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不到钱,还要挨骂,这上哪说理去?

360影视 2025-02-03 19:45 2

摘要:演员演技绝了、导演处理真好,甚至夸摄影师画面拍得真美、特效的后期制作真给力。

一部电视剧/电影好看,大家第一时间会去夸谁呢?

演员演技绝了、导演处理真好,甚至夸摄影师画面拍得真美、特效的后期制作真给力。

反之,遇到难看的电视剧/电影,大家的吐槽顺序往往是这样的:

这编剧写的什么破剧本!然后才开始吐槽导演或是演员的问题。

当然了,要是像《封神二》这种特效过于抽象的片子,大伙忙着吐槽殷郊的法相,可能也没空思考编剧竟然让邓婵玉和姬发谈恋爱了。

一般来说,编剧可能是国内影视行业里最惨的职业。

往往在作品被批评时第一个挨骂,却在作品获赞时被忽略。

影视剧制作阶段,编剧缺少话语权。

谁都能对剧本评头论足,或是进行修改。

要说受了这么多气,钱应该不少挣吧。

国内一线编剧的报价基本在30—50万一集,超一线的行业顶流可能会拿到千万报酬。

中小成本的网剧片酬,往往是2-3万一集,要是代写的枪手,可能也就赚个几千块。

要知道,在国内影视圈,一部电视剧的成本早就可以上探到亿元。

比如前几年的史诗级大剧《狂飙》,制作费用据说达到了7亿。

剧本往往是拍摄的基础和根基,可和动辄上亿的成本相比,编剧赚到的报酬却和投资不成正比。

更别说那些动辄208w的208了。

即使如此,编剧们拿不到足额的钱、或是署名权不被保证、剧本被乱改,也是司空见惯。

今天跟大家聊编剧地位话题,也是因为之前有个相关热搜。

前几年的大爆剧《隐秘的角落》,没有给前三集编剧署名。

此剧最初的两位编剧自2018就开始创作,制作方却半路新引入了“大咖编剧”,还以剧本质量差为由终结了合作。

此时两人只拿到了定金和大纲的报酬。

直到2020年,《隐秘的角落》播出即爆火。

两位原编剧才发现前三集的部分剧情来自他们创作的剧本,然而相应稿费和署名却没有到位。

你说既然瞧不上人家的创作,为啥还要用,用了还不承认呢?

等两位编剧和制片人沟通时,收到的却是制片人的霸道回应:

既然你们走了,留下的成果我随便用,还不用署名。

等事情闹上热搜后,剧本策划和导演都发博回应,表示人不认识,剧本也没用过。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就只能对簿公堂。

直到11月中旬,两名原编剧赢了官司,该剧背后的公司才出来道歉整改。

前三集是能看到他们名字了,特别鸣谢一栏的名字却给人家移走了,属实格局小了。

(当事人在评论区的回应)

事发之后,曾和两位编剧撇清关系的导演辛爽也清空了微博。

其实这样的事并不罕见,在行业内甚至已经成了常态。

我记得2023年甚至被称作“內娱编剧逃亡年”,就是因为编剧们实在太苦了。

《一路朝阳》的编剧在网上曝出,他在完成十集剧本后就被踢出剧组,同样没有获得署名权。

张译主演的《他是谁》,开局评分8.2,多半功劳来自原编剧撰写的前八集剧本。

然而剧本总监半路出手,将剧本一阵魔改,导致剧情崩盘,漏洞频出。

目前这部剧评分已经跌至5.6。

改剧本这事,回溯前几年,制片方好歹还得想点歪招偷着改。

近两年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

以下故事的主人公是《花千骨》《度年华》的编剧饶俊,他在参与《月上重火》剧本创作时就遭遇了“阴阳剧本”。

剧组对外用饶俊的剧本作为宣传点,打响口碑,暗地里却瞒着他修改了一版完全不同的剧本。

不是剧本被乱改,就是没有署名权,还常被踢出局。

《猎罪图鉴》第一部的评价很是不错,让大家对第二部相当期待。

结果总编剧之一的贾东岩被排挤出局,换编剧也就直接导致第二部口碑和质量断崖式下降。

说到底,国内编剧做不了剧本的主。

那做主的是谁呢?应该是除了编剧之外的所有人。

(图中主角为某编剧)

