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孙悟空和哪吒,大家肯定都知道。这两个角色在中国动画里特别有名。不管是《大闹天宫》里的齐天大圣,还是《哪吒闹海》中勇敢的小英雄,他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代表了中国动画的高水平。
说起孙悟空和哪吒,大家肯定都知道。这两个角色在中国动画里特别有名。不管是《大闹天宫》里的齐天大圣,还是《哪吒闹海》中勇敢的小英雄,他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代表了中国动画的高水平。
但有个问题一直让人想不通:为什么每次想要做出超棒的动画时,总是离不开孙悟空和哪吒呢?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动画制作有点缺乏新意了呢?接下来,咱们一起看看历史、分析现状,并展望未来,找找背后的原因。
上世纪60年代,《大闹天宫》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动画的魅力,让中国动画一战封神。这部作品在国际上获奖无数。美联社甚至说它比迪士尼的作品还要精彩,认为美国不可能做出这样精彩的动画片。
到了1979年,尚美用《哪吒闹海》将中国动画的制作水平再次推上了高峰,就连宫崎骏当时都将。上煤场视为动画人最神秘的殿堂,但谁也没想到,进入21世纪之后,先是大圣归来重新点燃了国漫之光。紧接着,哪吒之魔童降世都再次令国人为国漫而骄傲。
《大圣归来》
《哪吒之魔童降世》
但是问题出现了,为什么中国动画的巅峰总是孙悟空和哪吒呢?难道30年后还得继续翻拍他们吗?
从70年代到80年代末期,经典的国产动画片一部接成一部,好似神仙打架一样,给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带来了一个美好的童年,然而,动画片三个字也成为了国产动画属于孩童的时代标签。
《阿凡提的故事》
《雪孩子》
《九色鹿》
《三个和尚》
虽然中国动画还是有不少好作品,但日本动画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并结合漫画形式打开了国际市场。
日本在70年代,成功者形象少年化,并开创了动漫时代,用动画与漫画结合取得了从学生至成人们的一致好评,开始出现了国民级这样的标签。相比之下,尽管中国动画的艺术水平很高,但在故事的新颖性方面有些落后。结果就是,日本动画迅速占领了很多市场,包括中国市场,对本地动画造成了很大影响。客观的说,此时,两国在动画的振慑水平上,中国动画还是要更具艺术多样性。但在故事和剧情的创新上,日本动画已经开始走向了世界前沿。
1975年—1977年
1978年—1980年
1981年—1983年
1984年—1986年
1987年–1989年
1990年–1992年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当圣斗士、北斗神拳、龙珠等日脉被引进中国时,迅速的冲击了中国动画与市场。
所以我们必须得承认,孩童标签化的定位和故事的创新不足,是中国动画在90年代走向衰弱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我们回到孙悟空和哪吒的问题上来,其实这不完全是当代的国产动画创作瓶颈。从某一个角度说,正是因为当年的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太过于出色经典,当看着他们的那一代人长大后,当中国动画不再标签化了,当国漫不再是动画片时。全新定位下的孙悟空和哪吒重新崛起老钟少大小通师,反而是今天国漫的必然。
但同时也很难再次复制。我们在承认国漫的今天,在故事剧情的创新上仍然比不上日漫或者美漫,很多时候仍然是以有民众基础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题材冲在最前面。但是看看国漫今天的发展吧。玲珑不良人一人之下,罗小黑、5六7等等这些优质的原创国。慢我们正在快速的追赶着国际的脚步,再加上小说改动漫的多元化,中国动画正走在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上。而这些其实就是老一辈动画人,曾经创下的国产动画辉煌的孙悟空和哪吒,他们迎领而来的?想想看我们今年多大了,为什么还在看动画片,为什么像我们一样看国漫的成人越来越多。孙悟空和哪吒不就是属于两个时代的我们的国民级吗?长期以来,动画在中国被认为是专属于孩子们的东西,这种观念大大限制了动画的发展空间。另外,由于缺乏新颖的故事创意,90年代的中国动画开始走下坡路。即使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如果不能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即使是再经典的题材也难以持续吸引新一代观众的兴趣。
最近几年,《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现代版的孙悟空和哪吒作品再次点燃了国漫的热情。
这些作品通过重新解读和改编传统故事,既保留了原有的文化特色,又加入了现代价值观,因此受到了广泛好评。不过这也表明了一个事实:在原创能力还不够强的情况下,回到经典是一个比较安全的选择。
总结一下,中国动画经历了从依赖传统神话到逐渐探索原创内容的过程。虽然在故事创新方面还需要追赶国际水平,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中国动画正走在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上。
来源:宜豆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