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兔狲:潮水盆地考察记

360影视 2025-02-03 23:09 2

摘要:沙漠迎来了黄昏,温度开始下降。冬季的沙漠即将迎来寒冷的夜晚,温度将降至零下二十度甚至更低——但此刻却非常温暖。经过一个白天的炙烤,沙漠的地表储存了不少热量,甚至连一些昆虫都尝试着出来活动。太阳那刺眼的光芒稍微柔和了一些,但依然明亮。高大的梭梭在地面留下浓重的阴

沙漠迎来了黄昏,温度开始下降。冬季的沙漠即将迎来寒冷的夜晚,温度将降至零下二十度甚至更低——但此刻却非常温暖。经过一个白天的炙烤,沙漠的地表储存了不少热量,甚至连一些昆虫都尝试着出来活动。太阳那刺眼的光芒稍微柔和了一些,但依然明亮。高大的梭梭在地面留下浓重的阴影,谁都看不清那阴影里有什么细节。

一只黄色的大沙鼠从洞里钻出来,这里的沙地上到处都是它打的洞。地下是它的世界,它非常善于在这松软的沙子里打洞,靠吃梭梭的根为生。此刻它打算出来透透气,每天这个时候它们都会出来,如同祭祀一般望着太阳,似乎在和温暖的白日告别。

沙鼠以梭梭的根为食,人类种植的梭梭也为它们提供了食物 ©大猫

它并没有注意到,梭梭的阴影里,有只兔狲正在悄悄靠近。

它身披厚厚的冬毛,毛色如同沙土一般呈灰黄色,躲在阴影里宛若一个静止的小沙堆。它身体放低,几乎紧贴着地面,你甚至看不到它的脚在哪里。在这种空旷的环境里,它善于利用各种阴影和低矮的植被来隐藏自己。一旦大沙鼠的目光转向其他方向,它便迅速地靠近几步,待大沙鼠的脑袋转回,它便立刻静止,再次化身为一个沙堆。

狲狲祟祟潜伏接近猎物的兔狲 ©大猫

在兔狲出击的瞬间,大沙鼠感受到了异样。它立刻转身试图逃回洞中。然而刚才对着太阳的祭祀让它过于投入,以致于忽略了潜伏的兔狲。兔狲的前爪紧紧攫住已经探入洞中的大沙鼠的身体,然后一口咬住,将其拖了出来。兔狲死死按住翻腾的大沙鼠,咬住它的脖子使其窒息——1分钟后大沙鼠停止了挣扎,它被杀死了。

兔狲叼起自己的战利品,警觉地四处张望了一下。这里有它的竞争者和天敌,它可不想像这只沙鼠一样由于过分专注而令自己身处险境。随后它一溜小跑,再次消失进梭梭的阴影里,在那里它将迅速吃完自己的晚餐,然后再去尝试寻找下一只沙鼠。

潮水盆地

猫盟的西北组在张掖北部的荒漠里已经工作了两年,目标是保护当地日益破碎且不被重视的荒漠栖息地里的猫科动物,开始时是兔狲,后来发现还有亚洲野猫与其作伴,2024年甚至发现猞猁也会偶尔出现在这片荒漠里。

经过大量的野外探寻,我们逐步将关注的范围集中在一个地理区域:潮水盆地

潮水盆地大致是由甘肃的龙首山-合黎山与内蒙古的北大山夹击而成的一个凹陷盆地,形成于侏罗纪——那个恐龙横行的岁月。

猫盟西北办公室里饭桌前挂了一幅立体的中国地图,我吃饭的时候就不断盯着看。潮水盆地看上去位置非常奇妙:它正好是巴丹吉林沙漠和祁连山当中的一个荒漠走廊带,往南翻过龙首山与合黎山便是富饶的河西走廊,往北越过北山则是禁区一般的巴丹吉林沙漠

