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大手牵小手”!武汉协和助力闽东医院“医”脉攀升,交出亮眼健康名片!

摘要:“肿瘤标志物从原来的390ng/ml降低到38.9ng/ml,这次治疗效果很好。”家住周宁县泗桥乡岭头村的肖老汉在宁德市闽东医院做完碘-131治疗,听到复查结果,松了一口气。

派出近百位专家亲临闽东医院

开展了近十期大型公益医疗活动

开展远程医疗会诊110余次

累计服务患者3400余人次

推动医院学科建设与多中心发展迅猛

……

这些成绩的背后

是武汉协和医院与闽东医院

十年帮扶铸就医疗攀升的佐证!

“肿瘤标志物从原来的390ng/ml降低到38.9ng/ml,这次治疗效果很好。”家住周宁县泗桥乡岭头村的肖老汉在宁德市闽东医院做完碘-131治疗,听到复查结果,松了一口气。

今年2月,年逾六旬的肖老汉在省级医院做完甲状腺癌手术,一直没能约上碘治疗,导致病灶转移,当得知闽东医院今年投用了核医学病房,赶紧前来治疗,复查结果让他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肖老汉能就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得益于武汉协和医院与闽东医院的对口帮扶合作。

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宁德市最大的市级公立医院之一,闽东医院肩负着为闽东、闽东北以及浙南地区约300万民众的就医重任。

回溯至2014年,针对当地面临医疗技术相对薄弱、高层次人才短缺等难题,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的亲自过问和时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的直接协调下,武汉协和医院精准施策,对口支援闽东医院。

▲2014年9月,武汉协和医院对口帮扶闽东医院授牌仪式现场

家下沉、进修培训、远程医疗……十年“大手牵小手”,武汉协和医院发挥其医疗“国家队”的优势,推动闽东医院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服务能力等多维度提升。而成长起来的闽东医院,通过与周边县医院成立医联体,补短板、强弱项,让当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医从“有”到“优”的跨越。

11月1日,闽东医院举办核医学诊疗应用学习班,国内核医学领域顶级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助力闽东医院核医学科诊疗水平提升。

“闽东医院核医学科成立十多年,但真正快速发展起来却还是这两年。”对此,核医学科副主任陈冉冉深有感触。

时针拨回2007年,闽东医院核医学科成立,缺人、缺设备让早期的科室发展举步维艰。陈冉冉回忆,当时外界对核医学了解不足,科室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随着医疗设备升级换代,PET-CT等高端设备成为不少大医院的“查癌神器”,而闽东医院仍在使用较为落后的SPECT/CT。2019年,闽东医院争取到省内最后一台PET-CT配置许可证名额,得以购置了新设备。

设备有了,却没有使用设备、诊断影像的人才。“设备再高级,不用起来,就是一堆废铁。”

陈冉冉清晰记得2023年3月7日这天,闽东医院院长林成寿亲自带队前往武汉协和医院寻求支持。“对方当场就对接资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武汉协和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影像诊断等方面手把手帮扶,让陈冉冉看到闽东医院核医学科发展的曙光。

▲张永学名医“师带徒”工作室专家团队莅院指导

陈冉冉介绍,闽东沿海甲状腺癌患者众多,常需远赴大城市接受手术,但术后的碘-131治疗,因核医学病房紧张而难以及时安排,影响疗效。核医学病房作为接受放射性治疗场所,需具备防辐射等功能,与普通病房差异大,建设颇具挑战性。

武汉协和医院在图纸设计、空间布局到竣工投用的全过程中,提供了全程帮扶,加速了闽东医院核医学病房的建设。陈冉冉说,目前省内拥有核素治疗病房的医院不多,很多患者一般要排队6个月以上才能得到治疗,闽东医院建成的多间核素治疗病房,让患者在闽东就能获得碘治疗。

从PET-CT的正常运行到核医学病房的落地,再到远程在线讨论提高诊疗水平,武汉协和医院的资源嫁接,让闽东医院核医学科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蝶变。“医疗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将持续在医疗技术、人才配套等方面给予帮扶,让闽东群众能就近享受到大城市的医疗服务。”武汉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张永学教授表示。

闽东所需、协和所能。武汉协和医院不仅聚焦闽东医院此前并无基础且又急需的学科建设,还不断注入资源推动闽东医院专科建设从“大而全”向“全而精”转变。

时任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第三任会长姚尚龙教授多次到闽东医院麻醉科,指导学科能力建设,并捐赠便携式B超、远程教学设备,推广舒适化医疗安全管理措施。

▲姚尚龙教授莅院开展讲座

在他的支持下,闽东医院麻醉科已加入武汉协和“麻醉专科联盟”,成为福建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放射影像科加入了武汉协和“放射影像专科联盟”,每周两次的远程影像阅片活动,提升了疑难病例和罕见病的诊断水平;同时,建立了廖玉华、张永学两个名医“师带徒”工作室,加快了心血管内科和核医学科“1+N”学科体系布局建设。

“输血”转“造血” 队伍不断壮大

8台复杂冠脉介入手术、2台射频消融手术……今年的闽东之行中,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二级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心衰中心联盟主席廖玉华及其专家团队成功为闽东当地疑难病患者实施了多台复杂手术,令全程跟班学习的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年轻医师们获益匪浅。