就拿影视剧制作来说,以前基本是导演中心制,在制作过程中,靠导演掌控一切。

当年陈凯歌就是出了名的爱改剧本,但面对这样咖位的大导,谁也不敢拒绝。

他的职业生涯中可能只有一个叫芦苇的编剧极力反对修改剧本,这也成了他改剧本最少的一次。

那次他拍的电影叫《霸王别姬》,成果大家有目共睹。

现在又有了明星中心制,明星不但占据项目成本的大头,还常常对剧本随意修改。

当年因为剧本漏洞百出挨骂的《楚汉传奇》,开拍前主演陈道明直接要求两位编剧老师住他家写剧本。

这其中一位还是编剧界最爱网上开腔的汪海林老师,他曾为《铁齿铜牙纪晓岚》《神医喜来乐》编剧。

俩人也是成熟老编剧,咱不知道是怕太受影响,还是怕麻烦陈道明,赶紧跑到厦门闭关了3个月。

到了拍摄期间,本剧中的多位演员还是不断提出要求,对剧本做了大量修改。

《楚汉传奇》播出之后,犯了好多常识性问题,剧情也多有魔幻之处。

后来有网友就此事询问汪海林时,他的回答是:我也懵逼。

但好在以前的明星可能还真对作品有艺术追求,希望通过改剧本让剧更符合自己理想中的审美。

你别管结果如何吧,可能人家的本意可能还真是为了作品考虑。

到了现在,拍戏的目的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在乎艺术追求的人越来越少。

只要有高流量、高收益就完事了,框框复制,啥流行拍啥。

所以流量明星和背后的资方会随意更改剧本,加戏份、加高光时刻、加能炒CP的感情线。

甚至当红明星档期紧张,还得随时调整剧本以配合人家的时间。

当年《活色生香》因为女主档期紧张,很多情节都要省去或者减半。

编剧本来写演员用盖子盖灭了酒精灯,有完整的操作流程。

但为了省事,制作方直接改成吹灭酒精灯。

上过几年学的都知道这操作多逆天,导致编剧也没少挨骂。

除了明星要改剧本,出钱的资方也要改,毕竟谁拍戏也不是奔着赔本去的。

你要说小编剧得低头也就算了,就算是中国编剧天花板刘和平老师在这问题上也不例外。

当年的神剧《雍正王朝》可谓让他费劲心血,连改六稿,甚至最后一稿时他已经躺在床上靠口述才勉强完成。

即便如此,据说资方为了省钱,还是把他写的年羹尧西北大战部分删掉了。

答应会另外给钱补偿,但最后也没见到......

(刘和平老师是妥妥的神剧制造机)

即使挺过了导演明星、制作方、资方的层层修改,剧要播出了,编剧们还得面对最后一关。

那就是播出的电视台或者平台方,为了能加入更多的广告,给集数短的剧多剪出几集,这都是常规操作。

更离谱的是改动剧情线,当年剧版《十月围城》开播,四家卫视播出时,竟然各自删减,给一部剧安排出四个版本。

这部剧的编剧正是日后《城中之城》的编剧卞智弘。

他质问这几家平台,这样乱改,就像把一个人被肢解了,还能叫人吗?

(编剧风格和评分范围都挺广的)

无论水平高低,內娱的编剧地位相对都不高。

大多数人没有作品主导权,眼睁睁看着别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只能认命。

(领导懂或不懂都得掺和,是常态)

不过话说回来了,编剧地位的低下,一方面是外力造成的,另一方面,国内编剧行业自身问题也不小。

从来源说,编剧专业的对口学科是戏剧影视文学,或者放大范围到各种影视上下游学科。

可放眼圈内,科班出身的编剧并不多,编剧相关的职业教育也相对匮乏。

圈内多的是半路出家、水平有限的编剧,或是对现实生活缺乏体验的编剧。

可能有资格被骂剧本悬浮和漏洞百出的人,已经算是整个群体中的佼佼者了。

毕竟真特别离谱的剧本拍出的烂片烂剧压根没人看,就更谈不上吐槽了。

(这会怎么不卷谁写的剧本好了?)

再加上电影、电视剧、网剧网大、综艺各领域生产的产品数量过大,对剧本的数量和生产速度的要求都很高。

这样一来导致编剧们越来越糊弄,改编、抄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所以说近几年內娱影视剧改编成风,原创剧本越来越少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网大领域批量复制现象尤其严重)

与国内编剧的低下地位不同,编剧这个岗位在美剧和韩剧的生产体系中堪称大BOSS。

因为美韩实行编剧中心制,编剧和剧本是剧目制作的核心,相应的入行门槛就比较高。

在韩国,编剧除了稿酬还能获得剧目的分红,金牌编剧的薪酬甚至能超过演员。

说起编剧金银淑大家可能不认识,但看看她编剧的作品,大家就知道她绝对是韩国本土的王牌编剧。

以评分9.0的《阳光先生》为例,金银淑的报酬大概是每集1亿韩元。(约51万人民币)

而本剧男主李秉宪的单集片酬是1.5亿韩元,据说已经属于韩国男演员中最高的一档。

如此算来,编剧的薪酬和一般的明星片酬相差并不算大。

虽然这个薪酬数字放在內娱并不算高,但要按薪酬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来算,绝对是高出內娱很多了。

再加上韩剧多采用“边拍边播”的模式,一旦效果不好,观众不买账导致项目被砍都是可能的,因此剧本必须是重中之重。

在美国,编剧这活儿往往是团队作战,一帮编剧组成“编剧室”进行创作。

虽然人数或多或少,但经过层层审核和调整的剧本往往可靠度更高。

(《辛普森一家》的编剧团队据说已经达到百人)

此外,美国还有编剧工会,具有和资方谈判叫价的能力。

去年的美国好莱坞编剧大罢工直接让行业停摆,甚至至今仍在影响美国影视行业的产量和质量。

其实內娱影视行业的问题算是老生常谈,总感觉每个环节都能数出点毛病。

但编剧和剧本要是出了问题,对一部作品的伤害真是最大的。

新春伊始,希望编剧朋友们都能按时收到薪水、如约收到署名权。

当然了,剧本质量也得提起来,和导演、演员一起合力,才能搞出好剧。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下你最想吐槽剧情的影视剧,或是最受欺负的编剧。

今天就聊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仁

来源:小片片说大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