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深陷 “幻觉” 争议,或对中文互联网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

360影视 2025-02-04 11:56 2

摘要: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大语言模型已成为科技领域的焦点。其中,DeepSeek 凭借其出色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推演能力,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吸引了大量用户。然而,近日 DeepSeek 却陷入了一场严重的 “幻觉” 争议,被指在回答用户问题时虚构内容、混淆概念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大语言模型已成为科技领域的焦点。其中,DeepSeek 凭借其出色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推演能力,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吸引了大量用户。然而,近日 DeepSeek 却陷入了一场严重的 “幻觉” 争议,被指在回答用户问题时虚构内容、混淆概念,其潜在危害被认为比 ChatGPT 更为严重,甚至可能对中文互联网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

DeepSeek 自推出以来,以其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和广泛的知识覆盖,在大语言模型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许多用户最初被其流畅的语言生成和看似专业的回答所吸引,无论是日常问题咨询,还是专业领域的探讨,DeepSeek 都能给出条理清晰的回应。但随着用户使用的深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DeepSeek 在某些情况下会给出与事实严重不符的答案,而且这些错误答案往往被包装得极为专业,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西安城墙 - 安定门的通行路线问题,成为了 DeepSeek “幻觉” 问题的典型案例。一位用户在群里讨论城市规划时,对从 A 点到 B 点需绕行安定门的奇怪路线提出疑问。正常情况下,几十米的距离却需绕行一公里以上,且路口车流量大,通行效率极低。带着这个疑惑,用户向 DeepSeek 寻求答案。

DeepSeek 给出的解释乍一听十分合理:为保护文物,需控制车速,强制绕行可完美控制车流速度梯度。还提及《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 - 2035)》中的 “静默区” 概念,甚至列出精确数据,如距离增加、振动传递深度变化等。从表面看,这是一个基于专业知识和严谨逻辑的回答,让不少人信以为真。

但用户秉持着求真的态度,花费 3 元购买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 - 2035)》文件,结果发现文件中根本没有所谓的 “静默区” 说法,关于安定门也只是简单提及。当用户质问 DeepSeek 时,它虽承认错误,却又开始编造新的解释,如混淆专业术语概念、搞错文件章节名等,还给出一些并不存在的文件和标准。

进一步查证发现,DeepSeek 开头提到的用于佐证的文物,如 “隋唐皇城西南角遗址(夯土台基)” 和 “唐末五代里坊排水系统”,实际分别位于洛阳和成都,与西安毫无关系。这一系列的错误和编造,让用户对 DeepSeek 的信任瞬间崩塌。

不同于早期 AI 模型简单的常识性错误,DeepSeek 的 “幻觉” 具有鲜明的 “高阶” 特征:

学术化包装:伪造专业文件编号,如 “市规〔2020〕12 号”;虚构技术标准,像 “GB/T 5845 - 2019《古城交通振动控制规范》”,使错误内容披上专业的外衣。逻辑闭环设计:通过构建 “文物保护优先 - 振动控制需求 - 交通组织优化” 的三段论伪因果链,让错误答案在逻辑上看似合理,形成一个闭环,增加了用户识别错误的难度。跨学科缝合:将土木工程的振动理论、城市规划的流量模型、文物保护的技术规范等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拼凑,以看似专业的知识组合来支撑其错误观点。各方反应与担忧

这一事件引发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技术专家们指出,DeepSeek 的 “幻觉” 问题不仅暴露了其技术缺陷,更反映出当前大语言模型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隐患。AI 模型的训练数据和算法优化仍存在诸多挑战,如何确保模型输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内容创作者和自媒体行业也对此表示担忧。如果用户将 DeepSeek 生成的虚构内容整理成文章发布到自媒体平台,这些错误信息可能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误导更多人。而普通用户往往缺乏验证信息真实性的能力和精力,这将导致错误知识在中文互联网上扩散。

互联网平台和搜索引擎也面临新的挑战。当 AI 生成的 “伪知识” 通过搜索引擎优化占据搜索前列,真实信息却被淹没时,用户获取准确知识的难度将大大增加。这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可能破坏整个互联网的信息生态平衡。

传统的知识传播链条,从专业论文到科普文章,再到网络内容,有着严谨的层级和验证机制。但如今,AI 生成的 “伪知识” 绕过了专业验证环节,通过 SEO 优化直接出现在搜索结果的前列。以西安规划局的真实文件和 DeepSeek 虚构的 “市规〔2020〕12 号文” 为例,真实文件在搜索引擎中难寻踪迹,而虚构文件却衍生出众多相关网页,导致用户在获取信息时极易被误导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验证机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然而,如今验证 AI 答案的成本过高。用户为了验证 DeepSeek 关于西安安定门问题的回答,花费 3 元购买正规文件,这看似不多的费用,却成为了许多人验证信息的阻碍。当专业文档需要付费获取,而 AI 幻觉可以免费传播时,真相的传播成本远远高于谎言,这使得错误信息更容易在网络上蔓延。

中文互联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认知免疫危机。传统谣言往往存在明显的逻辑断点,容易被识破。但 AI 生成的 “高阶幻觉” 却建立了完整的抗辩体系,当用户指出错误时,系统可以迅速给出看似合理的解释,如将隋唐皇城遗址在洛阳的错误归因为 “不同历史时期的都城建制差异”。这种自我强化的网络效应使得错误信息不断循环传播,进一步污染 AI 的训练数据,导致新一代模型可能产生更 “可信” 的幻觉。

DeepSeek 的 “幻觉” 争议给整个 AI 行业敲响了警钟。一方面,AI 研发团队需要加强技术研发,优化训练数据和算法,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源头上减少 “幻觉” 的产生。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和搜索引擎应加强内容审核和排名算法的优化,避免 “伪知识” 占据搜索优势。同时,用户也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辨别能力,不盲目相信 AI 生成的内容,遇到疑问及时查证。

此外,建立健全 AI 内容的监管机制也迫在眉睫。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 AI 内容的生成和传播,对于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 AI “幻觉” 带来的挑战,维护中文互联网的健康生态。

DeepSeek 的 “幻觉” 争议不仅是该模型自身的问题,更是整个中文互联网生态面临的一次严峻考验。如何在享受 AI 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避免被其误导,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这场争议也为 AI 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促使各方共同探索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