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夺命!从大 S 离世到全球千万人丧生,它远比你想的恐怖

360影视 2025-02-04 16:52 2

摘要:2月3日刚起床,就被一则日本网友的爆料惊掉了下巴 —— 大 S 在日本旅游时,因为流感去世了!这消息乍一听,谁能信啊?台湾明星、48 岁、和外国人结婚,这线索一摆出来,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指向大 S。可这事儿太突然了,粉丝和媒体都懵圈了,疯狂向大 S 的亲友小 S

2月3日刚起床,就被一则日本网友的爆料惊掉了下巴 —— 大 S 在日本旅游时,因为流感去世了!这消息乍一听,谁能信啊?台湾明星、48 岁、和外国人结婚,这线索一摆出来,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指向大 S。可这事儿太突然了,粉丝和媒体都懵圈了,疯狂向大 S 的亲友小 S、陈建州等人求证,结果一个回应都没有,这可把大家的好奇心和担忧都勾到了顶点。

没想到,3 号上午,台媒就证实了这个噩耗:大 S 春节在日本旅游期间,感染流感并发肺炎,不幸病逝,年仅 48 岁。这消息一出来,瞬间在网上炸开了锅。流感、病逝,这些词搁普通人身上都够让人揪心的,更何况是一位明星呢?这事儿也让我不禁想起 2018 年初那篇爆火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者详细记录了岳父从感冒到进 ICU,再到抢救无效离世的全过程,当时看了真的让人心里沉甸甸的。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觉得,流感嘛,不就是普通感冒,能有多严重?那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流感的 “前世今生”,看看它到底有多可怕。

咱们最早能追溯到的流感记录,得回到公元前 1600 年的商朝。那时候甲骨文中记载的 “疾年”“大疫”,很可能就是流感类传染病爆发了,不过可惜,没有详细的症状描述,就像一个神秘的影子,只留下模糊的痕迹。

到了春秋时期,《左传》里记载鲁国 “大疫”,患者 “寒热咳喘”,这症状就和流感有点像了。你看,历史上齐国、鲁国的地盘,就是现在的山东,所以山东又被叫做齐鲁大地,没想到这小小的流感,还和历史文化有这么点渊源呢。

但人类文明里最早有文字记录的流感,还得是公元前 412 年的古希腊。“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记录了一种怪病,患者突然高烧,肌肉酸痛得像被人狠狠揍了一顿,全身疼痛难忍,咳嗽起来感觉肺都要咳出来了,就好像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死死掐住喉咙,喘不过气。这种在当时看来十分古怪的流行病,就被公认为是人类对流感的最早文字记载,仿佛是流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第一个清晰脚印。

到了中世纪的欧洲,流感开始大规模肆虐,那时候的人们把没来由发热的流感叫做 “魔鬼热”。为啥叫这么个恐怖的名字呢?因为在中世纪,魔鬼就是个万能的背锅侠,但凡遇到解释不了的事儿,人们就习惯性地甩锅给魔鬼、女巫或者发怒的上帝,就像现在有些人出了问题就怪运气不好一样,反正总得找个 “替罪羊”。

1340 年,意大利文献记载,某小镇一群人突然 “发烧抽搐,咳出黑血”,神父连夜赶来驱魔,结果自己也被感染倒下了。当时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这是病毒在作祟,看着患者高烧打摆子、咳血、浑身疼得死去活来,症状实在太吓人,就觉得不是 “魔鬼的侵扰”,就是 “神的惩罚”。于是,“魔鬼的热病”(意大利语:Influenza di Diavolo)这个名字就诞生了,后来 Influenza 就成了流感的词源,不得不说,这名字的背后,满是当时人们的恐惧和无奈。

