方面显得矛盾冲突不够,人物内心转变的弧光太少。
另一方面,观众看不到主人公的成长,就像一道天雷直接劈死反派,观众会感觉不到爽感。文似看山喜不平,电影亦是如此。
二、申公豹的角色更加立体
看封神榜电视剧的时候,申公豹给我们的感觉仅仅是妒忌,妒忌撑起了他在电视剧的整个捣蛋过程。
电影哪吒2了,出现了申公豹的弟弟申小豹和父亲申正道,申公豹为了家族希望,努力上进,尽管机会不公,他依然没有放弃,哪怕干脏活累活也心甘情愿,给人一种小镇做题家的形象,本性善良又励志,在这部电影里,恨不起申公豹,甚至产生了同情他遭遇的感觉,申小豹的呆萌也让人印象深刻。
相反石矶娘娘的角色就有点差了,不知道为何突然去灭一个仅仅爱臭美的石头娘娘,有损哪吒的形象。
三、塑造一个角色的时候,要颠覆之前的固有印象
比如警察形象,不要总是高大上伟光正,比如可以塑造一个胆小谨慎的警察形象。
比如哪吒2里的大反派是南极仙翁,固有印象里,老仙翁总是鹤发童颜、脑门突出、慈眉善目,这次颠覆了传统的形象,变成了一个大反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比如申公豹,传统印象里是一头嫉妒易怒的豹子,在哪吒2里,他的设定被颠覆为一只肩负家族希望、努力奋斗改命、又有善良本性、让人同情的豹子精。
四、父辈经验未必全对
龙王以自己的阅历保护着敖丙,但是事实证明不一定全对。
我们为人父母也是这样,觉得孩子应该这样这样做,是为了她好,是否存在拿着为孩子好的幌子做了很多压制孩子成长的事儿,我们老掉牙的经验是否在20年后依然有用,进大学一定对吗?扎堆追求稳定好吗?
孩子还是需要自己闯出一条新路,我们可以指导但是不要干涉他的选择,鼓励他做最想做的事儿,即使试错了,也是一种成长,父母更应该成长,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平台。
李靖如果没有结交元始天尊,灵珠转世的好事怎么会轮到他。龙王如果不结交申公豹这样的消息灵通的上界神仙,如何会知道转世灵珠的好事儿。
父辈的高度是孩子奋斗的起点。
五、太乙真人的松弛感
太乙真人的人设本来是古板的老道,没有丝毫情绪,古井无波。在哪吒里的设定却是骑着飞猪、哼着小曲、喝着小酒、悠哉悠哉、追求享受的四川小老道。太乙真人贵在一个真,不苟着。
邋遢不羁、不修边幅说明内心强大、不拘小节。
不求上进,但是十二金仙的机会来了,勇于抓住。
哪吒好几次捉弄他,也不放心上,说明心宽体胖。
为徒弟两肋插刀,不惜和掌门师兄决裂,说明有情有义。
想想你多久没有太乙的松弛感了,多久没有听蝉鸣鸟叫,多久没有仰望星空,多久没有亲近大自然,被俗世关了禁闭了太久太久,我们的生活是真正的生活吗?
早上上班看到来来往往上班的人群,每个人都一脸严肃,想必想着各自的糟心事儿。是现实让我们不开心,还是我们面对困难失去了乐观的心态。亦或是兼而有之。
总之,我挺羡慕太乙真人的松弛感。
在结束的时候,我还发现申公豹的结局没有交代,结果在彩蛋中埋了伏笔,为哪吒3的制作铺垫,让我们继续期待这部国漫之光吧。
来源:浩叔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