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得克萨斯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这位以对华强硬姿态著称的共和党“鹰派”人物,突然宣布了一项禁令:禁止州政府官员在任何政府设备上使用来自中国的两款应用——人工智能服务DeepSeek和小红书。
2月2日,一则略显突兀的新闻,在美国科技界乃至全球AI领域,都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
据台湾“中央社”2月1日报道,得克萨斯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这位以对华强硬姿态著称的共和党“鹰派”人物,突然宣布了一项禁令:禁止州政府官员在任何政府设备上使用来自中国的两款应用——人工智能服务DeepSeek和小红书。
这则消息,带着浓厚的“美国特色”,也折射出当下中美科技博弈的复杂侧影。得州,这个以牛仔文化和石油工业闻名的州,成为了全美第一个公开对DeepSeek和小红书挥舞封禁大棒的地区。
得州州长阿博特的禁令,来得颇有些突然,却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说突然,是因为此前并没有明显的预兆,也鲜少有美国其他州份公开表达过要封禁DeepSeek和小红书的意愿。说意料之中,则是因为阿博特本人一直以来都是对华强硬的代表人物,其所在的共和党也普遍持有对华警惕甚至敌视的态度。
在阿博特的新闻稿中,措辞依旧是熟悉的“国家安全”和“外国敌对势力威胁”。
他声称,得州有义务“保护和捍卫我们的州免受外国敌对势力的威胁”,因此必须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DeepSeek和小红书。这种泛化的“国家安全”理由,近年来在美国政界被频繁使用,几乎成为了封禁任何“不顺眼”的外国科技产品的万能借口。
然而,仔细分析这次的禁令,却又显得有些耐人寻味。被同时“点名”的两款应用,DeepSeek和小红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领域,也反映了美国当下对华科技防范的不同侧重点。
DeepSeek,中文名“深度求索”,是一家相对低调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
然而,在最近几周,这家公司却因为推出了据称“颠覆巨资研发路径”,且“可匹敌西方聊天机器人”的AI模型而引发了全球科技界的广泛关注,甚至被一些西方媒体誉为“全球AI竞赛的转折点”。
前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这位在科技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也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公开表示DeepSeek的崛起是全球AI竞赛的“转折点”。他甚至直言,如果DeepSeek能够以更少的资源与美国科技巨擘竞争,美国科技公司显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施密特的这番言论,无疑给DeepSeek的“威胁论”增添了更具权威性的注脚。在硅谷巨头们耗费巨资,试图巩固其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时,一家来自中国的初创公司却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这无疑让美国科技界,尤其是那些“忧心忡忡”的政策制定者们,感到了一丝不安甚至恐慌。
得州率先封禁DeepSeek,或许正是这种不安和恐慌的直接体现。
AI技术,作为未来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美国一直将自己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视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DeepSeek的横空出世,无疑打破了美国在AI领域的“舒适区”,让美国感受到来自中国的直接挑战。
与DeepSeek的技术硬实力不同,小红书则是一款以生活方式分享和电商为主要功能的社交媒体平台。虽然小红书在美国的用户群体相对较小,但其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拥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影响力。
对于小红书的封禁,外界更容易将其与“数据安全”和“信息审查”等常见理由联系起来。
近年来,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TikTok等中国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了多次审查和限制。小红书作为另一款来自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自然也容易被美国政府视为潜在的“数据安全风险”来源。
然而,除了数据安全之外,小红书的封禁或许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量。小红书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更是一个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传播平台。其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来自中国的生活方式、时尚潮流、消费品推荐等内容,这些内容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球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习惯。
在美国一些人看来,这种文化输出或许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在全球文化传播领域,美国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美剧等美国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而来自中国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像小红书这样以生活方式为载体的平台,正在逐渐崛起,并开始对美国文化的主导地位形成挑战。
因此,得州封禁小红书,或许不仅仅是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也可能包含了对中国文化输出的警惕,以及对自身文化影响力被削弱的担忧。
得州作为美国经济和政治版图上的重要一极,其“全美首封”的举动,无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对华科技政策,尤其是针对AI和社交媒体领域的政策,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收紧?得州的“封杀令”,又是否会成为美国其他州份甚至联邦政府效仿的“样板”?
