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烧到器官衰竭,大S用生命敲响警钟:流感并发症比新冠更可怕

360影视 2025-02-03 16:54 2

摘要:2025年2月2日凌晨,东京某私立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响起刺耳的警报声。42岁的大S徐熙媛因流感引发重症肺炎,血氧饱和度骤降至70%,多器官衰竭。尽管医生全力抢救,这位以“美容大王”著称的女星仍未能撑到天亮。

——一位明星的猝逝,揭开了中年人的健康“隐秘战场

2025年2月2日凌晨,东京某私立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响起刺耳的警报声。42岁的大S徐熙媛因流感引发重症肺炎,血氧饱和度骤降至70%,多器官衰竭。尽管医生全力抢救,这位以“美容大王”著称的女星仍未能撑到天亮。

“她两天前还在发微博推荐温泉面膜。”一位跟随大S多年的粉丝哽咽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大S从高烧到病危仅72小时:

-Day 1:低烧37.8℃,自行服用退烧药后参加品牌直播;

-Day 2:体温飙升至39.5℃,咳嗽带血丝,误以为是“咽炎复发”;

-Day 3:突发呼吸困难,送医后CT显示双肺“白肺率超80%”。

这并非孤例。国家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冬季流感季,我国因流感导致的重症病例中,40-55岁中年人占比高达37%,死亡率较2019年上升2.3倍。而更令人心惊的是,85%的重症患者初期都自认“只是普通感冒”

“流感的致命性被严重低估了。”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王教授在采访中面色凝重,“新冠教会了人们警惕肺炎,但流感并发症的隐匿性和爆发力更可怕。”

中年人的“三重死亡陷阱”:

1. 免疫力错觉:长期健身≠免疫强,40岁后T细胞活性断崖下跌;

2. 症状误判:将咯血当咽炎、胸闷当熬夜副作用;

3. 医疗延误:怕请假扣工资、怕看病麻烦,硬扛到器官衰竭。

上海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透露:“每晚都能接到中年患者,进来时还能自己挂号,两小时后就要插管。他们总说‘小感冒不用麻烦’,却不知道流感病毒正在吞噬肺泡。”

场景1:职场妈妈的“最后一条微信”

杭州某互联网公司总监陈莉(化名),在连续加班3天后发烧,给丈夫发了条“帮我买退烧贴”便沉沉睡去。12小时后,家人发现她昏迷在床,送医确诊流感合并心肌炎。抢救室外,她10岁的女儿握着一张未签字的家长会回执,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妈妈答应要来的。”

场景2:健身达人的“生命倒计时”

48岁的马拉松爱好者老周,发烧第二天仍晨跑5公里,途中突然倒地。尸检报告显示,流感病毒诱发急性心衰。“他总说出汗能排毒,不知道剧烈运动会让病毒扩散加速10倍。”主治医生叹息。

场景3:药店里的“致命选择”

“吃头孢还是阿莫西林?”——这是中年人最常问药师的错误问题。北京某连锁药店数据显示,**63%的流感患者自行服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泛滥,反而加速重症化。

- 发烧超过3天且持续39℃以上;

- 咳嗽带血丝或铁锈色痰;

- 平静状态下呼吸频率>30次/分钟;

- 指氧仪检测血氧饱和度<93%。

第二步:破解用药迷思

- 抗生素无用:流感是病毒,除非确诊细菌合并感染;

- 退烧药陷阱: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只能缓解症状,过量服用伤肝;

- 唯一救命药:发病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死亡率降低60%。

“我们这代人,总想着扛起一切。”一位读者在相关新闻下的留言引发万人共鸣,“父母要养老,孩子要升学,公司要业绩,却忘了病毒不会因为你是顶梁柱就手下留情。”

现实解决方案:

- 职场妥协学:年假用在流感季前,拒绝“带病内卷”;

- 家庭责任重构:把定期体检列入“家规”,比孩子成绩单更重要;

- 社区医疗联动:加入家庭医生计划,80%的初期重症可社区筛查。

武汉某外企高管王磊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去年流感季,他因及时使用抗病毒药避免重症,现在办公桌常备指氧仪。“客户会议可以改期,命不能重来。”

大S去世后,其工作室微博最后一条更新停留在1月12日,画面中她举着某品牌保健品微笑:“每天一粒,做自己的健康女王。”这条广告视频下,最高赞评论已变成:“姐,如果那天你吃的是奥司他韦……”

这不是对逝者的苛责,而是对生者的警示。在充斥着养生鸡汤和加班文化的时代,中年人或许该学会新的生存哲学:

“敬畏一道咳嗽声,比完成十个KPI更重要。”

来源:千奇探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