沙漠不适合大多数野生动物的迁移扩散,南部的河西走廊早已被人类占领,祁连山则不适合亚洲野猫、鹅喉羚等荒漠物种。因此潮水盆地就成为荒漠动物从新疆、甘肃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宁夏、内蒙古扩散交流的南部廊道(北方可以从巴丹吉林沙漠北部的蒙古境内交流扩散,但可能只是一部分物种)。

过去我们常用“西北荒漠”来代指我们工作的区域。但其实西北荒漠是个相当大的概念,往西直到新疆都可囊括进来。我们关注的主要还是河西走廊以北这个区域的荒漠生态,特别是兔狲指名亚种(Otocolobus manul manul)和亚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ornata)的生存状况。因此,现在我们可以把西北荒漠保护的工作区域主要定义在潮水盆地,它的面积大约有13000平方公里

龙首山下高低起伏的荒漠丘陵,布满天然洞穴,这种环境就是荒漠兔狲的最爱 ©大猫

寻找潮水盆地的兔狲

2024年12月底,我们花了5天的时间,在潮水盆地的东侧去寻找潜在的优质兔狲栖息地。这次考察的前提是因为在张掖北部的工作区域近2年来经历了较大的变动。位于张掖市平山湖乡的一块优质兔狲栖息地受到灭鼠、新能源开发等多种人为因素影响,兔狲种群规模在2023年开始锐减,到2024年几乎很难拍到兔狲。

但与此同时,与兔狲同域分布的赤狐、鹅喉羚却并未体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我们的数据积累尚无法解释导致兔狲减少的真正原因,只能做出一些假设。但无论如何,兔狲种群的变化显示其较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

要实施有效的保护行动,就必须对生存于荒漠的兔狲更加了解。因此我们尝试去寻找尚未受到类似影响的兔狲种群或栖息地,以便与平山湖乡的兔狲栖息地做对比,找到导致兔狲种群减少的真正原因,看看我们究竟能做哪些对保护它们有用的事情。

我们尚不知道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兔狲的减少,但与风机的建设可能存在联系

2024年的最后一周,我和心悦踏上寻找潮水盆地的新兔狲栖息地之旅。我们计划先从张掖往东,在阿拉善右旗南部寻找与平山湖类似的环境,看看在那边没有新能源建设的区域有没有未知的兔狲高密度种群;然后再往东一直到达甘肃武威的民勤县,然后从北部折返经过阿拉善右旗回到张掖。

在平山湖兔狲种群崩溃之前,2022年5-12月在20平方公里内个体识别出18只兔狲个体,其密度达到18只/100平方千米,远高于4-8只/100平方千米的兔狲全球平均密度。关于中国荒漠兔狲的现状,你还可以阅读这篇文章《全球一半以上的野生兔狲,生活在中国!》。这篇文章不仅介绍了我们目前对兔狲的了解,你还可以在它的文末“阅读原文”里,下载到猫盟与合作方联合发布的《河西走廊(张掖北部)荒漠风电区域兔狲种群调查与保护报告》。

我一度认为在中国西北应该有不少类似的兔狲栖息地和种群,因为这种环境看起来平平无奇:龙首山北坡的山前丘陵带既不是保护区也不属于任何保护地类型,这种环境从地图上看至少从龙首山到合黎山绵延了100多公里,而在其他地方还有更多类似的地形地貌。

考察路上的景观 ©心悦

然而第一站就让我们略感失望。

当我们来到阿拉善右旗的那仁布拉格嘎查,并按计划进入地图上看起来很合适的地形时,很快就在路边看到了鼠疫防控的牌子。与之对应的是空荡荡的荒滩,鼠洞的数量非常少,我们也找不到多少食肉动物的粪便。

灭过鼠的区域仅能看到陈旧的鼠洞 ©大猫

虽然这里没有任何新能源开发,但野生动物的痕迹非常,甚至不如已经不复当年的平山湖栖息地。除了三只秃鹫,我们几乎没看到任何野生动物,连鹅喉羚也没有看到一只,这不禁让人感到奇怪,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依次前往金昌市的古生物化石场(这里真的有恐龙化石)、民勤县昌宁镇的青梭公益项目地、阿拉善右旗的额日布盖大峡谷和桃花拉山,寻找适宜的栖息地,并随机对遇到的牧民开展访谈,询问野生动物的情况。

