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电影春节档井喷,《哪吒2》势不可挡,截至到2月3日,票房已破30亿,创17项影史记录,创下中国影史动画片单日票房纪录。
今年电影春节档井喷,《哪吒2》势不可挡,截至到2月3日,票房已破30亿,创17项影史记录,创下中国影史动画片单日票房纪录。
5年前,《哪吒1》就创下了50亿国产动画片的票房纪录。5年后,导演饺子精益求精,《哪吒2》在“我命由我不由天”之上喊出了“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也给自己的票房撑开了一片天地。
随着哪吒热映,导演饺子的过往经历也上了热搜。饺子原先是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的学生,大三开始喜欢动画制作,大学毕业后就改行做动画。曾经在家啃老三年,制作了一个动画片《打,打个大西瓜》,获得国内外30多个奖项。后来又推出了《哪吒1》《哪吒2》。
饺子非常感谢他的家人,尤其是母亲,三年给了他很多支持和包容。他自己都说,自己如果当父母,也很难做到。
饺子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李安导演。在成名之前,在家靠夫人养了6年。成名之后,佳作不断,不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非常强。
饺子和李安都属于厚积薄发的典型。厚积薄发,铁杵磨成针是以往成功的经验,在AI时代也适用吗?
答案是确定的:快时代,慢赢家。
这个可能跟普通人的第一想法不一样。
这是一个速朽时代,多大的事情都上不了一周的热搜,人的记忆力快跟鱼的7秒记忆力差不多了。
这也是一个速成的时代,DeepSeek3秒钟写10首诗,3分钟生成一个视频。网络上天天教的就是一个小白如何通过3句话来玩转互联网,如何获得变现。
当然,也是一个焦虑的时代。传统的文字创作者、美术工作者、翻译……等等都在死去。
而《哪吒2》导演饺子的成功,让我看到了一种生存的路径:长期主义,慢工夫。
AI越疯狂,越要相信"笨功夫"。
不单单是《哪吒2》,大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也是下的笨功夫。
《黑神话:悟空》预告片刷屏时,游戏行业正经历AI革命。有人用Stable Diffusion三天生成200张原画,用ChatGPT批量生产剧本。但主创团队花了3个月完成在地上捡刀放入耳朵的一个小小的动作。
这次跟《哪吒2》同时上映的《封神》第二部虽然不禁打,但《封神》第一部爆火,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质子团”,用半年进行六艺的封闭训练,素人演员练出古代战士体魄。
2023年爆火的《中国奇谭》水墨动画片,手工绘制,22分钟制作周期超18个月,1个流水片段拍一个月。
这是两个时钟体系:AI迭代的速度是秒针狂飙,而真正的创造者,都在用年轮计算时光。这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具象化。
这也是AI时代最残酷的真相:越是容易速成的东西,消亡得越快;而需要时间沉淀的事物,最终会形成技术无法逾越的护城河。
让我们记住:速成的会速朽,扎根的才能参天。
来源:五道口的颜学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