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为什么会致死?支原体肺炎是什么?

360影视 2025-02-04 11:43 2

摘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导致,其中甲型流感因其传染性强、易变,尤为引人关注。

转自:上观新闻

流感为什么会致死?

据央广网此前报道,即使确诊了流感,部分患者仍然可能因为治疗不及时或抵抗力差,继发细菌性肺炎。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导致,其中甲型流感因其传染性强、易变,尤为引人关注。

医师闫崴指出,流感不等同于普通感冒。流感起病通常较急,患者常出现迅速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常伴有咳嗽、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这些症状往往比普通感冒严重得多。此外,由于流感患者因免疫力下降和气道黏膜受损,易合并细菌感染,从而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若出现流感症状,如果是轻症,建议居家观察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同时可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如玛巴洛沙韦、奥司他韦等,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流感虽然有一定自限性,但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包括肺炎、心肌炎等。若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咳嗽加剧、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有继发细菌感染的风险,细菌种类以革兰染色阳性球菌为主,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细菌时往往病情重,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所以应及时就医,或采用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甚至更高级的具有抗阳性球菌活性的静脉注射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其在肺部组织浓度更高,能高效消灭致病菌,帮助患者较快缓解症状。

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以免加重病情或传播病毒。对于易感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提前接种流感疫苗,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支原体肺炎到底是怎么回事?

医院是如何对

引起感染的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的?

又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Q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是一种无细胞壁型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是其中一种,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就叫支原体肺炎。

Q

支原体感染有什么临床表现?

5岁及以上儿童容易感染,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轻症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重症可导致肺炎、肺实变、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等。

Q

实验室如何检测?

医院对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种:

培养法

诊断感染的“金标准”,并且能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分型及药敏实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缺点是需要特殊条件且支原体生长缓慢,敏感性低于60%,难以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血清抗体检测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体内会特异性产生IgM、IgG、IgA类抗体。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4~5天产生,是感染早期诊断指标。抗体检测方法包括免疫胶体金法、颗粒凝集(PA)法、化学发光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等。由于早期感染抗体未产生或滴度很低,容易造成假阴性结果,阴性结果不排除感染,需结合其他临床检查、病史及其他检测方法。

核酸检测

包括DNA和RNA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不受抗菌药物应用影响,检测窗口期短,适用于早期诊断。

DNA检测方法主要是实时荧光PCR法,根据P1蛋白、16S rRNA等基因设计扩增引物探针。该方法灵敏度高,结果稳定,但由于不能区分“活菌”和“死菌”,容易带来过度诊疗。

RNA检测方法是核酸恒温扩增和实时荧光检测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核酸检测方法,有效区分“活菌”和“死菌”,能够实时反映机体内支原体感染状态。缺点是RNA容易降解,标本采集后若未及时进行前处理,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Q

怎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测过程中,涉及定性及定量检测实验,有多种因素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试剂及仪器质量、人员操作等。为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实验室应对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在检测过程中应开展室内质控,使用标准物质或质控品作为伴随样品同步检测;试剂批次更换时应进行比对以评估批次间差异;使用经计量校准、能够提供可溯源结果的检测仪器;同步参加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等。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