一圈考察下来的情况总体是令人不安的。几乎所有的牧民都认为现在没什么野生动物。他们认为多种原因导致野生动物变少了,主要包括干旱(已经持续十余年)、撒鼠药。只有一户住在额日布盖苏木的名叫郝斯特的牧民非常确定兔狲的存在,并且他在没有任何诱导性提问的前提下向我们描述了“野猫”的样子:跟他家的小猫差不多大、灰色的、脑袋圆圆的、尾巴很粗。2024年他看到了两次,并且告诉我们在他家牧场的某处还有6只黄羊(鹅喉羚)。“太旱了,草太少,黄羊就离开了。十多年前黄羊很多。”他说。

鹅喉羚的适应能力很强,但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影响仍然会超出它们的极限 ©大猫

我们在他家附近找到了一块与2021年时的平山湖栖息地如出一辙的地方,而且这里更加人烟稀少,远离道路,没有任何基建开发的痕迹,满地都是鼠洞。心悦说这才是她心目中荒漠该有的样子。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里依然没怎么看到兔狲存在的痕迹。我们爬上一座座低矮的山丘,按照一般的经验,在这些山丘顶部我们会看到兔狲留下的粪便,它们就喜欢这么做。但我们仅在一处有几块大岩石的山顶看到了成堆的粪便,很可能是兔狲留下的,但也不排除是狐狸。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的痕迹,我们甚至没有看到鹅喉羚的粪便与蹄印。

这里没有现代化的开发,无论是干旱还是灭鼠,某种我们未知的原因让这里的生物量大大减少了。

只有在青梭公益的梭梭林里我们找到了久违的感觉。

民勤县青梭公益项目地,位于沙漠边缘的半沙漠环境,白刺固定住沙子形成一个个土丘,远处则是人工种植的梭梭,很多动物喜欢这种环境 ©大猫

在青梭公益负责人老马(马俊河)的带领下,我们在他的治沙梭梭林里寻找动物的痕迹。这里的梭梭树龄从1、2年到8年不等,还有一些早先政府主导种植的梭梭已经有15-20年的树龄。

青梭公益秉承了非常环保的种植原则,他们完全使用稻草来制作固沙的草方格,然后在里面种植梭梭。6-8年的梭梭看上去已经较为高大,在里面我们找到了不少食肉动物的粪便,看上去其中有些属于兔狲。老马说这里的鹅喉羚最早只有5只,现在已经有15只了。我们确实能看到不少鹅喉羚的足迹和粪便,但是却没有看到在张掖临泽县的沙漠梭梭林里常会见到的洞穴。

人工梭梭林为兔狲等荒漠动物提供了避难所

“这里见过狗獾么?”我问老马。

“好像没见过。”他说。

没有洞穴,这对兔狲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我们不禁对今天所看到的那些粪便究竟属于兔狲还是狐狸产生了一丝怀疑。

我们在不同树龄的梭梭林里都安装了红外相机,期待它们会告诉我们真实的答案。

在从阿拉善右旗经桃花拉山返回张掖的过程也乏善可陈。我们原本期待在这座孤立的山里能找到一些惊喜,毕竟这里距离雅布赖山不算远,没准还有未知的盘羊藏在这里呢?然而沿途随处可见的鼠疫防控标牌最终让我们失去了兴趣。在高强度的灭鼠下,我们无论是在戈壁滩上还是在丘陵地带都没有发现足够多的鼠洞。缺乏老鼠,就失去了让兔狲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

最终我们只在山里找到了一些岩羊和一对游隼。住在山里的牧民告诉我们,这里没什么动物,他连狐狸都没见过。的确,在这里最多的动物就是他家的羊。

桃花拉山虽然非常贫瘠,几乎看不到草,却有岩羊生活在上面 ©大猫

2024年的最后一天,在晚霞的陪伴下,我们下到一处壮美的丹霞山谷里,在有一些陈旧粪便的地方安装了两台红外相机。即便没有兔狲或是数量稀少,我们也需要证实这一点。随后我们伴着星光返回了张掖。

兔狲的适宜栖息地长啥样?

