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总有一些身影,以知识为犁,深耕乡土,用科技的力量播撒希望的种子,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鲍锐,就是这样一位奔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杰出代表。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总有一些身影,以知识为犁,深耕乡土,用科技的力量播撒希望的种子,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鲍锐,就是这样一位奔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杰出代表。
“有事找书记”,群众心中的“自家人”......一路走来,鲍锐用实际行动,推动方山县积翠镇胡堡村的快速发展,荣获2023年“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称号。
初心如磐,扎根乡土,开启帮扶新篇章多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始终将科技帮扶视作重中之重,持续发力、深耕不辍。“我将凭借自身擅长的专业知识,结合学校的优势资源,实实在在地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作为帮扶的一线工作人员,鲍锐带着这份初心,在借助数字化赋能,降低乡村治理难度、提升治理成效方面持续奋斗着。
2021年至2023年期间,鲍锐担任山西省方山县积翠镇胡堡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和方山县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人才工作站负责人。这份重任,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心系乡村、勇于担当精神的肯定。
初到胡堡村,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复杂的村情,鲍锐没有退缩。为了解各家各户的详细情况,他走家串户,逐个调研,与村民同吃同劳动。最终,他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村情民意,为后续的帮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鲍锐开展入户走访工作
数字赋能,科技助农,幸福之花遍地开“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作为北京理工大学的科技工作者,鲍锐深知数字化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怎样能更好地以数字化赋能新农村、用科技助力农业发展、让数字化项目融入老百姓的新生活,成为鲍锐常常思考的事情。
于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村民信息数字化”方案。为了保证人人有档案,胡堡村6.86平方公里的村域面积,鲍锐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收集完村民信息后,他又积极去政府、企业筹款,最终成功将数字技术引入胡堡村,打造出 “‘数字胡堡村’智能实时互联平台”。
“胡堡村数字村”智能实时互联平台
这个平台不仅能看到胡堡村整体的村容村貌,还清晰地标记了土地信息、房屋信息等,随手点开一户村民的链接,就能看到这户村民的相关信息。通过平台,鲍锐和驻村工作队能够及时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为精准帮扶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实时互联平台,鲍锐还从北理工信息与电子学院引入了高科技产品——太阳能集热板,有效解决了村里供电供暖的难题;从学校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引入“杀手锏”——小型气象监测站,为农作物的生长保驾护航;给村里75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智能手环,帮助老人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预防潜在的健康风险……漫步在胡堡村的大街小巷,处处都能瞧见鲍锐带来的数字化科技项目的落地成果。
鲍锐进行村民生活问题调研
甜糯玉米是胡堡村的特色产业,为了达成农业增效、产业兴旺的目标,鲍锐把数字化贯穿到甜糯玉米生产与销售的全流程,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北理工的科技资源,为胡堡村甜糯玉米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他带领村里采用 “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 + 企业” 的创新运营模式,全力打造甜糯玉米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数字管理基地,保障了村集体每年固定15万元的额外收益,创造了1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乡镇、村庄发展甜玉米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惠及2000余户村民,成功构建起一条全新的农业产业数字生产链。在鲍锐的不懈努力下,胡堡村累计引入投资1500万元,他的智慧与奉献,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此外,鲍锐还牵头实施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工程项目、自来水管改造工程以及村内小巷道路硬化改造等。这些项目如同疏通了村庄内部的“毛细血管”一般,让道路更加通畅,供水更加稳定,村居环境愈发整洁,全方位改善了胡堡村的人居生活环境。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于“微幸福”里谋“大幸福”,鲍锐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
鲍锐与村民们一起过小年
校企合作,教育帮扶,点亮希望之光在担任方山县积翠镇胡堡村第一书记期间,鲍锐还兼任方山县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人才工作站的负责人。如何让北理工智慧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成为他持续思索的问题。为此,他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北京理工大学与方山县企业的深度合作,胡堡村以北的山西庞泉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合作者。
面对产品不符合市场要求的情况,山西庞泉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吕连全向前来公司走访调研的鲍锐反映了这一难题。鲍锐在对学校相关专业领域调研后,迅速为企业对接了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的科技帮扶团队。在北理工团队的帮助下,该公司迎来了技术升级潮,“大型油缸专业用数控车床”的质量有效提升,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相关成果成功申报4项专利,一举实现了方山县科技领域专利的零突破,公司顺利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鲍锐也因此荣获“吕梁市乡村振兴十佳科技工作者”称号。
鲍锐在科技人才工作站为北京理工大学师生做产品讲解
既“扶智”又“扶志”,是鲍锐工作的目标。在教育帮扶方面,鲍锐协调资金3万余元,为考入大学的本村学生发放奖学金;为全村158名孩子购置了书包、笔等学习用具,并配备50台计算机、4台打印机等多媒体设备。此外,在与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鲍锐在胡堡村建起了“北理智慧乡村教室”“徐特立图书室”“北理工智慧乡村教室”等多个特色实践品牌,并设立了“北京理工大学奖学金”。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村里的教育条件,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2023年6月,鲍锐担任方山县积翠镇胡堡村驻村第一书记的任期已满,同年8月底,他正式回归北京理工大学任教。离别之际,他心中满是眷恋与不舍。两年的驻村岁月,让他与胡堡村的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亲切地唤他“自家孩子”,这份信任与依赖,成为了他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鲍锐获“胡堡村终生荣誉村民”证书
鲍锐的故事,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他以数字为翼,以科技为笔,在胡堡村这片热土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的事迹,也将激励着更多的北京理工大学学子,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贡献出更多青年智慧和力量!
部分素材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官网、官微等
来源:阿从看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