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掀桌子”了,这次是深圳!

360影视 2025-02-02 22:00 2

摘要:杭州的Deepseek让美国科技界和金融界在整个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如坐针毡,彻底感受了一把游戏规则被打破的心慌。作为科创之都的深圳怎能甘居人后?

杭州的Deepseek让美国科技界和金融界在整个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如坐针毡,彻底感受了一把游戏规则被打破的心慌。作为科创之都的深圳怎能甘居人后?

这不,大菜端上来了!

据媒体报道,由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副教授杨杨等共同开发的一种基于GPU并行的快速近场动力学算法,实现了计算力学算法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入交叉结合,为解决传统计算力学算法的效率问题找到了新的方向。

通俗点说是个什么新技术呢?就是一群科学家用价值3000元的显卡,完成了传统超算需要百万级设备才能实现的力学模拟。用消费级GPU实现近场动力学模拟的800倍加速。这相当于将原本需要连续运行33天的超级计算机任务,压缩到1小时内完成。

这场基于算法的技术突围,不仅让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这一前沿理论走出学术论文,更在芯片制裁的夹缝中撕开了一道属于中国科技的突破口。

这次由新算法带来的计算机力学“效率革命”将带来以下几个显著的影响:

1、力学算力成本的的断崖式下降

一台搭载RTX 4080显卡(售价约8000元)的普通电脑,即可完成价值300万美元超算集群的工作。这打破了“高性能计算=重资产投入”的铁律,让中小型研究机构甚至创业公司都能参与材料损伤模拟这类尖端领域。正如团队论文中所述:“我们不是在优化代码,而是在重构计算力学的经济学模型。”

2、绕过制裁的“曲线突围”

传统工业软件巨头建立在CPU架构上的技术护城河,被GPU并行计算彻底绕过。更致命的是,新算法对显存带宽的极致优化,使得采用国产GPU(如摩尔线程)同样能获得90%以上的性能表现。这相当于在半导体封锁线上打开了一个“去美国化”的缺口。

3、技术内核的颠覆性重构

传统近场动力学受限于非局部理论,每个粒子的运动都需要计算与周围数千个粒子的相互作用,如同要求一名交通警察同时协调整座城市的车流。而“粒子并行模式”,将复杂的全局计算拆解为可同步处理的微观任务,配合独创的“通用寄存器技术”,将GPU寄存器的访问效率提升至极限。这种分布式策略,使得低端显卡也能爆发出超算级别的性能。

4、深圳科研团队开始掌握游戏规则的制定权

在近场动力学领域,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长期主导理论发展。但深圳团队通过定义“PD-General框架”,首次将算法通用性扩展到非均匀材料、动态损伤等复杂场景。这种从“跟随者”到“规则补充者”的身份转换,为争夺国际标准话语权埋下伏笔。

美国商务部曾将“计算力学软件”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试图通过ANSYS、ABAQUS等工业软件卡住中国高端制造的咽喉。而深圳的这次“掀桌子”,直接改写了游戏规则。

这项力学超算技术具体会运用在哪些领域呢?

首当其冲的是航空航天领域;比如SpaceX星舰每次发射前的百万次断裂模拟,成本将从千万美元级降至普通企业可承受范围。中国民营航天公司有望获得与巨头同台竞技的入场券。

在新能源领域也有望掀起新一轮的革命;比如宁德时代的电池组微裂纹预测周期,可从3个月压缩到1周。这意味着固态电池的研发速度可能提升4-5倍,直接改写电动车产业时间表。

力学超算还能帮助基建狂魔深度进化;比如港珠澳大桥施工时,仅风荷载模拟就耗费156台服务器连续运行47天。若采用新算法,同等任务用10块显卡3天即可完成,未来超级工程的成本控制将获得革命性工具。

破局者:为什么是深圳?

国内知名高等学府众多,包括清华、北大、以及香港的诸多亚洲一流学府,为什么这次取得重大突破的是刚成立仅一年多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呢?

因为这所由中俄顶尖高校共建的机构,恰好暗合了技术突破的双重基因:莫斯科大学在非局部力学理论上的深厚积淀,与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应用的实战经验,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发生了化学反应。

另外深圳独特的产业生态提供了关键支撑:深圳作为知名的硬科技之都,在新材料研发和力学研究有着蓬勃的需求。像大疆无人机对轻量化材料的极端测试需求、华为海思芯片封装的热力学挑战,倒逼算法必须突破效率极限。

在硬件上,本土GPU企业(如壁仞科技)与科研团队的深度协作,让算法设计从第一天就考虑国产替代路径;看到这里,想必英伟达的股价还有很大的下探空间。

当然,政策的扶持也起着重要的牵引作用。深圳市“20+8”产业集群战略中,在财政上超常规投入到计算力学等“工业软件卡脖子”领域,为技术突破创造了适宜的外在条件。

在华为、大疆、比亚迪、腾讯等一众知名科技企业深度参与全球化竞争之际,深圳这座产业升级的先锋城市,正在从几十年前的“山寨之都”蜕变为国际科研产业高地的“规则制定者”。

来源:富鑫小哥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