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第一部出局大片,《蛟龙行动》,5大硬伤太致命

360影视 2025-02-02 03:49 2

摘要:据悉该片投资了 10 亿,但上映后却连续三天单日票房都没能过亿,直接成了今年春节档第一个被市场淘汰的大片。今天笔者本着一贯喜欢军事题材片,还是不信邪去看了,到底为什么这样?咱就来好好唠唠。

春节档的电影大战年年都精彩,但今年《蛟龙行动》的表现,真是让人大失所望。

据悉该片投资了 10 亿,但上映后却连续三天单日票房都没能过亿,直接成了今年春节档第一个被市场淘汰的大片。今天笔者本着一贯喜欢军事题材片,还是不信邪去看了,到底为什么这样?咱就来好好唠唠。

一、《蛟龙行动》宣传有问题,前期宣传太“作”。

一直打着“保密”的旗号,想靠神秘感吸引观众。结果适得其反,把观众都给惹毛了。现在这年头,观众在观影前都希望能对电影有个大概了解,有点期待值。你啥都不透露,观众怎么知道这电影值不值得看?

而且,春节档竞争那么激烈,其他电影都在拼命宣传,只有《蛟龙行动》像个“闷葫芦”,观众自然就被别的电影吸引走了。

二、演员阵容大换血

第一部《红海行动》里,张译、黄景瑜那帮演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张译、黄景瑜是有固定粉的,也适合演军人。可到了《蛟龙行动》,主演换成了黄轩、于适,蒋璐霞也只算客串。黄轩一直就是苦瓜脸,演什么都是扑克牌脸,或者笑也是标志性职业笑,假的很。

新演员虽然各有各的亮点,但和第一部的演员比起来,票房号召力和观众认可度还是差了一截。

观众对第一部演员和角色有感情了,结果,剧情和第一部毫无联系,演员又大换血,难免会有些抵触。而且,黄轩于适的票房号召力显然不够,角色塑造上也差点意思,这直接影响了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和观影欲望。

不少观众吐槽,故事线太碎,逻辑混乱,看得人云里雾里。这里笔者说一下,的确是有这样的感觉。好的电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比如解救人质,比如敌后渗透完成特种任务。名字叫《蛟龙行动》,结果蛟龙突击队剧情太少,潜艇大战反而笔墨太多,艇长、副艇长的张涵予、李晨戏份反而很多,你当观众愿意看这几张老脸吗???

潜艇应该是运送蛟龙小队执行特殊任务的工具,或者可以有一部分潜艇对战,开头结尾来一段,制造一个小高潮就好,类似于第一步《红海行动》的坦克大战。这里从剧情结构上处理的相当失策。

还有电影应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武戏精彩,文戏处理得当。一部好电影,肯定不能从头乱哄哄打到尾。就像第一部红海行动,不乏精彩打戏,但是也有不错的文戏过度。这部给人感觉就是从头闹到尾,而且全是阴暗的海底,弄得压抑的很,大春节的看着郁闷。

口碑对一部电影的票房影响有多大,不用多说吧。

《蛟龙行动》的豆瓣评分只有6.6分,4万人打分,三星占比高达38%,比第一部《红海行动》的8.2分无疑差了不少。

《蛟龙行动》口碑这么差,观众一看评分,直接就放弃了。而且,负面口碑传播得特别快,越往后,对票房的影响就越大,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春节档那么多选择,观众肯定优先选口碑好的电影。

今年春节档,那叫一个“神仙打架”,《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 1900》《熊出没・重启未来》《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蛟龙行动》选在这个时候上映,基于盲目自信的选择本是没错,但当口碑不行且没有票房号召力的时候,这么多强劲对手就有点要命了。而且军事题材,说实话大家都有点逆反心理,大家都懂的。影片各种威武,各种必诛,现实就是国民各种被“嘎腰子”没人管。

观众的注意力都被其他片拿走了,票房能好才怪。要是换个档期,比如国庆档,借着爱国热情,有可能还有点像笔者这样的韭菜,说不定还能有点机会。

但春节档,观众的选择太多了,《蛟龙行动》的题材和口碑又不够突出,被淘汰也是意料之中。

来源:晓风暮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