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PNAS》后,山东师范大学“泰山学者”团队青年教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旗下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360影视 2025-02-02 23:57 2

摘要:1月8日,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洪彬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Phenazine biosynthesis-lik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PBLD) and Cedrel

1月8日,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洪彬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Phenazine biosynthesis-lik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PBLD) and Cedrelone promote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 by activating NF- kappaB”的研究论文,进一步系统地揭示了PBLD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并发现了靶向促进PBLD表达的小分子药物洋椿苦素具有抗多种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

病毒感染一直威胁着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健康。但因共性候选靶标分子的缺乏制约了广谱抗病毒病药物的研发。I型干扰素(IFN-I)信号传导对于抵抗病毒感染的自然免疫防御至关重要。因此,发现影响病毒复制,特别是影响天然免疫的关键宿主基因,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是应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突发暴发的重要且有效的策略。吩嗪生物合成类结构域蛋白(PBLD)最初是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类肝脏cDNA库中分离出来的,具有抑制多种癌症的作用,但其在病毒感染和天然免疫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何洪彬教授团队探索了PBLD具有抗病毒天然免疫功能,相继发现了PBLD通过促进p53-USP4-MAVS信号轴增强抗RNA病毒天然免疫反应(PNAS, 2024)以及PBLD通过促进IRF3介导的I型干扰素反应和细胞凋亡抑制病毒的复制(Cell Death & Disease, 2024)。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该团队进一步系统地揭示了PBLD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并发现了靶向促进PBLD表达的小分子药物洋椿苦素具有抗多种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NF-κB信号通路作为一种经典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在抗病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肠上皮细胞 (IEC) 中的 PBLD通过抑制 NF-κB 信号,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症,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然而,在病毒感染过程中,PBLD如何调控NF-κB 信号通路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了PBLD通过激活NF-κB促进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在病毒复制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上,PBLD通过阻止TRIM21介导的p-IKKβ降解,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而促进I型干扰素反应,在细胞和鼠模型中抵抗病毒感染。此外,Cedrelone是一种柠檬苦素化合物,是PBLD的激活剂,能够诱导癌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肿瘤作用。该团队还发现了Cedrelone通过增加PBLD蛋白表达并随后激活NF-κB介导的IFN-I反应来抑制病毒复制。重要的是,Cedrelone的治疗潜力在于其能够增强原代巨噬细胞的抗病毒免疫力,并通过PBLD依赖的方式在HSV-1感染的小鼠中促进生存和减少肺组织损伤。综上所述,本研究不仅揭示了PBLD及Cedrelone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为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潜在的组合模型,更为抗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及药物筛选提供了新视角。

山东师范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侯佩莉和博士研究生朱鸿超为文章的第一作者。何洪彬教授和王洪梅教授为文章的通讯作者。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来源:信融论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