中世纪欧洲医生记录的 “魔鬼热” 症状,简直恐怖到让人毛骨悚然。患者高烧烧得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还声称 “看见地狱之门打开”;咳嗽咳得肺都快出来了,痰里还带着血丝,其实这就是病毒在疯狂攻击呼吸道;肌肉酸痛、全身剧痛,感觉整个人像被大铁锤反复砸过一样,只能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而且这流感通过呼吸道传播,那时候又没有口罩,基本上一家感染,整个村子都得遭殃,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倒下,一片跟着倒下。神父和医生面对这种情况,也给不出合理的解释,只能一边跑一边喊这是 “魔鬼的诅咒”,真可谓是 “病急乱投医,越投越着急”。

其实对比现代流感,症状基本是一致的,可中世纪没有退烧药,医疗条件极差,所以死亡率高得离谱,简直就是人间炼狱。那时候的人们也不是坐以待毙,他们也在想办法治疗,可那些方法,现在看来真的是又好笑又无奈。

医生们崇尚放血疗法,不管得什么病,动不动就拿刀割血管,还美其名曰 “放掉坏血” 就能驱魔。结果呢,本来就身体虚弱的患者,因为失血过多,直接被 “治” 死了,这不是治病,简直就是 “要命”。老百姓们则用草药烧来熏屋子,烧迷迭香、鼠尾草,说是能净化空气。可流感患者呼吸道本来就脆弱,这一熏,直接被呛得喘不上气,这不是雪上加霜嘛。还有些神父更 “离谱”,搞圣物崇拜,让信徒把患者抬到教堂,贴着圣徒骨头、喝 “圣水”,本想着能治病,结果把教堂变成了病毒的 “狂欢派对”,病毒在人群中疯狂传播。信徒们恐惧到了极点,甚至开始鞭打自己,觉得流感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当街抽鞭子向上帝赎罪,真的是迷信又可怜。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死亡率蹭蹭往上涨,20%、30% 都算少的,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魔鬼热” 加上黑死病,给中世纪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教会趁机兜售 “赎罪券”,说什么 “买券保平安”,这不是妥妥的智商税吗?就像现在有些骗子打着各种旗号骗钱一样。还有谣言说犹太人在井里投毒传播 “魔鬼热”,结果引发了多起屠杀事件,无辜的犹太人成了替罪羊,这真的是人类历史上黑暗又荒唐的一页。不过,威尼斯人倒是发现了 “躲家里能保命”,后来还发展成了 “40 天隔离制”,也算是早期隔离的雏形,也算是黑暗中的一丝曙光吧。

后世医学分析推测,当时的 “魔鬼热” 应该就是甲型流感,也可能包含 H1N1 等亚型。流感在中世纪能这么 “横行霸道”,和当时欧洲那 “得天独厚” 的卫生条件脱不了干系。中世纪欧洲人普遍营养不良,卫生状况糟糕透顶,再加上流感叠加肺炎、败血症,简直就是开启了地狱模式,人们在病毒面前毫无还手之力。那时候,一旦得了 “魔鬼热”,就相当于半只脚踏进了棺材,只能靠祈祷和放血这种不靠谱的方法续命,真的是太悲惨了。

1918 年爆发的 “西班牙大流感”,绝对是流感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流感的 “觉醒年代”,它让全世界都见识到了流感的恐怖破坏力,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场流感最初爆发于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军营,结果这帮美国大兵要坐船去欧洲打一战,就顺道把病毒当成 “土特产” 带到了欧洲。当时一战参战各国都搞新闻管制,负面信息一律不报,就怕影响军队士气,结果病毒在欧洲疯狂传播,西班牙也没能幸免,连国王都中招了。西班牙作为中立国,老老实实报道了疫情,这下可好,全世界都以为病毒来自西班牙,直接给它冠名 “西班牙大流感”(Spanish Flu)。这西班牙可太冤了,就好比你好心请人来家里开派对,结果把你家搞得乱七八糟,最后所有人都觉得是你的错,你还得收拾烂摊子,真的是有苦说不出。

