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年中,科学界传来一个重磅消息,即我国复旦大学、西安交大、中国医学科学院等26家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人群泛基因组参考图谱,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主刊上,也是我国学者领导的人群基因组研究首次发表在《自然》主刊上。
基因武器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产品,但有资料显示,美国可能确实在研制基因武器,而且还希望研制出针对性的基因武器。
而且,在这件事情上最为可怕的一点是我们可能真的给美国的基因武器送了“人头”,真的是这样吗?
· 中国人群专属的泛基因参考图谱发布
2023年年中,科学界传来一个重磅消息,即我国复旦大学、西安交大、中国医学科学院等26家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人群泛基因组参考图谱,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主刊上,也是我国学者领导的人群基因组研究首次发表在《自然》主刊上。
什么是泛基因组参考图谱?就是一个能够充分反映种群基因组结构变异多样性的导航图,构建中国人群泛基因组参考图谱最实用的目的之一就是进行遗传学、医学研究,进行临床疾病检测,或是应用于精准医学领域。
该项研究新鉴定了东亚人特有的百万计的点突或小变异和3.4万个结构变异,并发现了中国人基因组核心序列,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碱基对新序列可能与中国人群特有的生物学功能或者表型特征有关系。
这项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遗传变异,并认为是这些遗传变异导致亚洲人群更容易感染某些疾病,或者在疾病的外在表现上有特殊性。比如,该研究发现了2个中国人群特有的大规模结构性变异,可能与中国人的贫血症相关。
此外,这项研究还可以通过找到遗传基因,用于高遗传率疾病的精准防治,比如精神分裂、孤独症等都是高遗传性疾病,但目前的传统方法难以发现这些疾病的遗传基因,通过中国人群泛基因组参考图谱,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
科学界对于这项研究的评价非常高,称这让中国改变了过去不得不依赖欧洲白人参考基因组的情况,让中国人可以摆脱东亚特有罕见变异检出精度难以提升的困境,能够让基因科学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命健康。
但这一消息发布后,普通人民群众顿时产生了与学界完全不同的想法。由于这一研究成果是在2023年发布的,人们还对新冠病毒、德克里克堡生物实验室记忆犹新,不少人直接就想到一个严重的问题:美国正千方百计地将中国人的基因搞到手,试图研究针对性的基因武器,现在中国科学家直接把相关成果发到《自然》上,这真的不是在给美国“送人头”吗?
· 美国正在研究针对中国人的基因武器?
2023年上半年,俄罗斯国家杜马曾发布一份调查报告,该份报告声称美国正在位于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内开发一种通用的基因工程生物武器。这件事情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初期就被曝光,因为“事发突然”,美国在乌克兰的多家生物实验室匆忙撤退,没来得把全部机密文件带走,就落到了俄罗斯的手里。
随后,俄罗斯还把相关文件直接发在了互联网上,此举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也证明了美国确实在研究基因工程生物武器。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在全球有336个生物实验室,而且在越是靠近“敌对国家”的地方,美国的生物实验室就越多,这些生物实验室里大多储存着危险的病原体,随时可能对实验室所在地造成威胁。
比如,媒体就曾报道,驻韩美军就曾在韩国进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的试验,恰好,韩国离中国、俄罗斯都不远。
美国是《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缔约国,但他们却根本不把这份公约放在眼里,不仅不接受公约的核查,还研究生物武器,并以生物实验室为由,对其他国家进行攻击。
而且,更加糟糕的是有消息显示,美国不仅是在研究通用型的生物武器,还在研究专门针对中俄的基因武器。
就在我国泛基因组参考图谱发布没多久,参与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的小罗伯特·肯尼迪就在一次聚会上宣称,美国正在针对中俄研发生化武器,并在收集俄罗斯人和中国人的DNA。
