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言丨“无人”如何更“有为”

360影视 2025-02-04 15:16 2

摘要:蛇年春晚上,穿着花棉袄、转着花手绢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看呆了观众。虽然去掉了皮肤,但是这场“赛博秧歌”中,那柔美的舞蹈和转手绢的娴熟,让观众惊叹不已,与以往印象中的机器人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蛇年春晚上,穿着花棉袄、转着花手绢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看呆了观众。虽然去掉了皮肤,但是这场“赛博秧歌”中,那柔美的舞蹈和转手绢的娴熟,让观众惊叹不已,与以往印象中的机器人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年初二,泰山景区首次试运营“登山助力机器人”,该外骨骼机器人可帮助游客攀登,并适用于登山、健身等多个领域,登泰山也变得“科技感满满”。

去年,泰山的“智能挑夫”同样很“吸睛”。这个“智能挑夫”是一只机器狗(四足机器人),从测试结果初步判断,这款机器狗可以完全适应泰山景区80%以上的路况,足以胜任“挑山工”的重任,赢得了国内外网友的点赞,甚至得到了外交部的官方推介。

生产车间里,机器人的工作有条不紊;出国旅游,一部快译机就可以解决找翻译的难题;网购平台上,虚拟主播可以24小时无间断服务消费者;医疗领域,AI辅助阅片诊断正在逐步推广;在一些城市的公路上,无人驾驶公交车接送乘客安全有序……

如今,AI主持人、AI面试官、AI伴侣、无人驾驶出租车等“无人”的力量,正在真实可感地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场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一种新质生产力,在对其培育壮大方面,山东做出了积极尝试,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目前,山东已有人工智能骨干企业近1000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近两年人工智能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一些领军企业的典型成果十分亮眼。比如,浪潮云洲“知业大模型”获评2024年度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工业智能创新应用典型产品”;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自主研发的工业大模型COSMO-GPT,成功入选工信部“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

同时,在智慧家居、生产制造、医疗等领域已有20多个大模型处于开发应用阶段。比如,济南正持续深入开展“AI泉城”赋能行动,打造数字先锋城市;青岛在智能家电、智能制造、智能硬件等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山东从供需两端发力,对产业进行智能化升级。从供给侧,山东深入实施模型产业“双百工程”培育行动。以培育“100+”特色大模型企业,打造“100+”优秀行业模型/场景模型为目标,推动建立大模型产业人才基地和产业集群。从需求侧,山东举办全国首场“生成式人工智能+制造”供需对接活动(化工专场),推动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的山东,正在让“无人”更好地为人服务。

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因其在科学领域的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双重认可,不仅彰显了AI在科学研究中的潜力,也预示着它在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AI能够模拟甚至超越人类的智力劳动时,人类的工作又会呈现出怎样的新面貌?我们每个人又该如何面对这场智力劳动的工业革命?

比如社会安全方面,前段时间,AI技术因冒牌“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不当言论,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AI安全性及伦理性的讨论。再如就业问题,像机器狗代替人力担任泰山挑山工,也让公众对传统行业和从业者表示担忧。

人工智能是时代发展、人类进步的产物,其带来的挑战不可避免,但是也应该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说到底,人工智能是个工具,只不过相较于传统工具更“聪明”一些,如果担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停止开发应用,未免有因噎废食之嫌。

像泰山挑山工这样的传统劳动行业,虽然代表了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本质上还是说明,落后生产力局限了文旅发展。从长期来看,以“机器换人”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科技造福人类的一个表现。

尽管人工智能在更多行业“大展身手”,但是,类似“神化AI”或者“AI威胁”的论调还是言过其实。毕竟,人工智能的创造权、使用权还是掌握在人的手里。历史与实践也反复证明,技术的进步会让一些工作岗位被替代,但必然催生新的就业机会。

比如,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农业、公安、测绘、交通等多个领域,无人机操控员变得十分抢手,据测算,目前我国无人机操控员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像这样巨大的人才需求,无疑很好地回答了“机器换人,人该往哪里去”的问题。其实,机器人和人类在工作中各有优势。机器人适合执行重复性、高精度和高风险的任务,而人类则更擅长处理复杂多变、需要创造力、情感沟通的工作。“机器换人”后,让人类能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更擅长的领域,意味着将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因此,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好准备,拥抱变革,开拓就业创业新空间。比如,劳动者应主动学习更多新技能、新知识;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主动规划,提高人岗适配度;政府也要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为新兴行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我们也应“善假于物”,既要让人力跟上科技的进步,更要让科技始终为人所用。

文/李振华

来源:理响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