病毒可不管你是不是冤枉,它潜伏在一战各国伤员和轮换士兵身上,从欧洲一路扩散到大洋洲、亚洲、南美洲,就像一个无形的侵略者,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在我国,当时重庆是重病区,据说 “半个重庆都病倒了”,这场景想想都让人害怕。这场流感的平均致死率约为 2%-10%,而现代流感致死率 “只有” 0.1%,这差距简直太大了,就像蚂蚁和大象的对比。

当时的状况惨烈到超乎想象,数据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全球约 5 亿人感染,要知道当时全世界总人口才 18 亿,相当于每 3.6 个人里就有 1 个人中招,这感染范围太广了,感觉整个世界都被病毒笼罩。保守估计至少有 2500 万人死亡,相当于每天死 4 万人,这死亡速度,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倒在病毒的 “枪口” 下。最新研究讨论死亡人数可能高达 5000 万 - 1 亿之间,也许是当时疫情太严重,根本统计不过来,这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悲伤。

西班牙大流感在两年时间里相继爆发三波,而且一波比一波强,就像游戏里的大 boss,越来越难对付。但奇怪的是,三波之后它又神秘消失了,医学家和科学家到现在都没弄清楚它为啥突然收手,这就像一个未解之谜,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

第一波到 1918 年春,致死率≈0.5%,这时候它还伪装成普通流感,悄悄潜伏在人群中,就像一个隐藏的杀手,让人放松警惕。第二波到 1918 年秋,致死率飙升到 5%-10%,患者 48 小时内脸发紫窒息而死,据说恐怖程度达到了 “黑死病级”。这速度快得让人害怕,早上还只是咳嗽,下午就高烧不退,晚上脸就发紫缺氧了,第二天可能全村人就得去参加葬礼,真的是生命如此脆弱,在病毒面前不堪一击。第三波到 1919 年春,致死率≈3%,这一波就像个补刀高手,专门收拾那些身体虚弱的人。

而且这波流感还有个特别反常的地方,专挑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下手,尤其是 20 - 40 岁之间的青壮年死亡率最高。这是因为免疫系统越强,越容易引发 “细胞因子风暴”,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的免疫系统杀红了眼,开始攻击自己的身体,这就好比自己人打自己人,太让人无奈了。

当时各国的数据都惨不忍睹。1918 年的美国费城,15 - 34 岁的流感死亡率是普通流感的 20 倍,这差距就像天壤之别;美国军营里,士兵流感死亡率比战场还高 4 倍,看来有时候病毒比子弹还致命;印度孟买的青壮年死亡率高达 10.3%,但老人仅 0.9%,这病毒简直就是反向 “尊老爱幼”,太奇怪了;就连南非矿工营地,单日死亡率达 2%,也就是 100 人下矿,当天就有 2 人死亡,这死亡率高得吓人。再看看现在全球性的季节性流感,致死率不过是 0.03% - 0.1%,西班牙大流感的致死率是现代流感的 20 - 100 倍,简直就是 “流感界的核弹”,杀伤力巨大。

这场流感不仅仅是一场疫情,它还在无形中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德国因为流感加上战败,皇帝直接退位,魏玛共和国上线,这也为二战埋下了隐患,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印度死亡人数逾 1700 万,英国在那里的殖民统治加速崩盘;澳洲直接封国,把船拦在海上进行强制隔离,堪称现代防疫的鼻祖;受流感影响,惊慌失措的南非矿工逃亡引发了大暴乱;巴西总统候选人 Rodrigues Alves 当选后还没就职就死于流感,这真的是太戏剧性了。就连美国这个始作俑者,也是工厂停工、交通中断,芝加哥法院因为法官全病倒都暂停审判了,整个社会都陷入了混乱。

还有很多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也被这场流感无情地带走。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席勒,1918 年和怀孕的妻子双双死于流感,年仅 28 岁,他的艺术才华还没来得及完全绽放,就被病魔夺走了生命;美国报业大亨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之子,1918 年因流感去世,家族报纸还隐瞒其死因,称是 “肺炎”;希腊王后索菲亚,1919 年死于西班牙流感,直接导致希腊王室动荡;德国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斯・韦伯,1920 年因流感并发症去世,死前他还在撰写《经济与社会》,真的是太可惜了。

