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开启美食新视野

360影视 2025-02-02 20:45 2

摘要:立春至,万物生。2月3日(大年初六)起,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1点档首播,央视纪录频道(CCTV-9)21点档播出。恰逢立春尝鲜时,总台为全世界观众献上一桌“新春大餐”,邀请各位共同开启一场探寻美

立春至,万物生。2月3日(大年初六)起,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1点档首播,央视纪录频道(CCTV-9)21点档播出。恰逢立春尝鲜时,总台为全世界观众献上一桌“新春大餐”,邀请各位共同开启一场探寻美食七味七境的文化旅程。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

这部承载着无数国人味蕾记忆与情感寄托的纪录片,以食物为媒介,引领我们走进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生活画卷;以滋味为纽带,带观众感受那份以食物见山水、以浓淡见生活的中式美学。

七味七境:

烟火人间里的中国食事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独辟蹊径,通过聚焦7个与食物关联最为密切的时空场景,构建起一张串联神州四方的味觉地图,带领观众踏上一段寻找美食与平凡生活真谛的奇妙旅程。每一道美食,都如同一块指路牌,指引我们从餐桌出发,走向山川湖海,走进人间烟火。

无论何时,亲手制作都是中国人最高的餐桌礼遇。人们舞动十指,驾驭工具,于刀叉烈火、锅碗瓢盆的美食“江湖”中练就独门“绝活”,或繁或简,或粗或精,既能将蕴藏能量的食材化作极富张力的美食,又能打造巧妙工具,造就一方食俗。

市井之中有大道,烟火之间有真情。中国人的生活图景,以菜市场为圆心。这里是一方风土的入口:永远熙熙攘攘,热气腾腾。弄堂小巷,露天棚市,每个人都是寻常生活的诗人;采撷食材,烹煮人间烟火,日子在砧板与灶台间氤氲成暖。

窖藏、发酵、风干、烟熏……都是食物与时间的奇妙对话。在这一过程中,食材与微生物结缘,在温度的指引下完成蜕变。跨越近80摄氏度的温差,微观世界里万物生长,共同演绎着生命的奇迹,最终脱胎换骨焕发新生。中国人以耐心驯服食物,让“腐朽”化作神奇,更让等待成为美味的序章。

中国人从未停歇将有限的空间转化为无限的生机,“向天借地”的故事,刻进代代血脉,赓续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智慧与生存密码。无论在高山、在碱滩、在海上、在林中,人们超越局限,世代营建,创造与众不同的出产与独一无二的食风,达成人与美食的“天作之合”。

风物之美,味之源也。平凡食物的不凡出处,隐藏在舌尖上的乡土中国。回到风物的起点,品尝的既是本地化烹饪的精髓,更是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四季更迭,烟火人间,南北风味交相辉映,构筑了“中国味”的深厚根基。

华夏大地上,一方厨房造就四方食事,方寸之间别有“洞天”,煎炒烹炸间,肴变万千,五味调和。古老智慧、现代科学、地方风俗、人情冷暖,都于此处交融。平凡厨事里,暗藏人间至味;寻常烟火中,流淌岁月故事。

“中餐厅” 是中国美食走向世界的窗口。中餐西进迄今170多年,经历数次迭代,以“调”为技,以“和”为美,用“美食”这一世界性的语言,传递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及和而不同的融合之道,成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性叙事,在全球掀起属于中餐的“华流”风潮。

视听之艺:

微观至宏观的味觉图鉴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在视听呈现上再次突破,将食物“掰开揉碎”,多视角、多维度打开美食纪录片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迭代的拍摄技术不仅提高了视觉美感,更让观众体会到美食背后的奇妙世界。

《绝活》一集中,来自四川自贡的盐帮菜厨师,有着一手绝活——10秒爆炒腰花。高速摄影清晰记录爆炒过程,让观众“听”到香气,“看”到温度,更能沉浸体验锅中的视角。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

而《焕发》中的微观镜头,让各类菌群攻占食材的“微生物之战”,菌丝在豆渣表面织网的轨迹以及酿醋时发酵结晶的琥珀纹路,都在科幻大片般的视觉奇观下得以一一呈现,揭开美味背后的科学密码。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

在选题方面,节目致力于探寻美食纪录片的内容增量,深入民间,挖掘了众多新奇、有趣且温馨的故事。从辽阔雄壮的阿勒泰冬季牧场,到四季如春菌类汇聚的云南菜场,再到追风逐浪的 “海上厨房” ,展现了特殊环境下人们对美食的执着与巧思。同时,节目采用更为活泼的年轻化叙事方式,深入发掘平凡生活中真挚的人生百态。这些故事,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的交织中,织就一幅让人口舌生津的中华美食生态图。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

当灶火照亮饭桌的团圆,当蒸汽升腾起市井巷陌的人间烟火,在这个立春时节,让我们跟随镜头,一同享受这桌献给全世界的“新春大餐”,品味中国人独有的生活滋味。

来源:央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