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7岁的老姚是北京人,2001年,20出头的他从新闻上了解到外语导游岗位短缺且未来收入可观后,日常坚持自学英语,一年后老姚顺利拿到导游证,开始专注北京地区入境外国游客的导游讲解工作。
钱江晚报
随着中国不断放宽入境免签政策,各地多了不少外国游客新奇而兴奋的身影。在火爆的“中国游”热潮中,外语导游也越来越多。他们用专业与热情,为外国游客生动讲述中国文化。↓↓↓有一位广州的外语导游在社交平台分享近期工作记录,直呼“忙到飞起”。
47岁的老姚是北京人,2001年,20出头的他从新闻上了解到外语导游岗位短缺且未来收入可观后,日常坚持自学英语,一年后老姚顺利拿到导游证,开始专注北京地区入境外国游客的导游讲解工作。
今年1月份,行走在杭州的街头巷尾,会发现多了很多韩国游客,特别是慧因高丽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西湖、灵隐寺等地“含韩量”颇高。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表示,有时一大早就能接待好几批游客。
据了解,去年11月8日对韩国单方面免签政策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韩国游客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便超150%。在杭州,仅去年11月和12月,累计接待韩国入境过夜游客便达到1.45万人次,同比增长70.54%。
在杭州湖滨步行街,记者遇到了韩国游客恩智。五天四夜的杭州之旅给她和三位同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来过中国好几个城市,最喜欢杭州,特别喜欢吃绿茶餐厅。”恩智说,此次来杭她看了不少美景,也吃了不少美食,唯一的遗憾,就是有很多文化还没有深层次了解。
“杭州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十分精美的丝绸和茶叶,我特别感兴趣,但因为是临时来杭,没有约到韩语导游,英语又不够流利,所以听英语导游讲解时,很多内容都一知半解。”恩智说。
恩智的“烦恼”引起了同行游客的共鸣。其实,不仅是杭州,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后,外籍游客纷至沓来,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导游都开始供不应求,成为旅游业内的“稀缺人才”。
“目前小语种团队游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团队人数小型化、更倾向于散客;另一个是更趋于个性化、定制化。”浙江省中青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国际中心奖励和入境旅游总经理贾亮告诉记者,现在几十人规模的团越来越少,更多团只有几个人,游客倾向于随来随约,对导游数量需求更大。
据贾亮介绍,与2019年相比,如今小语种导游的津贴成翻倍趋势,一次3天左右的带队,收入在2000元到3000元不等。
尽管待遇有所提高,但小语种导游依然供不应求。据悉,目前全国约66万持证导游中,中文导游占比约91.6%,外语导游占比约8.4%,存在外语类导游,特别是小语种导游欠缺的问题。
潮新闻·钱江晚报综合自央视财经、广州日报、潮新闻此前报道等
责任编辑:袁颖
注意啦
春节期间潮新闻·钱江晚报福利送不停▼从1月29日(初一)到2月4日(初七)每天我们都会给大家准备精美奖品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