为啥西班牙大流感造成的伤亡这么惨重呢?这得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两大 “绝命 Buff”。一战时期,密集的军营、战壕就像病毒的 “培养皿”,士兵们近距离接触,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士兵们只能裹着毯子咳血冲锋,真的是太惨了。而且这次流感最大的 “BUG” 就是免疫系统叛变,青壮年免疫系统杀红了眼,肺部被自己人 “灌” 成了 “水塘”。再加上当时医学不给力,医生以为流感是细菌,疯狂开阿司匹林,结果导致患者内出血。那时候既没有呼吸机,也没有抗生素,重症患者只能靠肉身硬扛,在病毒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

除此以外,从政府到民间,还有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 “骚操作”。美国旧金山强制全民戴口罩,结果市民为了方便抽烟,把口罩剪了个洞,这操作真的是让人无语,防疫的初衷完全被抛到了脑后;没有抗生素治并发症,没有呼吸机,医生只能开威士忌当安慰剂,这不是自欺欺人嘛;为了抗击流感,欧洲人吃大蒜,印度人喝牛尿,美国人往脖子上挂樟脑丸,这些方法真的是既奇葩又没什么效果,就像病急乱投医,什么方法都想试试。

人类和流感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歇,流感主要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三兄弟,这三兄弟性格各异,对人类的影响也大不相同。

1933 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逊・史密斯、克里斯托弗・安德鲁斯拿雪貂做实验,把患者鼻涕涂在雪貂鼻子上,结果雪貂就开始打喷嚏发烧,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后来发现这病毒不仅能感染人,还能感染猪、鸟等各种动物,简直就是个 “病毒大盗”,到处传播疾病,于是就给它取名 “甲型流感”。

甲型流感的影响力那可是灭霸级别的,它打个响指,全球都得抖三抖。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就是 H1N1,那威力我们前面已经见识过了。之后每过十几二十年,它就会来这么一次,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1957 年亚洲流感(H2N2)爆发,全球死了 100 万 - 200 万,这场灾难催生了现代流感监测体系,也算是在惨痛的代价中,人类开始觉醒,学会了提前预防;1968 年香港流感(H3N2)爆发,死亡 100 万,这也倒逼疫苗生产技术升级,人类在和病毒的斗争中,不断进步;2009 年墨西哥猪流感(H1N1)爆发,全球死了 15 万 - 57 万,死亡率 0.02%。甲型流感就像一个变脸大师,每年都会换马甲,疫苗永远都追不上它变异的速度,真的是让人防不胜防。

1940 年,美国科学家托马斯・弗朗西斯从患者喉咙里捞出病毒,发现它只传人不传动物,就像一个只在人类世界捣乱的小混混,于是取名 “乙型流感”。后来,乙型流感又分为两个派系:维多利亚(V 系)和山形(Y 系),这两个派系就像两个帮派,互相争抢地盘。

乙型流感充其量就是个 “地头蛇”,专门欺负小孩,症状比甲型轻一些,但也能引发肺炎,让家长们操碎了心。每约 25% 的流感病例都是乙型流感,死亡率约 0.001%,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每次它一来,家长们就如临大敌。1980 年代 Yamagata 系流感横扫亚洲,导致学校停课是常有的事,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乙型流感擅长本土作战,而且只在人类身上混,它虽然不变异,但却很持久,就像一个甩不掉的小麻烦。

1947 年,美国科学家在儿童身上发现了一种弱鸡流感病毒,症状就像普通感冒,流鼻涕、低烧,3 天就能自愈,医院都懒得收它,简直就是流感界的 “小透明”,于是取名 “丙型流感”。后来发现它人畜共患,不仅人能传播,猪狗也能传,但战斗力渣渣,就像一个没什么本事的小喽啰。

