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青青湾求职”:qqwjob)青青君所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杂志等都是我国比较重要的官媒。
人民日报:
其中,新华社在编制上属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其余几家则隶属于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由于这个特性,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求是》杂志,就是我们俗称的党报、党刊。
那么,这几份刊物的定位,会有不同吗?
《人民日报》的地位最高一些,这份报刊是我党最权威的报刊,是刊发治国理政思想的综合性平台。
而《求是》杂志则是我党的机关刊物,是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
另外,《光明日报》主要面向知识分子,是我党和知识分子连接的纽带,内容主要是辨析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等。
《经济日报》则侧重经济,是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
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了解,今天我们要重点讲的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中国第一大报,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前几年的热播剧《大江大河》中,就有过多次,这张报纸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描述。
《大》剧的故事背景,从文革末年、改革开放初期说起。年轻的宋运萍、宋运辉姐弟俩都考上了大学,但由于家庭出身成分不好,无法提交政审材料,导致很有可能错失上大学的机会。
情急之下,愣头青宋运辉就跑去县领导那里,背诵人民日报的社论,企图以此说服县领导,让姐姐和自己能够顺利上大学。
可见,这份报纸在当时的影响力。
而时至今日,他们家已经不仅仅是一份报纸那么简单。
他们家现在有10多种载体、400多个媒体平台,包含报纸、网站、客户端等。如今,他们家已经成为全媒体形态的新型媒体集团,报网端微用户数以亿计。
他们家的新媒体紧跟时事,不少新闻都生动有趣,收获了不少年轻粉丝。
解读人民日报社2025秋季校园招聘项目
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所知,此次他们家的2025秋招,放出了采编业务、综合管理等岗位。
采编业务接收部门包括总编室、新闻协调部、地方部、经济社会部、政治文化部、国外分社、文艺部、评论部、理论部、内参部、海外版编辑部、新媒体中心等。
综合管理岗接收部门包括办公厅、人事局、财务部、技术部、发行出版部、企业监管部、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人民网、环球时报、健康时报、人民日报传媒广告公司、人民日报出版社等。
招聘对象须为202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含两年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不含各类委培生、定向生)或海外留学人员。
校招流程包括:网申、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和考察、公示、聘用。
那么,应聘他们家的职位,职业前景究竟如何呢?
从好的方面来说,他们家是中央直属事业单位,能够享受类似于公务员般的待遇,工作稳定,福利全面。只要你自己不作,稳定工作到退休,问题不大。
此外,如果你想解决户口问题,那么进入党报,也是个加分项。
不过,话说回来,这类事业单位的晋升空间有限,时间长了,员工容易有温水煮青蛙的感觉。
另外,人民日报下属机构众多。聘用人选与人民日报社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这就说明你可能入职后是能拿到编制的;但与旗下的一些社属媒体、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这就说明入职后是没有编制的。
员工有没有编制,对于以后的福利保障是有区别的。
接下来,为了方便大家应聘,“青青湾求职”青青君给大家整理了人民日报采编岗2024秋招(2023年秋)笔面试经验,供大家参考:
笔试:
行测题,包括言语理解、逻辑推理、数学计算、资料分析等;
常识题,包括文学常识等;
时政题;
专业题,包括报道策划、消息改写、新闻评论等。
要关注当年的热点新闻事件,提前做准备。
面试:
问题包括:
自我介绍;
针对简历提问;
会问岗位相关问题,比如应聘新媒体岗位,会问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的特点;
……
南方报业:
国有主流媒体集团
就“青青湾求职”:qqwjob)青青君所知,有些同学看到“南方报业”的名字,以为他们家只有报纸,其实,他们家目前拥有报纸、杂志、网站、客户端等多种业务。
在报纸方面,他们家有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
在期刊方面,有南都娱乐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
在网站方面,有南方网、奥一网、南方教育网等;
在客户端方面有南方+、南方周末APP、南都APP、N视频等。
不过,他们家最出名的,还是以深度报道著称的《南方周末》(下简称“南周”)。
1984年诞生的《南周》,刚创刊时以休闲娱乐为主,后来经过转型之后,其内容从娱乐性转向为社会性,从关注娱乐花边新闻转变为专注于社会民生新闻,用报告文学来关注社会,表现社会。
《南周》曾刊发过不少有社会影响力的报道。
比如,1998年,南方周末头版头条刊发深度报道《昆明在呼喊:铲除恶霸》,披露当时已让昆明人人自危的孙小果恶行,曾引起非常大的反响。
不过,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了解,最近这几年,随着互联网浪潮兴起,传统媒体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一个尴尬的事实是,现如今,几乎很少有年轻人还有看报纸的习惯。
与纸媒相同命运的还有电视台,仅2022年一年,就有近20家电视频道陆续关停。
在这种大环境下,即使如南方报业这样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传媒集团,也面临着转型压力,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这家老牌传媒集团近些年开启了新媒体转型。
比如,前几年,他们家上线了移动客户端“南方+”;2020年,又紧随短视频风潮,推出了N视频APP,期望通过短视频制作和发布,提升媒体影响力。
不过,就目前的效果来说,还是属于不温不火的程度。
只能说,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解读南方报业2025秋季校园招聘项目
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了解,此次该集团的2025秋招,放出了内容生产类、技术研发类、产品策划运营类、工程管理类等职位。
除了应届生,部分职位也欢迎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
按照官方资料,校招流程包括:网申、笔试、第一轮面试、第二轮面试、发放offer。
工作地点包含广州、上海等多个城市。
说了这么多,这家报业集团的工作状态如何呢?