人们想象中的荒漠非常简单:植被稀少、满眼荒芜。但其实从植被和地形的差异来看,荒漠有很复杂的构成类型,就像我们在说森林的时候其实也知道森林也分很多种类型。而不同类型的荒漠栖息地,里面的动植物组成也有差别。有时候距离不远的两块区域,地图上几乎看不出区别,但可能里面的动植物差异就很大。

举例来说,在张掖的平山湖栖息地,就可以分成矮丘陵和平滩,其中兔狲更偏爱布满珍珠(一种猪毛菜)的矮丘陵,而亚洲野猫和波斑鸨只出现在平坦的沙-土质荒滩上。

张掖的亚洲野猫

大体上,根据植被种类、地形和土壤基质,我们大致可以把潮水盆地的栖息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 地形略崎岖的矮丘陵,地表以灰棕荒漠土为主,优势植物是珍珠猪毛菜;

B. 地形平坦的滩地,地表以灰棕荒漠土为主,优势植物是珍珠猪毛菜;

C. 地形略崎岖的矮丘陵,地表荒漠土夹杂大量砾石,优势植物是白刺;

D. 地形平坦的滩地,地表的荒漠土夹杂大量砾石,优势植物是白刺;

E. 地形平坦的沙漠,地表为沙子或沙土,优势植物是梭梭(人工形成,低洼处偶有胡杨或柽柳林);

F. 地形平坦的沙漠,地表为沙子或沙土,优势植物是白刺(天然群落);

A(上)和E(下)型栖息地,A型是荒漠兔狲生存适宜度最高的 ©心悦

此外盆地边缘还有地形崎岖的山地,如龙首山、合黎山、北大山和桃花拉山等。这些山地虽然也有兔狲分布,但大致可以判断密度较低,并不在我们主要的关注范围内。

结合之前两年的工作经验,我大致可以把兔狲对这些栖息地的喜好程度分类打分(满分5分):

A应该是在潮水盆地兔狲适宜度最高的栖息地类型,栖息地适宜度打5分;

E虽然是人工形成的栖息地,但却因大量种植梭梭而营造了大沙鼠繁衍的适宜空间,沙鼠多了于是兔狲便可以多起来,可以打4分;

B是面积占比较大的一种类型。这种栖息地能够提供足够的老鼠(如果不灭鼠),但过于平坦,缺乏让兔狲躲避的地形,既不利于其捕猎也不利于逃生,因此兔狲的密度低于A和E,但高于其他三种类型,适宜度可打3分;

F往往是沙漠的边缘地带,植被稀疏,人工种梭梭往往选择这样的地带。这种地方可能有一些动物,兔狲也会有,但因为生产力较为低下,因此可能并不多,打2分;

C和D是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栖息地类型。由于地面石头太多,因此植物很少,而且也不利于老鼠打洞。这样的地方动物痕迹非常稀少,可能要走几公里才会看到一处粪便。我们不能说这地方没有兔狲,但即便有,它的密度应该也是非常非常低的。栖息地适宜度打1分。

阿拉善右旗这片地方是典型的A型栖息地,我们在坡顶的岩石边发现了粪堆,并装了红外相机 ©大猫

然而这一次调查,我们发现A类型栖息地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不是没这种环境,而是这种环境里,并没有那么多兔狲。

或者说,过去有过,但现在没那么多了。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灭鼠干旱(气候和工农业用水等多重因素)可能也是一部分原因。

这里不免要对灭鼠多说几句。

过去我认为国内的灭鼠可能都差不多,无论是高原上灭鼠兔还是在荒漠和草原灭黄鼠沙鼠等鼠类,可能都是运动式的、阶段性的、区域性的。通常我们会认为灭鼠并不会导致鼠类(鼠兔)消失,反而在灭鼠后它们会加速增长。

