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很多高中生而言,学习历史最大的困难可能是记忆,而记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重复。有需要的高中生可以通过头条的“听头条”功能,反复收听下面的高中历史必备知识精讲,应该能达到轻松学历史的目的。
对很多高中生而言,学习历史最大的困难可能是记忆,而记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重复。有需要的高中生可以通过头条的“听头条”功能,反复收听下面的高中历史必备知识精讲,应该能达到轻松学历史的目的。
另外考虑到现在学校条件都比较好了,教室大都有具有电脑功能的一体机,为了方便老师运用,做了相应的视频版,老师可以在一体机上播放,让学生在下面一面听一面看书或看视频上的内容,从而达到集体高效学习历史的作用。
高中历史必备知识精讲
《中外史纲要》上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
1.运动过程
(1)多次科考落第后的洪秀全吸收了基督教里的思想,创立了“拜上帝会”。他的同乡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农民。
(2)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
(3)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4)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大片地区,军事上达到全盛。
(5)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史称“天京变乱”。之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6)天京变乱后,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
(7)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的进攻下,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2.主要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阶级追求财富平均的理想。但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未能实施。
(2)《资政新篇》
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的去向问题。但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未能实施。
3.失败原因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4.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
1.背景
(1)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在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认识到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
(2)他们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洋务运动”。
(3)洋务派代表人物主要有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内容
(1)以“自强”为目的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这些军事工业都是采用官办的方式。
(2)以“求富”为目的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这些民用工业大都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
(3)办学校、建海军。洋务派还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3.评价
(1)积极: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局限:洋务运动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而不改变封建统治,因而没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最后在甲午战争中走向失败。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西北边疆危机
1.1864年,新疆出现内乱。英国趁机支持阿古柏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2.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出兵新疆,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后与俄国交涉,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3.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二、中法战争
1.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
2.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3.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刘铭传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
4.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的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国内阁因此倒台。
5.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6.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三、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力壮大,制定了侵略中国的计划。朝鲜发生农民起义后,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趁机出兵朝鲜。
2.过程
(1)丰岛海战:1894年8月日本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2)平壤战役: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失败。
(3)黄海海战: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日本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生率部英勇作战,最终与舰同沉。
此战,北洋海军遭受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随后,日军侵占旅顺,进行了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后,摧毁了北洋舰队的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3.结果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5.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刘永福为首的留台清军展开了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四、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五、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强迫清政府借款。三国干涉还辽后,清政府分三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2.划分势力范围。各帝国主义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如俄国划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德国划山东为其势力范围,英国划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等。
3.强占租借地。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如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等。
4.争夺路权和矿权。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来源:高中历史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