我们不能排除阿博特的这次禁令,带有明显的“政治表演”色彩。
作为一位典型的共和党“鹰派”州长,阿博特一直以来都以对华强硬著称。在当前美国国内政治氛围下,对华强硬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能够为政治人物赢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因此,阿博特的这次禁令,很可能也是其为了迎合国内一部分“反华”情绪,以及为自己争取更多政治资本而采取的策略。毕竟,封禁两款中国应用,对于得州乃至美国整体的科技发展,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姿态的宣示,一种“我站在对抗中国科技威胁的最前线”的政治表态。
美国整体对华科技政策的“风向标”?
然而,仅仅将得州的禁令视为“政治秀”显然是片面的。得州作为美国经济和科技重镇,其政策动向往往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尤其是在当前中美科技博弈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得州的这次“全美首封”,很可能预示着美国整体对华科技政策,正在发生一些微妙而重要的变化。
近年来,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和限制不断升级,从华为到TikTok,再到如今的DeepSeek和小红书,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手段也越来越多样。这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日益加剧的焦虑和防范。
得州的这次禁令,或许正是这种焦虑和防范的又一次集中体现。它表明,美国不仅在传统的高科技领域(如芯片、通信等)对中国保持高度警惕,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新兴的AI领域和社交媒体领域。这意味着,未来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的收紧,可能会呈现出更加全面和多层次的特点。
其他州份和联邦政府的“跟进”?
值得关注的是,得州的这次禁令,是否会引发美国其他州份甚至联邦政府的“跟进”效应?目前来看,虽然还没有其他州份公开表示要效仿得州的做法,但考虑到美国国内普遍存在的对华警惕情绪,以及两党在对华强硬问题上的高度共识,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州份甚至联邦政府采取类似的措施。
尤其是在AI领域,DeepSeek的崛起无疑让美国感受到巨大的竞争压力。如果美国政府真的将DeepSeek视为“国家安全威胁”,那么联邦层面出台更严厉的限制措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对DeepSeek进行打压,也并非不可能。
得州封禁DeepSeek和小红书,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政策事件,更折射出当下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这场禁令背后,隐藏着诸多值得深思的战略迷雾。
DeepSeek的崛起,无疑加剧了美国的AI焦虑。
这种焦虑,表面上是对中国AI技术快速发展的“恐慌”,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对自身在AI领域“战略失衡”的担忧。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自己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视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优势。然而,近年来,中国在AI、5G、新能源等新兴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正在逐渐缩小甚至超越与美国的差距。这种科技力量的此消彼长,让美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压力。
美国对DeepSeek的封禁,或许正是这种战略焦虑的体现。它不仅仅是对DeepSeek这家公司的打压,更是对中国AI整体崛起的一种战略遏制。美国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行政禁令、技术封锁、人才争夺等,来延缓中国AI技术的发展速度,维护自身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
全球科技竞争的未来走向:是“脱钩断链”的加剧,还是“竞合共赢”的可能?
得州封禁DeepSeek和小红书,无疑是中美科技“脱钩断链”趋势的又一次体现。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华科技限制,试图构建“小院高墙”,将中国排除在全球科技体系之外。
然而,科技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脱钩断链”不仅会损害全球科技创新生态,也会反噬美国自身。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科技领域完全“自给自足”,封闭和对抗只会导致落后和衰退。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新格局,中美两国,乃至全球各国,都需要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未来的科技竞争,应该是“零和博弈”的“你死我活”,还是“竞合共赢”的共同发展?
从长远来看,“竞合共赢”或许才是更符合全球利益,也更可持续的道路。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的空间。双方可以在一些非敏感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而在一些敏感领域,则需要通过对话和沟通,建立规则和信任,避免冲突和对抗。
迷雾重重,但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阳光,终将穿透阴霾
得州封禁DeepSeek和小红书,无疑给中美科技关系,乃至全球科技竞争的未来,蒙上了一层新的阴影。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阳光,就此被彻底遮蔽。
正如一位美国网民在新闻评论中所言,DeepSeek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人工智能”,得州的封杀令是“无知和短视的”。这种理性的声音,在美国社会并非不存在。
在全球科技发展的大潮中,封闭和对抗终究不是出路。唯有开放、合作、创新,才能真正推动科技进步,造福人类社会。希望得州的这次“封杀令”,只是中美科技博弈中的一个小插曲,而不是一个长期趋势的开端。
来源:暴走的柚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