丙型流感的感染人数全球都没人统计,因为它太 “佛系” 了,死亡率接近 0%,一般症状就是流鼻涕加低烧,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就像一阵微风,轻轻吹过,不留痕迹。它就这么佛系地生存着,爱意随风至,风止意难平,在流感界默默存在,却不怎么引人注意。

大家也看出来了,最恐怖的就是甲型流感,真的是 “社会我毒哥,人狠话不多”。甲型流感病毒残片至今还被封存在实验室的冰箱里,就像一个被封印的恶魔,虽然暂时被控制住了,但依然让人害怕。

人类和流感对抗了上千年,这一路走来,真的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在 1918 年之前,人类对抗流感的手段可谓是相当原始和无奈。就拿中世纪的欧洲来说,医生们迷信放血疗法,仿佛那锋利的手术刀一划,就能把病毒像坏血一样统统放掉。不管患者得了啥病,上来就割血管,全然不顾这可能会让虚弱的病人雪上加霜。这就好比你家房子着火了,你不去灭火,反而把支撑房子的柱子给拆了,结果只能是房子塌得更快。

而全球通用的草药熏蒸法,像烧艾草、大蒜等各种草药,本意是想用草药的气味来驱散病毒,净化空气。可对于呼吸道脆弱的流感患者来说,这浓烈的气味简直就是灾难,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让病情加重,就像在伤口上撒盐一样。清朝的时候,面对流感,北京城门口挂起 “避疫牌”,富人纷纷躲到乡下别墅,试图将病毒拒之门外。但这种隔离躺平的方式,在病毒的肆虐下,效果也十分有限。最终,1918 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给了人类狠狠一击,全球几千万人因此丧生,这也让人类深刻认识到,必须寻找更有效的对抗方法。

1918 年,美国旧金山强制市民佩戴纱布材质的口罩,这是人类在对抗流感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可谁能想到,市民们为了抽烟方便,竟然把口罩剪了个洞,这操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好好的防疫措施,就因为这点小嗜好被破坏了,病毒也因此有了可乘之机,防疫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不过,从 1933 年到 1947 年,科学家们分别分离出了甲乙丙型流感,这就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曙光。尤其是 1940 年发现乙型流感病毒后,疫苗研发被提上了日程。但当时的口罩过滤效率仅 30% ,和现代 N95 口罩 95% 的过滤效率相比,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就像小舢板和巨轮的区别,防护能力实在有限。

1957 年,针对 H2N2 的第一代流感疫苗终于投产,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人类仿佛看到了战胜流感的希望。但用鸡蛋培养病毒的生产速度实在太慢了,就像蜗牛爬行一样,根本满足不了全球对抗流感的需求。

1966 年,美国批准了金刚烷胺,这是第一代抗流感药,可它对甲型流感的有效率仅 50%,就像一个不太靠谱的士兵,只能发挥一半的战斗力。1976 年,美国猪流感疫苗还翻了车,4000 万人接种后,有 500 人患上了格林巴利综合征,这是一种免疫副作用,给疫苗的推广蒙上了一层阴影。而 1957 年亚洲流感时,疫苗覆盖率不足 10%,全球仍有 100 万 - 200 万人因流感死亡,人类在对抗流感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1980 年,奥司他韦(达菲)的前身开始研发,虽然直到 2001 年才上市,但它能降低重症风险 50%,就像给流感患者吃了一颗 “定心丸”。《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里也提到过这款药,它在降低流感重症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7 年,香港禽流感 H5N1 爆发,全球因此启动了流感监测网络,WHO 每月都会更新毒株信息,这就像是给人类安装了一双 “千里眼”,能时刻关注病毒的动态。2003 年,快速抗原检测技术普及,确诊时间从 3 天缩短至 15 分钟,大大提高了流感的诊断效率,就像给医生配备了一把 “快速钥匙”,能迅速打开诊断病情的大门。2000 年,流感疫苗有效率提升至 60% - 70%,但全球接种率仍不足 20%,这说明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疫苗的重要性,就像在危险面前,很多人选择了忽视。