在很多A型栖息地里,我们都看到了“控制鼠害”的牌子 ©大猫

然而在潮水盆地我意识到一个严峻的事实:为了防控鼠疫而灭鼠,可比高原上为了保护草场(?)而灭鼠(兔)彻底得多。

毕竟鼠疫是一号病,位列传染病之首,患者几无生还机会,且传染性极强。

从内蒙古到甘肃北部,为了防控鼠疫而开展的灭鼠运动是非常认真且实干的。具体的细节以后再细说,它导致了一个重要的结果,或许大家已经猜到了。

在荒漠里,老鼠多的地方就可能养活更多兔狲,而老鼠多的地方灭鼠强度也大。我们发现了好些鼠疫防控的牌子,恰巧就立在我们认为非常适合兔狲的A型栖息地里。

这里的沙鼠已经被灭得几乎没有种群恢复的能力了。

E类型(人工梭梭林)现在成为我们已知兔狲密度最高的栖息地类型了。

临泽县的人工梭梭林,人们用纱网做成固沙的格子,并种植梭梭,这种人工林也成了兔狲的家园

这个结论有点让人尴尬。一方面人类摧毁了最好的兔狲栖息地,另一方面,无与伦比的治沙工作又为兔狲(还有别的动物)提供了一种新的生存可能。

人工梭梭林里的兔狲

不过我们毕竟还没有把潮水盆地跑完,或许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A型栖息地,那里有很多兔狲正在抓沙鼠吃。而在潮水盆地之外,可能情况也并非如此。

我们能为兔狲做什么?

回来后我们开了个会,讨论能做点什么。

之前我们把新能源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列为西北荒漠地带兔狲面临的最主要威胁。现在看来,它依然是一个现实的主要威胁,但它可能不是导致兔狲种群彻底崩溃的那个。而且并非所有的A型栖息地都建了新能源,实际上这种栖息地并不是最理想的建新能源的地形。

风电可能并不是压倒兔狲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猫

回到张掖平山湖项目地,风电建成运营后(且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灭鼠)的2024年,我们始终保持对这一区域的监测,当时有两个假设:1,兔狲种群锐减后开始缓慢恢复;2,兔狲种群锐减后一蹶不振乃至种群消亡。

现实情况大概可总结为:兔狲逐年减少,2023年5-12月只剩下6只(2022年同期为18只),到了2024年,全年只能拍到2只可被识别的个体,但并没完全消失。与此同时,赤狐、鹅喉羚、蒙古兔、大耳猬等却并没有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甚至赤狐和蒙古兔的拍摄率还略有上升。但狗獾的拍摄率也有下降。沙鼠拍摄率明显下降,但并未完全消失。其他的物种如石貂、沙狐、狼等,原本就是偶尔出现,不予统计。

兔狲似乎对某些变化很敏感

赤狐的情况一度让我很疑惑,如果灭鼠的影响很大,那么为什么只有兔狲消失了,而赤狐却似乎没受什么影响呢?

年底,几份2024年搜集于平山湖项目地的粪便的食性分析出来了。根据DNA进行检测,幸存的兔狲的食物包括穗䳭、普通雨燕、蒙古兔、长耳跳鼠;而在临泽梭梭林里的兔狲则几乎全部为大沙鼠,少量子午沙鼠。与之对应的,平山湖项目地的赤狐吃得相当杂:麻雀、绵羊、西伯利亚麝鼩、山羊、密点麻蜥、小嘴乌鸦、鹅喉羚、小家鼠、子午沙鼠。

赤狐食物的多样性让其面对环境改变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大猫

在平山湖项目地的兔狲种群巅峰期的时候,那时候粪便随地可见,当时检测出来的兔狲食物也是以沙鼠为主。

虽然粪便的检测成功率不高,但有限的检测结果似乎也为我们揭晓了答案:荒漠地带的兔狲对沙鼠的依赖度非常高,在理想情况下,它们的食物几乎全都是沙鼠。而经历了大规模灭鼠后,残存的兔狲竟然尝试吃穗䳭这样的小鸟,而那个雨燕显然是捡的尸体。大多数兔狲无法适应这种剧变,因此它们消失了。