美国《纽约邮报》宣称,小罗伯特·肯尼迪不仅表示美国正在研究种族生物武器,还给我们泼脏水称,中国正在花费数亿美元研究种族生物武器。无独有偶的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早前也表示中国在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采集DNA数据,以实施监控和监视。
当然,有媒体考证称,小罗伯特·肯尼迪此言更多是“无脑攻击中国和维护美国”,因为在他说出这番话之前,还说了一大堆攻击中国人和犹太人的话。比如,他声称新冠病毒就是被刻意“制造”出来,针对白人和黑人的基因武器,因为新冠病毒对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华人和犹太人的影响都很小。
随后似乎是为了报复一样,他表示美国也在研发基因武器。因而,有媒体认为小罗伯特·肯尼迪的这番言论,恐怕“气话”的成分更多一些。
不过,恐怕美国是真的在研究基因武器,因为我国国家安全部就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提醒大家注意“个别国家”在将基因资源“武器化”。
在这篇文章里,国安部直白地表示,只要样本数量足够大,科学家就能掌握一个民族或者是一个人种的独特基因特征,并且针对这些基因特征进行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基因武器。简单来说,美国只要掌握了足够多中国人的基因数据,就能针对中国人的基因制造基因武器,这种武器只会攻击中国人,对美国人是没什么杀伤力的,这想想就很可怕。
同时,国安部在文章中表示,境外一些机构和组织瞄准了我国的人种基因资源和生物物种资源,千方百计地想要得到它,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
国安部介绍称,他们曾破获一起涉及生物安全的国安案件,“某国”非政府组织打着“生物研究”的旗号在我国招募志愿者,大肆采集生物物种信息,对我国的生物安全、生态安全造成了潜在危害。
尽管国安部并没有公开这个“某国”到底是哪个国家,但强调了该“非政府组织”具有该国政府背景,其实大家都能猜到,这个“某国”就是美国。
此外,还有消息显示,美国曾在中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招募中国人或者是华人志愿者,提供血液样本进行基因研究,只要愿意去美国参与“研究”,一天就能获得两三千美元的报酬,这报酬不可谓不高。
从种种迹象来看,美国可能确实至少在针对中国人的基因进行研究,以美国此前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们就在针对中国研究基因武器的可能性很大,那么,我国科学家公布中国人群泛基因组参考图谱,是在给美国“送人头”吗?
· 是科学研究,还是给美国“送人头”?
大家有这样的担忧是很正常的,因为在2023年7月1日,我国禁止向境外提供中国人遗传资源数据的规定即将生效,但复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成果却在2023年6月刊登,时间卡得那么巧合,让人难免会有所怀疑。
无可否认的是,这或许确实能够给美国一些“参考”,但或许在这件事情上,科学研究的价值更大一些。一方面,这次公布的数据并不涉及个人隐私数据,也没有包含足以开发基因武器的细节,美国能够利用这些数据的可能性比较低。而且,这次研究成果在公布之前,已经经过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部门的审批,也就是说,这是国家允许公布的数据,那么其安全性当然也有“国家背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曾表示,这些数据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不会直接带来基因武器的威胁。
另外一方面,这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只承担1%的图谱绘制任务。而且,在上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的时候,全球科学界就确立了全球共有、国际合作、及时公布、免费共享的“百慕大原则”,以促进科学合作。数十年来,全球科学家一直在共同努力,尝试绘制出覆盖全人类的完整基因组图谱。
我国这次公开研究成果,更多是为了推动全球基因研究的进步,当然也是为了让中国在相关领域抢得话语权,对我们来说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如今,我们在这一领域已经实现了从被动参与到主导研究的飞跃,这有助于我国国际影响力、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也是值得支持的。
当然,前提是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公开的限度,管理好人和数据,不能让真正关键的中国人的基因数据流到外国去,变成攻击我们的武器。
所以,这一次恐怕我们没有给美国“送人头”,大家算是白担心一场。但人民群众的警惕性还是值得赞赏的,毕竟,只有全民都增强安全意识,我们的国家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来源:孔甲丙丙