▲ 廖玉华名医“师带徒”工作室专家团队莅院开展疑难病例会诊

促进学科成长不能只靠帮扶,重点还是“传帮带”,培养优秀医疗人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杨文胜是廖玉华名医“师带徒”工作室培养出的年轻医生之一。

心血管内科门类多、综合性强,对于以规培生身份进入心血管内科的杨文胜而言,临床很多时候只知病因,对该采取哪些诊治技术感到困惑。

然而,在廖玉华名医“师带徒”工作室成立后,心血管内科逐步建成了“一个病区(含CCU),五个亚专科专业组”的格局,杨文胜也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即心血管急危重症专业组。通过与廖教授及其专家团队的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前沿学术交流,他的临床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已成长为一名主治医师。

同样受益于廖玉华团队帮扶的还有从重症医学科转到心血管内科的黄凤鸣。他在武汉协和医院进修学习7个月后,已能独立开展冠脉介入手术等技术。目前,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已壮大至20多人,并通过了国家级标准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宁德市首家获此认证的医疗机构。

每每说起廖玉华团队的贡献,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宁德市心血管内科医疗质控中心主任范金茂深表感激:“不仅是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建设、年轻医生培养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宁德市各基层医院在廖玉华教授帮扶下,已基本能够开展心梗溶栓治疗。”

范金茂介绍,廖玉华教授及其专家团队每年两次来闽东,每次8天,行程紧凑,但他们仍腾出时间到县医院、基层卫生院开展培训帮扶。几年间,走遍了闽东地区的所有县市医院。

“这些年,我发现宁德市各基层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一年比一年好,我希望把输入的医疗资源真正‘留在’闽东,让医学技术造福更多当地百姓。”廖玉华表示。

十年帮扶,187名管理骨干和医务人员到武汉协和医院进修学习,带回先进理念、技术,为本地医疗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武汉协和医院通过远程讲座、一线实训等形式,累计为闽东医院及周边县医院培训超3200人次

下沉服务 提升区域医疗能力

闽东医院作为宁德市医疗卫生系统的领头羊,在自身得益于武汉协和医院帮扶的同时,还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

日前,闽东医院与柘荣县医院正式签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闽东医院派遣人员全面参与柘荣县医院管理。早在2015年,柘荣县医院加入闽东医院医疗集团时,帮扶工作就已开启。

柘荣县是“中国长寿之乡”,人口老龄化程度高。2018年之前,柘荣县医院重症医学科尚为空白。

当年,闽东医院选派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火根赴柘荣县医院组建重症医学科,龚振斌、陆通安、万鑫等医生也相继前往帮扶。

“我们就是‘先遣队’,整个闽东医院重症医学科都是‘大后方’,帮扶使当地医护人员技能正在提升。”闽东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顾凌表示,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决定了重症医学科的抢救水平,基层医院医生基础知识薄弱、临床思维欠佳,闽东医院帮扶团队通过三级医师查房制、两周一次教学查房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临床思维。

目前,柘荣县重症医学科已有17名高、中、初级医护人员,其中医师5名、护士12名。

▲闽东医院领办柘荣县医院重症医学科

宁德市山区县较多,受经济发达地区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虹吸”效应影响,县级医院面临人才难吸引、难留住的问题,加上医疗环境与设施设备落后,群众就医意愿低。

“大病不出县”是国家医改战略目标,这需要提升县域医院服务能力。闽东医院院长林成寿介绍,闽东医院发挥区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成立医疗集团,利用自身经验安排骨干力量下沉到周宁、寿宁、柘荣等医院。

累计派出238人次的管理团队和医疗技术骨干到周宁县医院工作,开展226项新技术,促使急诊科(120)、骨科、ICU等学科从无到有;设立6个名医“师带徒”工作室,超声科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专科联盟单位,寿宁县医院可收治病种从3059种增至4177种,手术及操作种类从247种增至362种

闽东医院不仅完善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还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医疗集团,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市、县、乡分级诊疗体系,借助互联网远程平台实现远程会诊、转诊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寿宁县平溪镇卫生院内科医生陈闽建,对今年8月底的溶栓救治过程记忆犹新。

77岁的陈大爷复诊取药时突发状况,陈闽建怀疑其为急性心肌梗死,因参加过闽东医院胸痛中心联盟培训,他启动胸痛救治绿色通道,将心电图传至寿宁县医院胸痛中心远程会诊,确诊后在远程指导下溶栓,为患者转运至闽东医院手术争取了时间。这表明基层卫生院及时溶通血管,能为后续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2022年,闽东医院在福安市甘棠中心卫生院设立了首家一体化分级诊疗门诊

2022年,闽东医院在福安市甘棠中心卫生院设立了首家一体化分级诊疗门诊;2023年,在寿宁凤阳镇卫生院建立市县乡“一体化”医疗体系,通过共享设施、互认报告、专家指导和双向转诊等业务,让百姓既能“看上病”又能“看好病”。

2023年,闽东医院在寿宁凤阳镇卫生院建立市县乡“一体化”医疗体系

回顾武汉协和对口帮扶闽东医院的十年,成果丰硕。未来,闽东医院将深化和巩固成果,把帮扶合作项目打造成跨区域医疗协作的典范,为更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 张帅

通讯员: 陈雅芳 刘潇灵

来源:福建卫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