叼着猎物的兔狲

而赤狐显现出强大的适应力:它们可以吃家畜的尸体(或捕食幼崽),从老鼠到爬行动物到鸟类,它们抓到什么吃什么,这种机会主义的捕猎策略使得赤狐成了栖息地变化的赢家。

然而大量红外相机的记录也显示出,除了食物减少,兔狲对于风电的反应也是直接的。随着风电的建设,拍摄到兔狲的点位转移到了未开发区域,显然兔狲在回避这些人类活动和基础设施。

2022年(上)和2023年(下)的兔狲拍摄状况比较,图上黑色风车型标记是风机,黄色的爪印代表拍到兔狲的位置,可见兔狲的拍摄位置向没有风机的区域移动 ©子驭

而其他动物并无如此明显的转变。

这不仅让人感慨:兔狲真是个敏感且脆弱的小动物啊……

兔狲的生存有几个必要条件:1.足够的猎物,比如大沙鼠、子午沙鼠;2.充足的洞穴以供躲避和繁殖;3.适合捕猎的地形和植被。

兔狲繁殖需要非常隐蔽的洞穴

兔狲需要各种洞穴以便提供临时或固定的藏身之处

基于之前两年和张掖市林草部门、风电公司、当地社区构建起的合作关系,西北组打算在赛车场继续做一些保护的事儿。而与此同时,我们计划在人工梭梭林开辟荒漠兔狲保护的第二战场。这种人工形成的栖息地,或许能够给荒漠动物的保护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平山湖项目地属于还有恢复希望的A型栖息地,西北组把它叫做兔狲老家,它现在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老鼠,且风电的长期影响尚未可知。

临泽县梭梭林属于目前已知不错的E型栖息地,西北组把它叫做兔狲新村,它现在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天然洞穴,兔狲无法得到足够的保护。

这两个地方也都面临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缺水,这影响着荒漠里所有的物种。

西北组的保护计划大致如下:

在兔狲老家尝试推动停止灭鼠或改变灭鼠规模,并增加补水点

在兔狲新村尝试营建人工巢穴,增加兔狲的生存概率,控制当地的流浪狗、并增加补水点;

在潮水盆地继续探寻潜在的兔狲种群,并根据考察的情况画出重要的兔狲栖息地,从政策上呼吁兔狲的整体保护。

在沙漠栖息地里安装动物补水水槽 ©心悦

就在我打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猫盟的工作人员心悦、姗姗、言熙、李琦和志愿者青峰正在张掖的荒漠里当着泥瓦匠、五金安装师傅,他们将尝试各种可能的方式,力求为兔狲们提供一个更加理想的家园,就住在临泽当地的刘叔(他帮寒旱所刘继亮老师在当地开展科研工作已经20多年)帮了很多忙,买木材、做螺栓、找工人,有了他的助力活儿干得很快。

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寒旱所刘继亮老师团队以及张掖市林草局下辖动管局工作人员的协助,和平山湖风电场工作人员(包括广州发展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工、李总、张总,宁夏电建的赵总等)的支持。在多方协作下,无论是补水点还是人工巢穴的后期持续维护都将成为可能。

为荒漠动物建立人工巢穴 ©心悦

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还是等在那边的同事们来讲吧。

他们的尝试有些或许会有用,有些可能最后只是徒劳。但毕竟赛车场项目地还有那么几只兔狲,因此西北组并不打算放弃它们。只要它们还在,我们就有继续去尝试的理由

-End-

成为猫盟月捐人,共守中国荒野

.........关于兔狲保护,你还可以读.........

知道兔狲还活着,志愿者激动得泪流满面……

赛车场的兔狲已经走了,我们的保护却才刚刚开始

云猫 | 云豹 | 老虎 | 华南虎 | 华北豹 | 豹猫 | 宠物豹猫 | 荒漠猫 | 猞猁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四川金钱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黄鼠狼| 野猪 | 豹吃牛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 猫盟周边

来源:猫盟CFC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