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导游还原的时间线显示,1月29日大S抵日时已出现咳嗽、哮喘症状,随后病情持续恶化,最终在2月2日晨间因甲型流感并发多器官衰竭离世。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流感的深度关注:为何看似普通的流感会如此凶险?
2025年2月3日,中国台湾知名艺人徐熙媛(大S)在日本箱根温泉旅行期间因流感引发重症肺炎去世,年仅48岁。
据导游还原的时间线显示,1月29日大S抵日时已出现咳嗽、哮喘症状,随后病情持续恶化,最终在2月2日晨间因甲型流感并发多器官衰竭离世。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流感的深度关注:为何看似普通的流感会如此凶险?
从发热到致命:流感并发症的致命机制
流感病毒本身并非致死主因,其致命性体现在并发症的突发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曾经对媒体介绍:“流感病毒能引发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多系统损害,部分病例甚至在48小时内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病毒性肺炎是流感最凶险的并发症。病毒通过破坏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肺泡上皮广泛损伤。研究显示,流感住院患者中72.3%合并肺炎,其中原发性病毒性肺炎可在3-5天内引发严重缺氧。
特定人群的免疫脆弱性显著增加风险:
老年群体:65岁以上人群流感相关死亡率是其他年龄段的7倍基础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使死亡率提升3-5倍免疫功能低下者:器官移植、肿瘤化疗患者并发肺炎风险达健康人群的12倍流感季中的高危警报:这些症状必须警惕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数据显示,本次流感季日本已累计952.3万例感染,高峰时期每周就医人数达258万。当出现以下危险信号时需立即就医:
高热持续>72小时呼吸频率>24次/分(静息状态)血氧饱和度意识模糊或抽搐医学专家也强调:“病程超过3天仍持续高热,或退热后再次发热,需高度警惕细菌性肺炎等继发感染。”
高危人群防护指南:三层防御体系
第一道防线:疫苗防护
老年人:选择抗原含量4倍的高剂量疫苗(保护率提升24.2%)
慢性病患者: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联合接种,住院风险降低11%
孕妇:孕中期接种可使胎儿抗体保护持续至出生后6个月
第二道防线:暴露前预防
社交距离:流感季避免前往密闭空间,必需出行时佩戴N95口罩环境消毒: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点每日酒精擦拭增强免疫:每日补充维生素D 2000IU,锌元素15mg。第三道防线:暴露后处置
黄金48小时:高危人群确诊流感后应立即使用奥司他韦(发病48小时内用药可降低死亡率63%)重症预警:出现呼吸困难、持续胸痛、尿量减少需即刻住院日常防护的九个关键细节
洗手方法:采用七步洗手法,持续40-60秒,重点清洁指甲缝居室通风:每日开窗3次,每次30分钟,形成空气对流湿度控制:维持室内湿度50-60%,抑制病毒气溶胶传播体温监测:老年人建议使用额温枪,避免口腔测量引发误吸营养支持:每日摄入蛋白质1.2g/kg,优先选择鱼类、豆制品睡眠管理:保证7小时深度睡眠,深度睡眠阶段免疫细胞活性最强运动处方: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太极拳、快走)药物警戒:避免擅自使用阿司匹林,可能诱发雷氏综合征心理调适:慢性压力会使CD4+T细胞减少30%,建议每日冥想15分钟“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从来不是猫。”WH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65万人死于流感相关并发症。对于高危人群而言,流感的凶险程度不亚于某些恶性肿瘤。
当前正值北半球流感高峰季(12月-次年3月),建议所有6月龄以上人群接种疫苗,特别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等群体更需建立多重防护。当出现疑似症状时,牢记“早诊断、早用药”原则,把握黄金救治窗口。
写在最后
生命无小事,对流感的敬畏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守护。
来源:健康之路P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