2013 年,四价疫苗上市,它能预防 4 种毒株,覆盖率超 40% 的国家,死亡率下降了 50%,这就像是给人类的防御工事又加固了一层。2023 年,mRNA 疫苗(新冠同款)进入流感试验,有望实现 1 年量产,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给人类对抗流感带来了新的希望。

2018 年,巴洛沙韦(Xofluza)上市,1 片药就能在 24 小时内阻断病毒复制,重症风险降低 86%,简直就是流感的 “克星”。除了疫苗和药物,ECMO(人工肺)的普及也大大提高了重症流感患者的生存率,从 10% 提升至 50% ,但开机费一天就要 6 万,这高昂的费用让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就像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全球流感死亡率也由 1918 年的 5% - 10% 降至 2023 年的 0.1%,这是人类在对抗流感过程中取得的巨大胜利。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未来的挑战依然严峻。病毒变异速度太快了,甲型流感每年变异率 1% - 2%,远超疫苗研发速度,就像一个永远追不上的 “短跑冠军”。非洲流感疫苗覆盖率仅 3%,这种 “养蛊” 模式,随时可能爆出新的变异株。气候变暖让候鸟迁徙路线混乱,病毒跨物种传播风险加剧。反疫苗运动也让群体免疫更难实现,比如美国某州小学接种率跌破 30%,这无疑是在给病毒创造机会。人类对抗流感,虽然从 “跳大神” 升级到了 “高科技”,但病毒永远快半拍,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面对流感,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做呢?先记住一个口诀:疫苗年年打,口罩随身挂,高烧别硬扛,赶紧找达菲!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顺口溜,而是我们应对流感的 “法宝”。

我们不要盲目恐慌,虽然流感病死率仅 0.1%,但每年全球仍有 29 - 65 万人因此丧生,很多人就是因为轻敌才丢了性命。千万不要没事就硬扛,尤其是青壮年,死于流感的主因往往是 “免疫风暴”,自己的免疫系统杀自己,越是年轻越要警惕高烧和胸闷。就像我有个朋友,一开始觉得自己身体好,感冒了也不当回事,结果高烧不退,最后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在医院住了好久才康复。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流感,不要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流感季节来临,全家老小的应对方式各有不同。

小孩(5 岁以下,免疫系统脆弱):衣服要穿幼儿园里穿脱方便的开衫,出汗了立刻换,因为病毒就喜欢找受凉的娃,这就像小偷专挑没锁门的房子下手。饮食上,每天 1 个鸡蛋 + 200ml 牛奶,补充蛋白质增强免疫力,少吃糖,因为糖分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就像给免疫细胞戴上了 “枷锁”。住的地方,玩具每周用酒精湿巾擦 1 次,因为流感病毒在塑料上能存活 48 小时,简直就是个 “顽强的小恶魔”。出行方面,流感季少去室内游乐场,那里密闭空间病毒浓度高 10 倍,就像一个 “病毒集中营”。要是出现高热 39℃ + 呼吸急促,得立即送医,因为儿童急性喉炎可能 48 小时致命,真的是一刻都不能耽误。根据 CDC 数据,5 岁以下儿童流感住院率是青壮年的 2 - 5 倍,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格外小心。年轻人(18 - 40 岁):上班族最好在办公室备件薄羽绒,因为温差大容易中招,就像天气像个 “变脸大师”,说变就变。饮食上,补充维生素 D,可以每天晒太阳 15 分钟或者吃鱼肝油,缺 D 人群感染风险高 40%,维生素 D 就像是我们身体的 “小卫士”。住合租房的,每周用 84 消毒液拖地,按照 1:100 的比例,门把手每天都要擦,因为这些地方都是病毒容易藏身的 “角落”。出行坐地铁公交,要是觉得 N95 憋得慌,戴外科口罩也行,普通口罩也能降低 60% 风险,有总比没有强。要是肌肉酸痛 + 3 天不退烧,就得立即吃奥司他韦,在黄金 48 小时内用药,重症率能降 50%,可别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2019 年,巴西 22 岁演员硬扛流感 3 天死亡,尸检发现双肺全白,这就是血的教训啊。老人(60 岁以上):衣服要戴围巾护住大椎穴,中医认为此处受凉易感风寒,大椎穴就像是我们身体的 “风口”。饮食上,每天吃 1 瓣生蒜,大蒜素能抑制病毒,但有胃病的患者要慎用,可别病没治好,又添新病。住的地方,卫生间要换防滑垫,老人流感发烧头晕容易摔跤,髋骨折死亡率超 20%,这一摔可能就是大麻烦。出行的话,晨练改到上午 10 点后,避免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就像给呼吸道穿上了 “防护服”。每年 9 - 10 月要打四价疫苗,能降低住院风险 60%,要是出现意识模糊,得立即送医。老人占流感死亡人数的 80%,但中国老人疫苗接种率不足 5%,这真的是太让人担忧了,子女们一定要多关心老人的健康。把病毒挡在门外