由于每个报纸、杂志都是相对独立的公司,而岗位之间的轻松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很难对工作状态一概而论。
不过,一般来说,是朝九晚六,中午休息两个小时。
其中,采编人员时间相对自由,完成稿件就可以不用整天待在办公室,也就是说,不用坐班;而技术岗位大多还是要求在岗,不能擅离。
办公场所有食堂,提供员工餐,不需要员工再自掏腰包。
那么,应聘他们家的职位,职业前景究竟如何呢?
从好的方面来说,他们家是国有报业集团中,取得过辉煌成绩的企业。薪酬待遇在所有报业集团中,也是领先水平。采编岗勤快的话,月薪过万不成问题。
不过,正如前文所说,报业集团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虽然他们家在力求转型,但毕竟人们如今的阅读习惯已经改变了,员工在集团内部的工作成就感,以及晋升空间都比较有限。
接下来,为了方便大家应聘,“青青湾求职”青青君给大家整理了南方报业2024采编岗(2023年秋冬)笔面试经验,供大家参考:
线上笔试:
行测题(言语理解、数学计算等)、时政题、缩写消息、写评论(800-1000字)、对于报考岗位的认识(500字)等。
一面:
自我介绍;
回答问题:你认为ChatGPT会取代记者吗?
针对个人提问(包括简历信息、实习经历、应聘动机等)
二面:
先做心理测评,然后面试官提问,问题包括:
你在实习中解决的一个问题;
你能接受工作地点变动和岗位调剂吗?
……
新华社:
国内顶级官媒
就“青青湾求职”:qqwjob)青青君所知,我们国家的官媒,比较知名的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求是》杂志等。
其中,新华社在编制上属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目前,他们家总部设在北京,共有31个国内分社和183个驻外分支机构,每天24小时以15种语言不间断地向全球发布新闻信息。
而从组织架构上来说,新华社是由总社和分社两大部分组成。
总社里面分内设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直属企业单位、控股企业单位四大部分组成。
内设机构包括办公厅、总编室、6大编辑部、总经理室、技术局、人事局、外事局等若干机构等。
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是一些报社,如新华每日电讯等。
直属企业包含十几家公司,如新华网、中经社等。
由此可知,他们家的部门体系庞杂,大家在选择部门岗位的时候也要加以区分。
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了解,在总社工作肯定比在地方分社发展要好些;而在直属事业单位上班通常要比在控股企业薪酬福利更好些。
有时候同样顶着新华社名号的招聘单位,境遇会千差万别。
而就具体岗位而言,新华社和其他传媒一样,核心岗位肯定是记者编辑岗。记者岗和编辑岗的区别,主要看是否外出跑采访。一般记者需要不断外出采访写稿,机动性强;而编辑则需要坐班在办公室,等候记者传稿回来后修改,再给上级审核。
总社的记者编辑岗收入是比较可观的,能让大家轻轻松松奔小康,还能解决户口问题;总社下面的各直属单位和企业,彼此之间收入差距可能比较大;分社的话,刚开始两年收入会低一些,穷困地区的分社记者,要比发达地区的分社记者收入低,但发展要快,挂职总社部门的机会也会多一些。
解读新华社2025秋季校园招聘项目
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所知,此次他们家共招聘205名工作人员,其中新华社总社134名、国内分社40名、地方分支机构31名。每名应聘者可以同时报考总社、国内分社、地方分支机构各一个岗位。
岗位涵盖记者编辑、行政、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法务、营销、经济分析等。
招聘专业包括但不限于新闻传播、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财会、工学、通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
按照官方资料,招聘流程包括:初试(线上综合能力测试)、复试(线下专业能力笔试)、面试、实习实践、体检、考察等环节。
那么,应聘他们家的职位,职业前景究竟如何呢?
从好的方面来说,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在中国传媒圈的地位高,工作体面、稳定(不大会有裁员风险),工作压力不大,薪酬福利也是不错的,跳槽前景也比较好。如果大家对传媒感兴趣,他们家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他们家是有落户名额的,有这方面需求的同学,那就不要错过这次机会了。
不过,他们家的职位,也有弊端,和其他传统官媒一样,晋升空间有限。
很有可能的情况是,你第一年拿的薪酬和你第五年、第十年拿的差不多。换句话说,能够花十几年时间,混到中层,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结果了。更多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基层“温水煮青蛙”。
此外,对于正式员工,新华社对于员工个人社交媒体的言论管理是比较严格的。员工不能随意发布出格言论是基本要求,毕竟你背后代表的是官媒,言行上都需要注意分寸。
笔试:
行测题、时政题,以及专业题。
专业题有消息改写、写采访提纲(乡村振兴)、写短评(如何看待大学围墙)、新闻评论(材料是“数字产业人”)、写新闻标题。
来源:青青校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