流感季来了,千万别怕麻烦,毕竟我们都经历过口罩期的实战。回家先喷手消,用 70% 酒精,外套挂阳台通风 1 小时,因为病毒在织物上能存活 8 - 12 小时,就像一个 “赖着不走的客人”。家里有患者的,要主动分餐,患者用单独碗筷,56℃热水煮 15 分钟就能灭活病毒,这比洗碗机靠谱多了,就像给病毒来了个 “高温洗礼”。还要注意空气净化,开窗通风每天 3 次,每次 30 分钟,能降低病毒浓度 90%,雾霾天就用 HEPA 滤网净化器,给家里的空气来个 “大扫除”。很多家庭流感交叉感染,就是因为共用毛巾、共用餐具,这些小细节一定要注意。

要是不小心感染了流感,也别慌,按照这四步来止损。首先,确诊要快,高烧第一天就做鼻咽拭子抗原检测,准确率 70%,比血常规更快锁定病毒,就像给病毒来了个 “精准定位”。其次,隔离要狠,单间隔离 + 独立卫浴,要是做不到,就让患者戴口罩睡觉,家人戴 N95 送饭,接触时间要小于 5 分钟,把病毒 “困” 在一个小空间里。然后,用药要准,在黄金 48 小时内吃奥司他韦,75mg / 次,每日 2 次,退烧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不伤胃,就像给身体找到了合适的 “解药”。最后,要注意送医信号,出现呼吸困难(

还要提醒大家,有些作死的行为可千万不能做。比如同时吃三种退烧药,这可是肝损伤警告;喝白酒 “杀病毒”,酒精只会削弱免疫力,就像给病毒 “开门”;康复第二天就去锻炼,小心心肌炎找上门;发烧后蒸桑拿 “发汗”,可能会引发心衰;凭经验吃抗生素,不但对病毒无效,还容易培养超级细菌,这些行为就像在健康的道路上给自己挖坑,千万要避免。

对付流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健康习惯。巴菲特说过:“习惯是如此之轻,以至于无法察觉。又是如此之重,以至于无法挣脱。” 流感和人类的战争,本质上是一场基因的军备竞赛,是一场比谁更快的生存游戏。我们就像在和病毒玩打地鼠游戏,冒头一锤子按下去,但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洞会出现在哪里。流感虽不是绝症,但专治各种不服,它也从来不是 “小透明”,它曾改写历史进程,让帝王将相和贩夫走卒都平等地面对死亡。所以,在病毒面前,我们可不能傲慢,傲慢比病毒更致命。与其盲目看热闹,不如去了解流感到底是什么,该怎么预防,这才是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也许 2025 年开年这件事就是想告诉大家:人生除了生死,无大事。如果觉得读完这篇文章还有用,那就赶紧转给你关心的人吧,让大家一起科学抗流,守护健康。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